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14本字典中找到 286 條與「涅槃」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158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涅槃 般涅槃 大涅槃 二涅槃 涅槃部 涅槃城 涅槃點 涅槃飯 涅槃分 涅槃風 涅槃佛 涅槃縛 涅槃宮 涅槃會 涅槃忌 涅槃際 涅槃界 涅槃經 涅槃樂 涅槃論 涅槃門 涅槃那 涅槃色 涅槃僧 涅槃山 涅槃聲 涅槃聖 涅槃食 涅槃臺 涅槃堂 涅槃頭 涅槃相 涅槃像 涅槃印 涅槃洲 涅槃宗 入涅槃 叁涅槃 般涅槃那 本涅槃妙 不趣涅槃 大般涅槃 二種涅槃 佛涅槃忌 甘露涅槃 後分涅槃 後住涅槃 寂靜涅槃 見法涅槃 究竟涅槃 流注涅槃 涅槃八昧 涅槃八味 涅槃疊那 涅槃寂靜 涅槃寂滅 涅槃四柱 涅槃學派 涅槃月日 涅槃字義 清淨涅槃 入般涅槃 叁涅槃門 叁種涅槃 生般涅槃 實相涅槃 贖命涅槃 四種涅槃 無上涅槃 無依涅槃 無余涅槃 無住涅槃 五種涅槃 現般涅槃 現法涅槃 驗入涅槃 有滅涅槃 有爲涅槃 有余涅槃 欲入涅槃 正向涅槃 中般涅槃 轉趣涅槃 自覺涅槃 自性涅槃 北本涅槃經 不住大涅槃 大般涅槃經 大乘涅槃經 法華涅槃時 方便乘涅槃 方便現涅槃 後教涅槃經 南本涅槃經 涅槃寂靜印 涅槃經後分 涅槃經義記 涅槃經義疏 涅槃經遊意 涅槃曼荼羅 上流般涅槃 生死即涅槃 生死與涅槃 十法見涅槃 文殊涅槃經 烏波提涅槃 無爲涅槃界 無余依涅槃 無住處涅槃 現法涅槃論 有余依涅槃 百丈涅槃和尚 大愛道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論 大般涅槃經疏 佛臨般涅槃經 拘屍那城涅槃 摩诃般涅槃那 末代贖命涅槃 涅槃四種大樂 涅槃像曼陀羅 涅槃宗五時教 文殊般涅槃經 下乘般涅槃障 小乘二家涅槃 轉生死依涅槃 自性清淨涅槃 般涅槃後灌臘經 不斷煩惱得涅槃 大般涅槃經後分 大般涅槃經集解 大般涅槃經玄義 二種涅槃(二) 淨飯王般涅槃經 外道小乘涅槃論 無余(依)涅槃 無余依妙涅槃界 修大涅槃得五事 有余(依)涅槃 本來自性清淨涅槃 佛臨涅槃記法住經 迦葉赴佛般涅槃經 涅槃夜阿阇世王夢 菩薩修十法見涅槃 釋外道小乘涅槃論 文殊師利般涅槃經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大海八不思議喻涅槃 二十種小乘外道涅槃 憍梵波提入水定涅槃 色無色天計涅槃外道 小乘涅槃與大乘涅槃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 涅槃(Nirvana) 佛入涅槃密迹金剛力士哀戀經 叁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 大般涅槃經(Mahaparinirvana-sutra) ▲ 收起
當前顯示「大般涅槃經(Mahaparinirvana-sutra)」的詞條結果 顯示所有
中國百科全書 【1】大般涅槃經(Mahaparinirvana-sutra)

