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4本字典中找到 286 条与“涅槃”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158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涅槃 般涅槃 大涅槃 二涅槃 涅槃部 涅槃城 涅槃点 涅槃饭 涅槃分 涅槃风 涅槃佛 涅槃缚 涅槃宫 涅槃会 涅槃忌 涅槃际 涅槃界 涅槃经 涅槃乐 涅槃论 涅槃门 涅槃那 涅槃色 涅槃僧 涅槃山 涅槃声 涅槃圣 涅槃食 涅槃台 涅槃堂 涅槃头 涅槃相 涅槃像 涅槃印 涅槃洲 涅槃宗 入涅槃 三涅槃 般涅槃那 本涅槃妙 不趣涅槃 大般涅槃 二种涅槃 佛涅槃忌 甘露涅槃 后分涅槃 后住涅槃 寂静涅槃 见法涅槃 究竟涅槃 流注涅槃 涅槃八昧 涅槃八味 涅槃叠那 涅槃寂静 涅槃寂灭 涅槃四柱 涅槃学派 涅槃月日 涅槃字义 清净涅槃 入般涅槃 三涅槃门 三种涅槃 生般涅槃 实相涅槃 赎命涅槃 四种涅槃 无上涅槃 无依涅槃 无余涅槃 无住涅槃 五种涅槃 现般涅槃 现法涅槃 验入涅槃 有灭涅槃 有为涅槃 有余涅槃 欲入涅槃 正向涅槃 中般涅槃 转趣涅槃 自觉涅槃 自性涅槃 北本涅槃经 不住大涅槃 大般涅槃经 大乘涅槃经 法华涅槃时 方便乘涅槃 方便现涅槃 后教涅槃经 南本涅槃经 涅槃寂静印 涅槃经后分 涅槃经义记 涅槃经义疏 涅槃经游意 涅槃曼荼罗 上流般涅槃 生死即涅槃 生死与涅槃 十法见涅槃 文殊涅槃经 乌波提涅槃 无为涅槃界 无余依涅槃 无住处涅槃 现法涅槃论 有余依涅槃 百丈涅槃和尚 大爱道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论 大般涅槃经疏 佛临般涅槃经 拘尸那城涅槃 摩诃般涅槃那 末代赎命涅槃 涅槃四种大乐 涅槃像曼陀罗 涅槃宗五时教 文殊般涅槃经 下乘般涅槃障 小乘二家涅槃 转生死依涅槃 自性清净涅槃 般涅槃后灌腊经 不断烦恼得涅槃 大般涅槃经后分 大般涅槃经集解 大般涅槃经玄义 二种涅槃(二) 净饭王般涅槃经 外道小乘涅槃论 无余(依)涅槃 无余依妙涅槃界 修大涅槃得五事 有余(依)涅槃 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佛临涅槃记法住经 迦叶赴佛般涅槃经 涅槃夜阿阇世王梦 菩萨修十法见涅槃 释外道小乘涅槃论 文殊师利般涅槃经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大海八不思议喻涅槃 二十种小乘外道涅槃 憍梵波提入水定涅槃 色无色天计涅槃外道 小乘涅槃与大乘涅槃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 涅槃(Nirvana) 佛入涅槃密迹金刚力士哀恋经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 大般涅槃经(Mahaparinirvana-sutra) ▲ 收起
当前显示“二种涅槃”的词条结果 显示所有
佛学大词典 【1】二种涅槃

  即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又称有余依与无余依。依者,有漏之依身。烦恼永尽,已断生死之因,然犹余有漏依身而色心相续,称为有余涅槃;更灭依身无所余者,称为无余涅槃。此二种涅槃,同为一体,然无余涅槃之现,在于命终之时。[大智度论卷三十一、胜鬘宝窟卷下本]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二种涅槃

  (名数)一有余涅槃,二无余涅槃。新译曰有余依,无余依。依者,有漏之依身。对于惑业而曰余。有余涅槃者,为生死之因之惑业已尽,犹余有漏依身之苦果也。无余涅槃者,更灭依身之苦果无所余也。此二种之涅槃,同为一体。三乘之行人,于初成道时,虽证得之,而无余涅槃之现,则在于命终之时。智度论三十一曰:“涅槃是第一法无上法。是有二种:一有余涅槃,二无余涅槃。爱等诸烦恼断,是名有余涅槃。圣人今世所受五众尽,更不复受,是名无余涅槃。”此二种就大小乘分别之,有三门:一、单就小乘分别。断生死之因,犹余生死之苦果,谓之有余涅槃。断生死之因,同时使其当果毕竟不生,谓之无余涅槃。现无余涅槃之相,在命终之时。盖无余涅槃者,灰身灭智,一有情都灭也。二、单就大乘分别。变易生死之因尽,为有余,变易生死之果尽,为无余。三、大小相对而分别。小乘之涅槃为有余,以犹有变易生死故也。大乘之涅槃为无余,以更无余之生死故也。此一义出于胜鬘经。见胜鬘经宝窟下本。又身智永灭,大小乘各异其说。小乘之空义,谓三乘之圣人,入于无余涅槃,则身智永亡而无一物。法界中灭一有情也。大乘中有相性二宗。相宗之唯识宗谓定性二乘之无余涅槃,为毕竟都灭。不定性之二乘及佛之无余涅槃,非为实灭。二乘之人,离分段生死,谓为无余涅槃,佛息应身之化,归于真身之本,谓为无余涅槃。性宗三论华严天台之诸家,谓无有定性之二乘,毕竟成佛也。故法界无有实灭之无余涅槃者,但息妄归真,缉化还本,而入于无余涅槃耳。大乘义章十八曰:“入义有三义:一就实论,入息妄归真,从因趣果。二、真应相对,息化归真,故名为入。三者唯就应,现舍有为过,趣入无为,故名入。”

佛学常见辞汇 【3】二种涅槃

  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如阿罗汉惑业已尽,生死已了,但其身体还在,名有余涅槃,或有余依涅槃,言其生死之因虽尽,但犹余有漏的依身;待其依身亦亡了,才名无余涅槃,或无余依涅槃。 - 陈义孝编

法门名义集 【4】二种涅槃

一者性净涅槃。二者方便涅槃。性净天真之理。体通三世。其德圆备。本无增减。虽隐显从缘。而体无染累。故就实彰名。称曰性净涅槃也。方便净。含灵禀识。虽有真性。烦恼惑覆心莫能自反。要须籍善知识开示。有方顺教传修理鉴理事。解观渐增。烦惑捐尽。尔乃体用行成报用方便。是以果不自克功用差巧灭累而成。故从能为自名曰方便净。分别性(五根六尘为分别性)依他性(识体为依他性)真实性(真如为真实性) - 唐·李师政 撰

佛学次第统编 【5】二种涅槃

  就生死总说涅槃,就涅槃亦说有其差别,故依涅槃有有余、无余二种。新译作有余依、无余依。依、有漏之依身也,对惑业曰余,此二属小乘涅槃。
  一、有余涅槃者,生死之因惑业尽,犹余有漏依身之苦果也。
  二、无余涅槃者,更灭依身之苦果,而无所余也。 - 明·杨卓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6】二种涅槃

即有余依涅槃与无余依涅槃。依者,有漏之依身。烦恼永尽,已断生死之因,然犹余有漏依身而色心相续,称为有余依涅槃;更灭依身无所余者,称为无余涅槃。此二种涅槃,同为一体,然无余依涅槃,在于有漏依身命终之时。 - 于凌波居士著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