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生死、涅槃二者相即不二。生死,乃迷界之苦果;涅槃,乃悟界之證果。常與“煩惱即菩提”一語連用。系直指大乘佛教教義之語。惟諸教派對“即”之義所說各] 。梁譯攝大乘論卷下(大叁一·一二九中):“生死即涅槃,二無此彼故,是故于生死,非舍非非舍,于涅槃亦爾,無得無不得。”道元禅師之“生死即正法眼藏生死”,即屬此意。生死即涅槃之說,唯大乘論述之;若了達諸法、住于無我,即可得此境地。[攝大乘論釋卷十叁、往生論注卷下(昙鸾)、摩诃止觀卷一上、四教義卷六(智顗)](參閱“煩惱即菩提”5517)
(術語)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是大乘之通談也。然諸教各異其即之義。見即條及煩惱即菩提條。大集經九十曰:“常行生死即涅槃,于諸欲中實無染。”
生死即涅槃和煩惱即菩提二語,是大乘家常說的話,從世間有爲的相對法說,生死是染汙的,涅槃是清淨的,兩者截然不同,不可相即;若從出世無爲的絕對法說,煩惱性空即是菩提,生死性空即是涅槃,非從煩惱生死之外另求菩提涅槃。這是從諸法理性平等說,不是從事相差別說的。 - 陳義孝編
生死即涅槃與煩惱即菩提二語,是大乘家常說的話,從世間有爲的相對法說,生死是染汙的,涅槃是清淨的,兩者截然不同,不可相即;若從出世無爲的絕對法說,煩惱性空即菩提,生死性空即涅槃,非從生死煩惱之外另求菩提涅槃。這是從諸法平等說,不是從相差別說的。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