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涅槃圖、臥佛像、睡佛像、寢釋迦。即刻繪釋尊入于涅槃狀況之繪畫、雕刻等類。其像內容通常爲:在四株沙羅雙樹之間的寶臺上,釋尊枕北右脅,作睡眠狀,其旁有諸菩薩、佛弟子、國王、大臣、天部、優婆塞、鬼神、畜類等五十二衆圍繞,並有佛陀之母摩耶夫人出現其間。涅槃像可作涅槃會之用。印度現存最古的涅槃像遺品在聯合州迦斯阿(Kasia)西南之涅槃堂(亦即佛陀入滅之地),系一長約六公尺余之臥佛石像,依其上銘文所載,乃五世紀頃所造者。另據大唐西域記卷一梵衍那國條之記載,該國都城之東二叁裏之處有一伽藍,其內有佛入涅槃之臥像,長千余尺,其王每于此涅槃像前舉行無遮大會。如此千余尺之巨大涅槃像乃古來涅槃像之罕見者。此外,阿旃多(Ajanta)第二十六窟亦有著名的佛涅槃像,此系笈多時代之雕刻遺品。
我國最早造立涅槃像之記載爲出叁藏記集卷十二法苑雜緣原始集目錄,上有“宋明帝陳太妃造法輪寺大泥像並宣福臥像記”等說,然其所造之像今已不存。現今我國所存較著名之涅槃像有大同雲岡第六窟東壁、敦煌千佛洞第十九乙窟(唐代造,被視爲涅槃像中之特出者)、一二○F窟、一叁五窟等處。[有部毗奈耶雜事卷叁十八、廣弘明集卷十七、大唐西域記卷六、釋迦方志卷上]
(圖像)佛于雙林樹下頭北面西橫臥入涅槃之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