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2本字典中找到 265 条与“比丘”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203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比丘 呗比丘 比丘尼 大比丘 闹比丘 尼比丘 四比丘 五比丘 胁比丘 异比丘 住比丘 阿练比丘 宝手比丘 宝天比丘 比丘律仪 比丘尼传 比丘尼戒 比丘三义 比丘五德 草系比丘 差摩比丘 丑陋比丘 慈地比丘 灯指比丘 二种比丘 法藏比丘 海云比丘 海幢比丘 诃比丘诃 和轮比丘 黑比丘经 迦丁比丘 迦罗比丘 金财比丘 金钱比丘 铃声比丘 六群比丘 漏尽比丘 鹿头比丘 罗汉比丘 面王比丘 名德比丘 名字比丘 命过比丘 牛迹比丘 菩萨比丘 清净比丘 人间比丘 善来比丘 善现比丘 师比丘经 守寺比丘 守塔比丘 死苦比丘 四禅比丘 四恶比丘 四种比丘 无事比丘 无闻比丘 香口比丘 象力比丘 行来比丘 贼缚比丘 跋阇子比丘 宝珠比丘尼 比丘化为蛇 比丘尼阿姨 比丘尼大戒 比丘尼戒本 比丘尼律仪 比丘尼御所 比丘听施经 波多迦比丘 初度五比丘 二百亿比丘 诃比丘发露 诃比丘轻慢 劫宾那比丘 金毗罗比丘 六群比丘尼 那先比丘经 施房舍比丘 十七群比丘 为小比丘诃 熊野比丘尼 须曼耳比丘 瞻婆比丘经 比丘边际究竟 比丘尼所说偈 比丘入众五法 十诵比丘要用 雁为比丘落命 优钵罗比丘尼 贼缚比丘因缘 宗重知识比丘 比丘尼八归敬戒 大爱道比丘尼经 大比丘三千威仪 佛说比丘听施经 佛说瞻婆比丘经 沙曷比丘功德经 十诵律比丘戒本 四分律比丘尼钞 随顺被举比丘戒 郁盋罗华比丘尼 比丘尼僧祇律戒经 犯重比丘不堕地狱 佛为年少比丘说经 牧牛十一法喻比丘 十诵羯磨比丘要用 十诵律比丘尼大戒 十诵律比丘尼戒本 跋阇子比丘十事非法 比丘尼戒本(一卷) 佛说沙曷比丘功德经 华色比丘尼欲先见佛 迦丁比丘说当来变经 那先比丘经(三卷) 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 佛为年少比丘说正事经 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 十诵比丘戒本(一卷) 首罗比丘见月光童子经 大比丘三千威仪(二卷) 十诵比丘波罗提木叉戒本 十诵比丘尼戒本(一卷) 五分比丘尼戒本(一卷) 比丘尼传(四卷或作二卷) 佛使比丘迦旃延说法没尽偈 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 十诵羯磨比丘要用(一卷) 十诵律比丘波罗提木叉戒本 四分比丘尼羯磨法(一卷) 佛说大爱道比丘尼经(二卷) 十诵律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 令宗(司州)[《比丘尼传》卷一] 比丘尼僧祇律波罗提木叉戒经(一卷) 道容(新林寺)[《比丘尼传》卷一] 道仪(何后寺)[《比丘尼传》卷一] 慧湛(建福寺)[《比丘尼传》卷一] 僧基(延兴寺)[《比丘尼传》卷一] 净捡(晋竹林寺)[《比丘尼传》卷一] 