  Daboniepanjing

  佛教經典。亦稱《大本涅槃經》或《大涅槃經》,簡稱《涅槃經》。北涼昙無谶譯。40卷。

  譯本  相傳在昙無谶譯出前,東漢支婁迦谶譯有《梵般泥洹經》2卷,叁國魏安法賢譯有《大般涅槃經》2卷,吳支謙譯有《大般泥洹經》2卷,均早佚。異譯本有東晉法顯與佛陀跋陀羅譯《大般泥洹經》(爲《大般涅槃經》初分異譯)6卷,相當于昙無谶譯本的前10卷。南朝宋慧嚴、慧觀與謝靈運等以昙無谶譯本爲主,並依法顯等譯《大般泥洹經》增加品目,從原本壽命品分出經敘、純陀、哀歎、長壽等4品,由如來性品分出四相、四依、邪正、四谛、四倒、如來性、文字、鳥喻、月喻、菩薩等10品,改爲25品36卷,亦名《大般涅槃經》。世稱此爲“南本涅槃”,而以原昙無谶所譯爲“北本涅槃”。藏譯《大般涅槃經》全譯本是根據漢譯大本的重譯。此外,還有根據梵文譯出的《大般涅槃經》。此經大本和小本的梵文殘篇在日本、中亞等地都有發現,並已刊行。《南本大般涅槃經》還全被譯成英文。關于此經出現的年代,一般認爲是在法顯譯出之前,即3~4世紀之間(另說2~3世紀之間),正當印度笈多王朝興起,佛教受到排斥的時期。産生的地點在今克什米爾地區。

  內容  全經分壽命、金剛身、名字功德、如來性、一切大衆所問、現病、聖行、梵行、嬰兒行、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師子吼菩薩、迦葉菩薩、憍陳如等13品,主要闡述佛身常住不滅,涅槃常樂我淨,一切從生悉有佛性,一闡提和聲聞、辟支佛均得成佛等大乘佛教思想。其理論與部派佛教中的大衆部義理頗有契合之處,與《般若經》、《妙法蓮華經》的重要思想也有一致的地方。此經還常常引用《華嚴經》的某些義理,兩者思想相通。經中還引用佛陀所說:“我般涅槃七百歲後,是魔波旬漸當沮壞我之正法”,這反映了笈多王朝複興婆羅門教、排斥佛教的曆史背景。

  影響  此經在印度本土似乎不很流傳,傳入中國後,影響卻甚大。自法顯譯出6卷《泥洹經》後,道生剖析經旨,倡“一闡提人皆得成佛”說,引起舊學守文之徒的激烈反對。昙無谶譯大本涅槃經傳至建康,經中也講到“一闡提”可以成佛,證明道生說的正確,被稱爲“孤明先發”。後道生在廬山大講《涅槃經》,主張頓悟,聽者甚衆,成爲中國最初的涅槃師。其同學慧觀則依《涅槃經》而主張漸悟。從此道生、慧觀並爲涅槃學派中兩大系。此後南北方均陸續出現不少涅槃師,盛行講習,競作注疏。梁武帝蕭衍親講此經,著《涅槃講疏》、《涅槃義疏》等,分贈扶南、百濟,並撰《斷酒肉文》,廣集僧尼于華林殿前,令光宅寺法雲宣講,爲中國僧尼素食之先河。由于此經提到半字、滿字,以牛乳五味等比喻佛說法的深淺、先後,遂有教相判釋之說出。首先慧觀立二教(頓教、漸教)五時(叁乘別教、叁乘通教、抑揚教、同歸教、常住教),以《涅槃經》爲最完善的經教。道生則主張佛所說法不出四種法輪(善淨法輪、方便法輪、真實法輪、無余法輪),也把《涅槃經》看成是佛說的最高階段。後僧亮、僧衆等也都配合《涅槃經》五味,以區分如來一代教法。隋智顗也以此經義,立五時教(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和天臺四教(藏、通、別、圓),以《涅槃經》爲“第五時教”和“圓教”。由于各家教判提高了《涅槃經》的地位,講習此經之風盛極一時。

  注疏  現存的有印度世親著、北魏達磨菩提譯《涅槃論》1卷;陳真谛譯《涅槃經本有今無偈論》1卷;梁寶亮等撰《大般涅槃經集解》71卷;隋慧遠撰《涅槃經義記》10卷,吉藏撰《涅槃經遊意》1卷,灌頂撰《涅槃經玄義》2卷、《涅槃經疏》33卷;唐法寶撰《涅槃經略疏》15卷,道暹《大涅槃經玄義文句》2卷、《大涅槃經疏私記》9卷,行滿《涅槃經疏私記》12卷;宋智圓《涅槃經治定疏科》10卷、《涅槃玄義發源機要》4卷、《涅槃經疏叁德指歸》20卷;清淨挺撰《涅槃經末後句》1卷;新羅元曉撰《涅槃經宗要》1卷等。(田光烈)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