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6本字典中找到 13 条与“灵山”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查询结果: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灵山

  (地名)灵鹫山之略。

佛学常见辞汇 【2】灵山

  旧称耆阇崛山,新称灵鹫山或灵山,因山形似鹫,而且山上鹫岛又多,故名。位于摩竭陀国,王舍城东北。 - 陈义孝编

佛识慧集 【3】灵山

又称灵鹫山。

- 梵心居士编

佛学大词典 【4】灵山

  (一)位于浙江钱塘。隋开皇年中创建,初名南天竺寺,唐时更名后天竺灵山寺,为天台宗之道场。宋天禧四年(1020),复改称天竺寺。南宋立为台教五山之一,元末毁于兵火,明代慧日大师重兴。至清代,又遭太平军焚毁,今存之殿宇,乃乱后新建者。本寺今为临济宗之道场。(参阅“天竺寺”1351)

  (二)位于河南宜阳县城西八公里凤凰山北麓。又称凤凰寺、报忠寺、报恩寺。前临洛水,依山而建。寺东之塔林,列有明清以来砖造墓塔十余座。据宜阳县志报恩寺图所示,主要之建筑有山门、前殿、毗卢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及左右配殿等,保有金代建筑风格。大雄宝殿有三尊明代之佛像,为现今河南最早之泥塑作品。寺内碑刻林立,为研究书法艺术之珍贵资料。

  (三)位于广东潮阳。石头希迁之法嗣大颠宝通创建于唐贞元七年(791)。长庆二年(822)受赐“护国禅院”寺额。元和十四年(819)大颠与潮州刺史韩愈相会,韩愈留衣而别,现存有留衣亭、碑记、大颠祖师塔等。



  (四)位于台湾台中。清光绪十六年(1890),林允卿于雾峰青桐岩设观音庙,民国三年(1914),德新、德钦二师重建,改为灵山寺。三十五年,大殿被山洪冲毁,乃重建于台中,德真法师任开山住持。三十八年,设念佛会,聘请李炳南居士定期讲经。又先后设置灵山学苑与雾峰分院。七十年,新建宫殿式三层楼,庄严宏伟。

佛学大词典 【5】灵山会上

  即释尊在灵鹫山说法度生时之会座。有二种说法:(一)指演说法华经之会座。法华经科注(卍续四八·三五五下):“灵山会上妙法华经,昔日世尊金口宣畅。”(二)指拈花付法之会座。据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载,释迦昔于灵山会上,手拈一花示众,迦叶见之,破颜微笑,世尊遂付以正法眼藏。世尊拈花付法之会座乃后世禅门付法之根本会座,其典故迄今犹广为流传。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6】灵山会上

  (术语)谓灵鹫山释迦如来说法华经之会坐。

佛学常见辞汇 【7】灵山会上

  在灵鹫山释迦佛说法华经的法会上。 - 陈义孝编

佛识慧集 【8】灵山会上

在灵山佛说法华经的法会上。

- 梵心居士编

佛学大词典 【9】灵山净土

  灵山,全称灵鹫山,为释尊说法华经之会处。即谓灵鹫山为释尊报身常住之净土。据法华经卷五如来寿量品载,释尊为度化众生,故方便示现涅槃,而实无灭度,常住灵鹫山说法;劫末火灾起时,世界悉皆烧尽,唯此净土不毁坏,常住安稳,天人充满。[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一如来寿量品、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卷下、法华玄论卷九、法华文句卷十上]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0】灵山净土

  (界名)灵鹫山者,释迦如来报身之净土也。法华经寿量品曰:“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稳。天人常充满。”

五灯会元 【11】灵山本言禅师

  全州灵山本言禅师,僧问:「如何是佛?」师曰:「谁教汝恁么问?」曰:「今日起动和尚也。」师曰:「谢访及。」 - 宋·普济

佛学大词典 【12】小南海灵山

  位于台湾屏东县琉球乡。陈乃居士与七位信女共同创建于民国四十六年(1957),初仅茅蓬数间,后陆续完成观音殿、凌霄宝殿及前后各殿堂,建筑宏伟,内部雕工精细,为琉球乡最具规模之道场,亦为南台湾之观光胜地。

俗语佛源 【13】既到灵山,岂可不朝我佛

  灵山,即灵鹫山,又称鹫峰。山形如鹫,故名。在古印度摩竭陀国王舍城东北。佛教认为,灵山是释迦牟尼佛报身净土。释迦牟尼佛曾在灵山举行法会,宣说《妙法莲华经》。我佛,指教主释迦牟尼佛。“既到灵山,岂可不朝我佛”,谓到了灵山净土,就应该朝拜佛祖。比喻到了一个地方,不能不去拜见主人。如《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到了那里,才知他就住在吾兄的宝庄上。我想,既到灵山,岂可不朝我佛?倒把打听华忠消息这桩事搁起,迳投宝庄,拜识尊颜。”(李明权)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