妙相(弘农北岳)[《比丘尼传》卷一] 明感(康建福寺)[《比丘尼传》卷一] 昙备(北永安寺)[《比丘尼传》卷一] 支妙音(简静寺)[《比丘尼传》卷一] 智贤(司州西寺)[《比丘尼传》卷一] 安令首(伪赵建贤寺[《比丘尼传》卷一] 道馨(洛阳城东寺)[《比丘尼传》卷一] 那先比丘经(Milindapanha) 僧果(﹝宋﹞(广陵)[《比丘尼传》卷二] 善妙(﹝宋﹞(蜀郡)[《比丘尼传》卷二] 宝贤(﹝宋﹞(普贤寺)[《比丘尼传》卷二] 道贵(﹝梁﹞(邸山寺)[《比丘尼传》卷四] 道琼(﹝宋﹞(建福寺)[《比丘尼传》卷二] 法辩(﹝宋﹞(景福寺)[《比丘尼传》卷二] 法净(﹝宋﹞(普贤寺)[《比丘尼传》卷二] 法盛(﹝宋﹞(建福寺)[《比丘尼传》卷二] 惠晖(﹝梁﹞(乐安寺)[《比丘尼传》卷四] 慧果(﹝宋﹞(景福寺)[《比丘尼传》卷二] 慧浚(﹝宋﹞(竹园寺)[《比丘尼传》卷二] 慧琼(﹝宋﹞(南安寺)[《比丘尼传》卷二] 慧绪(﹝齐﹞(集善寺)[《比丘尼传》卷三] 净珪(﹝齐﹞(法音寺)[《比丘尼传》卷三] 净晖(﹝齐﹞(普贤寺)[《比丘尼传》卷三] 净行(﹝梁﹞(竹园寺)[《比丘尼传》卷四] 净秀(﹝梁﹞(禅林寺)[《比丘尼传》卷四] 净渊(﹝梁﹞(竹园寺)[《比丘尼传》卷四] 妙智(﹝齐﹞(华严寺)[《比丘尼传》卷三] 僧端(﹝宋﹞(永安寺)[《比丘尼传》卷二] 僧盖(﹝齐﹞(禅基寺)[《比丘尼传》卷三] 僧敬(﹝齐﹞(崇圣寺)[《比丘尼传》卷三] 僧念(﹝梁﹞(禅林寺)[《比丘尼传》卷四] 僧述(﹝梁﹞(闲居寺)[《比丘尼传》卷四] 昙简(﹝齐﹞(法音寺)[《比丘尼传》卷三] 昙勇(﹝齐﹞(法音寺)[《比丘尼传》卷三] 智胜(﹝齐﹞(建福寺)[《比丘尼传》卷三] 德乐(﹝齐﹞(剡齐兴寺)[《比丘尼传》卷三] 法全(﹝齐﹞(青园东寺)[《比丘尼传》卷三] 法胜(﹝宋﹞(吴县南寺)[《比丘尼传》卷二] 法缘(﹝齐﹞(东官曾成)[《比丘尼传》卷三] 光静(﹝宋﹞(广陵中寺)[《比丘尼传》卷二] 慧胜(﹝梁﹞(梁闲居寺)[《比丘尼传》卷四] 净贤(﹝梁﹞(东青园寺)[《比丘尼传》卷四] 令玉(﹝梁﹞(南晋陵寺)[《比丘尼传》卷四] 妙祎(﹝梁﹞(西青园寺)[《比丘尼传》卷四] 昙彻(﹝齐﹞(南永安寺)[《比丘尼传》卷三] 业首(﹝宋﹞(东青园寺)[《比丘尼传》卷二] 超明(﹝齐﹞(钱塘齐明寺)[《比丘尼传》卷三] 道寿(﹝宋﹞(江陵祇洹寺)[《比丘尼传》卷二] 道综(﹝宋﹞(江陵三层寺)[《比丘尼传》卷二] 法相(﹝宋﹞(吴太玄台寺)[《比丘尼传》卷二] 法宣(﹝梁﹞(山阴招明寺)[《比丘尼传》卷四] 慧耀(﹝宋﹞(蜀郡永康寺)[《比丘尼传》卷二] 慧玉(﹝宋﹞(江陵牛牧寺)[《比丘尼传》卷二] 普照(﹝宋﹞(南皮张国寺)[《比丘尼传》卷二] 僧猛(﹝齐﹞(盐官齐明寺)[《比丘尼传》卷三] 昙晖(﹝梁﹞(成都长乐寺)[《比丘尼传》卷四] 玄藻(﹝宋﹞(吴太玄台寺)[《比丘尼传》卷二] 冯尼﹝梁﹞(伪高昌都郎中寺)[《比丘尼传》卷四] 慧木(﹝宋﹞(梁郡筑戈村寺)[《比丘尼传》卷二] 佛祖历代通载(三十六卷 前有翰林虞集序比丘觉岸序) 静称(﹝宋﹞(山阳东乡竹林寺)[《比丘尼传》卷二] ▲ 收起
佛学大词典 【1】比丘

