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13本字典中找到 188 條與「無常」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146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無常 常無常 二無常 叁無常 無常刀 無常風 無常觀 無常虎 無常偈 無常見 無常講 無常經 無常狼 無常滅 無常鳥 無常磬 無常色 無常使 無常堂 無常相 無常想 無常行 無常性 無常依 無常義 無常院 無常鍾 八種無常 變異無常 變易無常 別離無常 剎那無常 成無常品 當有無常 法性無常 垢淨無常 觀色無常 觀身無常 合會無常 壞滅無常 俱分無常 苦空無常 六種無常 滅分無常 滅壞無常 念念無常 七種無常 起盡無常 入無常性 叁種無常 散壞無常 刹那無常 生分無常 生起無常 世間無常 四無常偈 所有無常 無常故苦 無常觀門 無常卽苦 無常皆苦 無常苦想 無常殺鬼 無常盛火 無常行相 無常迅速 無常依經 無常有叁 無性無常 現隨無常 相續無常 一期無常 有爲無常 暫住無常 諸行無常 轉變無常 畢竟無常住 常無常二身 此覺觀無常 佛說無常經 空無常六譬 去來行無常 叁啓無常經 無常不恒欲 無常及苦空 無常行如電 無常義差別 無常有爲相 一切行無常 諸行無常印 二因悟入無常 苦空無常無我 器世間無常性 世間我常無常 死與無常差別 外道七種無常 無常所作衆苦 無常相十二種 一切諸行無常 諸行無常決定 祇園精舍無常院 無常差別有多種 無常性見有六種 五種修無常想行 一旦無常萬事休 有情世間無常性 變異無常有十五種 乘事變異無常之性 地事變異無常之性 光明變異無常之性 庫藏變異無常之性 叁種無常所作衆苦 山事變異無常之性 生老住無常非實有 十八界常無常分別 水事變異無常之性 死想與無常想差別 無常苦及無常故苦 無常無智有七種因 無常有爲思願緣生 無常與苦二句分別 嚴具變異無常之性 業事變異無常之性 一切種行無常苦想 一切諸行皆是無常 衣事變異無常之性 飲食變異無常之性 園事變異無常之性 諸欲無常虛僞不實 資具變異無常之性 非擇滅與無常滅差別 等隨觀色乃至識有無常 無常(anitya) 無常苦空無我各有叁種 一切自體諸行皆悉無常 于怨害有情所修無常想 叁法是無常性觀趣入上首 無常苦想有六種所對治法 無常苦與空無我二句分別 男女承奉所有變異無常之性 十六外事種種變異無常之性 舞歌樂事所有變異無常之性 香鬘塗飾所有變異無常之性 擇滅非擇滅無常滅叁種差別 一切法常或無常或非常非無常 叁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 ▲ 收起
當前顯示「常無常」的詞條結果 顯示所有
佛學大詞典 【1】無常

  指常與無常。常,梵語nitya,又作常住(梵nitya  -sthita  ),爲“無常”之對稱。即過去、現在、未來叁世恒常不變,不生不滅而相續不斷。緣起法性之理及如來之法身均爲常住不變。常亦爲凡夫之“四顛倒”與“四德”之一。一般多將常住者稱爲無爲法。然據大乘莊嚴經論卷叁菩提品及佛地經論卷七載,如來之法、報、應叁身雖均爲常住,然以其意義不同,而有叁常之說,即:(一)自性身(真如法身),乃絕對平等,在本質上爲永遠不變之自性常(本性常、凝然常)。(二)受用身(報身),爲受樂不絕之無間常(不斷常)。(叁)變化身(化身、應身),爲教化衆生而變現之身,雖有生滅,然變現能無限相續,故稱相續常。但上述之後二者並非屬無爲法原意之常。

  又據佛性論卷四無變異品載,如來之叁身恒能生起世間利益等事,故稱常住。此常住依于下列十種因緣,而能相續不絕,即:(一)因緣無邊,(二)衆生無邊,(叁)大悲無邊,  (四)如意足無邊,(五)無分別智無邊,(六)恒在禅定而不散亂,(七)安樂清涼,(八)行世間八法而無染,(九)甘露寂靜而遠離死魔,(十)本性法然而無生滅。此即顯示如來叁身之體用乃恒常不斷。

  另據大般涅槃經疏卷八載,于諸常中,有世間之相續不斷而稱爲常者,以及叁無爲常;叁無爲常,即:得斷煩惱者,稱爲數緣常;事緣差者爲非數緣常;不屬前二者,則爲虛空常。此四種皆不及如來常。所謂“如來常”,即是妙有,其本自有而無所對待,此常實照,爲非常非無常之真常,且即邊而中,具足叁點而不縱橫,故如來常爲諸常中之第一者。其他尚有世間相常住、佛性常住等說。

  此外,與常相對者即無常,梵語爲anitya,又作非常。即有生滅變化,而無法保有短暫之同一狀態者。一切有爲法皆具生、住、異、滅之四有爲相,隨時間遷流而存在,故稱無常。一切有爲法均屬無常,故稱諸行無常,乃叁法印(佛教的叁個基本標幟)之一。大智度論卷四十叁有二種無常之說。即:(一)有爲法位于現在一刹那間停留,而立刻又沒入于過去(刹那滅),此稱念念無常(刹那無常)。(二)相續之法壞滅,例如,人在壽命終盡時則死滅,此稱相續無常(一期無常)。金七十論卷上所載數論學派之說,舉出暫住無常與念念無常二種無常,主張轉變爲無常,而自性爲常住,此與佛教所說有異。辯中邊論卷中,就遍、依,圓叁性而立有叁種無常:(一)遍計所執性,即其體全無之無性無常(無物無常)。(二)依他起性,乃由因緣所生,故爲有生滅之生滅無常(起盡無常)。(叁)圓成實性,屬真如,乃有變化之垢淨無常(有垢無垢無常)。

  比喻無常之不實、短暫,則言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如喻無常之可怖,則謂無常狼、無常虎;而死之來臨,則比喻爲無常殺鬼、無常風、無常刀、無常使。此外有關無常之用語如:生者必滅、盛者必衰、會者定離等均屬之。至于觀想無常,稱爲無常觀、非常觀;闡說無常之偈頌,稱爲無常偈;安置病僧之堂院,稱爲無常院、無常堂;臨終之際所擊之磬,稱爲無常磬。[雜阿含經卷十二、卷叁十、北本涅槃經卷叁十四、卷叁十九、勝鬘經自性清淨章、法華經卷一方便品、梁譯攝大乘論釋卷十叁、成唯識論卷十、華嚴五教章卷四](參閱“叁無爲”629、“無常”5109)

阿含辭典 【2】無常

有恒常不變者,也有不是恒常不變者(通常指斷滅的),兩者並存。(相關詞「世間常無常」) - 莊春江居士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