  梵语bhiks!u,巴利语bhikkhu  之音译。又作苾刍、苾刍、■刍、备刍、比呼。意为乞士、乞士男、除士、薰士、破烦恼、除馑、怖魔。乃五众之一,七众之一。指出家得度,受具足戒之男子。至于比丘尼乃梵语bhiks!un!i^  之音译。又作苾刍尼、苾刍尼、■刍尼、备刍尼、比呼尼。意为乞士女、除女、薰女。又称沙门尼、尼。指出家得度受具足戒之女子。比丘原语系由“求乞(bhiks!)”一词而来,亦可解为  bhinna-kles/a,破烦恼者之意。

  据大智度论卷三载,比丘之语义有五种,即:(一)乞士(行乞食以清净自活者),(二)  破烦恼,(三)出家人,(四)净持戒,(五)怖魔。其中,破恶(破烦恼)、怖魔、乞士,称为比丘三义,与“阿罗汉”一词语义中之杀贼、应供、无生等三义,合称为“因果六义”(比丘为因,阿罗汉为果)。

  有关比丘之种类,十诵律卷一及俱舍论卷十五举有名字(名想)比丘(有名无实之比丘)、自言(自称)比丘(自称比丘者)、为乞(乞丐)比丘(为乞食而生活者)、破烦恼(破惑)比丘(真比丘)等四种比丘。四分律卷一则举有名字、相似、自称、善来、乞求、着割截衣、破结使等七种比丘。

  比丘、比丘尼所持戒之条数,依律而有异。四分戒本有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之说。又比丘尼应敬比丘,故制定八敬法(又作八敬戒、八尊重法、八不可越法),此乃为防止女性出家者乱正教而设。八敬法即:(一)每隔半月,比丘尼必受比丘指导一次。(二)跟从比丘安居。(三)安居结束,必从比丘众中求自恣忏悔。(四)从比丘受具足戒。(五)不可辱骂比丘。(六)不可举说比丘所犯之罪过。(七)犯轻罪时,从比丘而忏悔。(八)比丘尼即已出家受戒百年,亦须向新受戒之比丘礼拜。[杂阿含经卷十四、长阿含经卷十五究罗檀头经、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三十四、正法念处经卷四十九、大宝积经卷一一四、摩诃僧祇律卷二、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维摩经略疏卷一、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卷一上]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比丘

  (术语)Bhik&sdotblw;u,又名苾刍,煏刍。为出家受具足戒者之通称。男曰比丘,女曰比丘尼。其义甚多。以乞士之翻为本义。嘉祥法华义疏一曰:“比丘名为乞士,上从如来乞法以练神,下就俗人乞食以资身,故名乞士。世之乞人,但乞衣食,不乞于法,不名比丘。(中略)余怖魔,破恶,净命,如智度论中广说也。”见苾刍条。

英汉对照词典 【3】比丘

Bhiksu  ==  比丘

A  monk,  who  has  left  home,  been  fully  ordained,  and  depends  on  alms  for  a  living.

佛学常见辞汇 【4】比丘

  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称,男的叫比丘,女的叫比丘尼。比丘含有三义,即一、乞士,就是一面向社会群众乞化饮食,以资维持色身,一面又向慈悲的佛陀乞化法食,以资长养法身。二、破恶,此恶是指心中的种种烦恼而言,出家人修戒定慧三学,扑灭贪嗔痴等烦恼,以便达到了生脱死的 - 陈义孝编

俗语佛源 【5】比丘

  比丘,梵语bhiksu的音译,一般意译为“乞士”,俗称“和尚”。佛家指年满二十岁,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比丘的具足戒共有二百五十条。《大智度论》卷三列举了比丘的五种意译:乞士、破烦恼、出家人、净持戒、怖魔。其中乞士是最常见的意译。隋·吉藏《法华义疏》卷一说:“比丘名为乞士,上从如来乞法以练神,下就俗人乞食以资身。”比丘是佛的弟子,当然要从佛乞法,但为什么要向俗人乞食呢?原因是:比丘出家学法,一般不作治生产业,乞食不但可以省事修道,而且可以破除骄慢之心。《金刚经》载:“(佛)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释迦牟尼出家时,净饭王派憍陈如等五名亲信随侍。释迦成道以后,这五人在鹿野苑听法出家,是最早的比丘。(李明权)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翻译名义集 【6】比丘

  大论云:比丘名乞士,清净活命故。复次,比名破,丘名烦恼,能破烦恼故。复次,比名怖,丘名能,能怖魔王及魔人民。净名疏云:或言有翻,或言无翻。言有翻者,翻云除馑。众生薄福,在因无法自资,得报多所馑乏。出家戒行,是良福田,能生物善,除因果之馑乏也。言无翻者,名含三义。智论云:一破恶、二怖魔、三乞士。一、破恶者,如初得戒,即言比丘。以三羯磨,发善律仪,破恶律仪,故言破恶。若通就行解,戒防形非,定除心乱,慧悟想虚,能破见思之恶,故名破恶。二、怖魔者,既能破恶,魔罗念言:此人非但出我界域,或有传灯,化我眷属,空我宫殿。故生惊怖。通而言之,三魔亦怖。三、名乞士者,乞是乞求之名,士是清雅之称。出家之人,内修清雅之德,必须远离四邪,净命自居,福利众生,破憍慢心,谦下自卑,告求资身,以成清雅之德,故名乞士。又云:此具三义:一杀贼,从破恶以得名;二不生,从怖魔而受称;三应供,因乞士以成德。涅槃说四种比丘:一者毕竟道(无学);二者示道(初二三果);三者受道(通内外凡);四者污道,犯四重者。善见论云:善来得戒,三衣及瓦钵,贯着左肩上。钵色如青郁钵罗华,袈裟鲜明如赤莲华,针线斧子漉囊备具。 - 宋·普润法云

阿含辞典 【7】比丘

跟随佛陀或佛陀弟子出家修学的成年男性,另译作「苾刍」。 - 庄春江居士编

佛学大词典 【8】比丘

  又作铃声比丘、丑陋比丘、妙声尊者。佛世时,有一巧于呗道之比丘,其形貌极丑陋,然音声最佳,所吟诵梵呗之声,能感动人畜,故称呗比丘。曾于过去世在佛塔供养金铃,遂感妙声,故又称铃声比丘。[贤愚经卷十一无恼指鬘品、毗奈耶杂事卷四]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9】比丘

  (人名)又谓之铃声比丘,妙声尊者。其形极为丑陋,而音声最好。其梵呗之声,能感动人畜,故称为呗比丘。曾于过去世在佛塔供养金铃,感此妙声。故又称为铃声比丘。贤愚经无恼指鬘品曰:“时波斯匿王将征讨鸯仇摩罗,路由祇洹,时祇洹中有一比丘,形极丑陋,音声异妙,振声高呗,军众倾耳,象马不肯行,王乃还祇洹,下象至佛所,敬礼问讯云云。”谈呗比丘之因缘。毗奈耶杂事四曰:“憍闪毗城有一长者,诞一男儿,名为善和,形貌羸瘦,其声和雅。”

佛学大词典 【10】比丘

  梵语bhiks!un!i^,巴利语  bhikkhuni^。又作苾刍尼、比呼尼、■刍尼等。意译乞士女、除女、薰女。或简称为尼。原指出家得度,受具足戒之女性,其后泛指出家之女子。印度之有比丘尼,起于释尊听许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出家,受具足戒,后有五百释种女出家得度,其戒条凡三百四十八戒。依比丘尼传卷一载,西晋建兴年(313~319)尼净检从西域沙门智山剃发,受十戒,后东晋咸康年间(335~342),僧建由月支国来,赍摩诃僧祇比丘尼戒本及羯磨,升平元年二月(357)请昙摩羯多立比丘尼戒坛,净检与同志三人共于坛上受具足戒。此为我国比丘尼之滥觞。又依大宋僧史略卷上“尼得戒由”条所载,净检仅就比丘一众受戒,其受戒未尽如法,宋元嘉十一年(434)慧果、净音等三百余人,于建康南林寺戒坛从师子国尼铁索罗等十人受具足戒,为我国比丘尼得戒之始。此后比丘尼增多,遂于宋太始二年(466)任比丘尼宝贤为尼僧正,法净为京邑尼都维那。日本则自司马达等之女善信尼从高丽僧惠便出家,为女子出家之始。[杂阿含经卷二十四、中本起经卷下瞿昙弥来作比丘尼品、大爱道比丘尼经、五分律卷二十九、善见律毗婆沙卷十四、四分比丘尼戒本、五分比丘尼戒本、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摩诃僧祇律卷三十、大智度论卷十三、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四](参阅“比丘”1479、“具足戒”3078)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1】比丘

  (术语)Bhik&sdotblw;u&ndotblw;i,女子出家受具足戒者之通称。新云苾刍尼。梵语尼者,显女性之声也。因之比丘为男僧,比丘尼为女僧。俱舍光记十四曰:“苾刍,唐言乞士,旧云比丘,讹也。苾刍尼苾刍如前解,尼是女声。”慧琳音义二曰:“苾刍尼义说同上,出家女之总名,尼例声明即女声也。”以阿难恳请初度佛之姨母大爱道为僧,是为比丘尼之始。参照苾刍条。

英汉对照词典 【12】比丘

Bhiksuni  ==  比丘尼

A  nun,  see  also  Bhiksu.

佛学常见辞汇 【13】比丘

  出家受具足戒的女性的通称。 - 陈义孝编

俗语佛源 【14】比丘

  《魏书·释老志》谓:“比丘为行乞,妇人道者曰比丘尼。”比丘是梵语bhiksuni的音译,意为“乞士女”,佛家指年满二十岁,受过具足戒的女性出家人。比丘尼的具足戒比比丘要多,有三百四十八戒,通常举其大数,号称五百戒。释迦牟尼成道后,在弟子阿难的请求下,允许佛的姨妈大爱道出家,大爱道成了最早的比丘尼。南朝梁·宝唱著《比丘尼传》四卷,收六十五人。比丘尼俗称尼姑,也有称为尼师、师姑的。关于“比丘尼”的意义,可以参阅“比丘”条。(李明权)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翻译名义集 【15】比丘

  善见云:尼者,女也。文句云:通称女为尼。智论云:尼得无量律仪故,应次比丘。佛以仪法不便,故在沙门后。比丘尼,称阿姨师姨者,通慧指归云:阿平声,即无遏音,盖阿音转为遏也。有人云:以爱道尼,是佛姨故,效唤阿姨。今详梵云阿梨夷,此云尊者,或翻圣者。今言阿姨,略也。僧祇云:阿梨耶僧听是也。事钞尼众篇云:善见佛初不度女人出家,为灭正法五百年;后为说八敬,听出家,依教行故,还得千年。今时不行,随处法灭。会正记云:佛成道后十四年,姨母求出家,佛不许度。阿难为陈三请,佛令庆喜传八敬向说:若能行者,听汝出家。彼云顶戴持。言八敬者:一者、百岁比丘尼,见初受戒比丘,当起迎送,礼拜问讯,请令坐;二者、比丘尼不得骂谤比丘;三者、不得举比丘罪,说其过失,比丘得说尼过;四者、式叉摩那,已学于戒,应从众僧,求受大戒;五者、尼犯僧残,应半月在二部僧中,行摩那埵;六者、尼半月内,当于僧中求教授人;七者、不应在无比丘处夏安居;八者、夏讫,当诣僧中求自恣人。如此八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不应违。今述颂曰:礼不骂谤不举过,从僧受戒行摩那,半月僧中求教授,安居近僧请自恣。 - 宋·普润法云

阿含辞典 【16】比丘

跟随佛陀或佛陀弟子出家修学的成年女性,另译作「苾刍尼」。 - 庄春江居士编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7】比丘

  (术语)比丘之德高年长者。又对于沙弥而总称比丘为大。

佛学常见辞汇 【18】比丘

  年岁大而且道德高的比丘。 - 陈义孝编

第2页第3页第4页第5页第6页第7页第8页第9页第10页第11页第12页第13页第14页第15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