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10本字典中找到 114 條與「無相」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78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無相 無相佛 無相觀 無相教 無相名 無相取 無相相 無相想 無相行 無相業 無相宗 法身無相 趣無相法 實相無相 無相大乘 無相分別 無相好佛 無相空教 無相離念 無相菩提 無相叁昧 無相散動 無相唯識 無相無我 無相續法 無相真實 一實無相 一相無相 有相無相 諸法無相 大雲無相經 空無相無願 空無相無作 空無願無相 無相安樂行 無相方便地 無相福田衣 無相解脫門 無相界定想 無相界作意 無相叁摩地 無相思塵論 無相心地戒 無相心叁昧 無相行菩薩 第六無相住者 二緣入無相定 觀有相無相門 見道亦名無相 叁種無相義等 無相解脫門智 無相無相等持 無相無相叁昧 無相心叁摩地 無相轉有五位 空無相無願差別 無相無相解脫門 無相無相叁摩地 無相中作加行障 轉一切境依無相 空叁摩地亦名無相 無相心定出離舍根 虛妄分別有相無相 有相得爲無相智因 不動心解脫亦名無相 空無相無願各有二種 六現觀有相無相分別 無加行無功用無相住 有加行有功用無相住 非想非非想處亦名無相 大空無相無願解脫爲所入門 無相〔《神僧傳》卷第七〕 無相〔《神僧傳》卷第五〕 叁無相論(二卷 出無性論) 顯識論顯識品(從無相論出) 空無願無相有聞思修及世出世差別 無相(涪州相思寺)[《續高僧傳》卷叁十五] 無相(智诜禅師)(唐成都淨衆寺)[《宋高僧傳》卷第十九] ▲ 收起
當前顯示「無相」的詞條結果 顯示所有
佛學大詞典 【1】無相

(一)梵語animitta。無形相之意。爲“有相”之對稱。大寶積經卷五(大一一·二九上):“一切諸法本性皆空,一切諸法自性無性。若空無性,彼則一相,所謂無相。以無相故,彼得清淨。若空無性,彼即不可以相表示。”此即謂一切諸法無自性,本性爲空,無形相可得,故稱爲無相。另據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叁十師子吼菩薩品載,涅槃無色相、聲相、香相、味相、觸相、生相、住相、壞相、男相、女相等十相,故涅槃又稱無相。

  此外,賴寶之真言名目載,無相有淺略、深秘二義,即:(一)諸法之體性,如幻虛假,自性爲空,一相不存,無色無形,此爲淺略之無相。(二)一相之中雖具一切相,然不留一相;此非爲無色無形之無相,乃系具一切之相而無一相之義,故爲深秘之無相。前者表示顯教遮情之意,後者爲真言表德之義。另就“教”而言,可分有相教、無相教;就“行”而言,可分有相行、無相行;就“觀”而言,可分有相觀、無相觀;就“土”而言,可分有相土、無相土。[大品般若經卷十、卷二十一、卷二十二、大智度論卷十八、卷六十一,百論卷上舍罪福品](參閱“有相無相”2437)

  (二)(684~762)唐代禅僧。俗姓金,世稱金和上、東海大師。原爲新羅王族,于新羅之群南寺出家受戒後,開元十六年(728)隨入唐使航海來華。谒玄宗,住禅定寺,未久入蜀,至德純寺,欲師事處寂,時處寂因病不得引見,然無相燃一指供養,遂得留止二年。二十四年,處寂遣人喚無相,付囑從智诜所傳之達磨衣,遂隱山中修頭陀行。後應請開禅法,住成都府淨衆寺,化導二十年。天寶末年玄宗入蜀曾召見之,禮錫豐隆。寶應元年(762)五月,將信衣付囑予無住,十九日坐化,世壽七十九。師于每年十二月及正月設道場說法,先引聲教念佛,次說無憶、無念、莫忘叁句。後世之淨衆宗,即指無相之法系。其傳承及教旨,見于宗密“中華傳心地禅門師資承襲圖”。[圓覺經大疏鈔卷叁下、宋高僧傳卷十九、神僧傳卷七、曆代法寶記、景德傳燈錄卷四、禅學思想史卷上(忽滑谷快天)、支那淨土教理史(望月信亨)、禅宗史研究(宇井伯壽)]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無相

  (術語)謂真理之絕衆相也。又涅槃離男女等十相也。無量義經曰:“無量義者,從一法生。其一法者,即無相也。”涅槃經叁十曰:“涅槃名爲無相,以何因緣名爲無相?善男子!無十相故。何等爲十?所謂色相、聲相、香相、味相、觸相、生住壞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無如是相。故名無相。”大乘義章二曰:“言無相者。釋有兩義:一就理彰名,理絕衆相,故名無相。二就涅槃法相釋,涅槃之法離十相,故曰無相。”維摩經不二法門品曰:“一相無相爲二,若知一相,即是無相,亦不取無相。入于平等,是爲入不二法門。”同淨影疏曰:“諸法悉空,名爲無相。”止觀一曰:“常境無相,常智無緣。”維摩經文殊師利問疾品曰:“雖行無相而度衆生,是菩薩行。”此無相有淺深二重,見有相條。

佛學常見辭彙 【3】無相

  1.于一切相,離一切相,即是無相。2.涅槃的別名,因涅槃離一切虛妄之相。 - 陳義孝編

法相辭典 【4】無相

顯揚二卷十七頁雲:無相亦有二種。一、所知,二、智。所知者:謂卽所知空境。由此境相,一切諸相之所不行。智者:謂如前說。
二解  辯中邊論上卷七頁雲:由相滅義,說爲無相。此中永絕一切相故。
叁解  雜集論二卷九頁雲:何故複說此名無相?諸相寂靜故。諸相者:謂色受等乃至菩提,諸所戲論。真如性中,彼相寂靜;故名無相。 - 朱芾煌

佛學次第統編 【5】無相

  無相者,謂一切染淨之法,悉爲因緣生。以因緣生,故無自性,如夢如幻,諸法唯是空,即空亦爲空,是爲一切諸法,皆空無相也。 - 明·楊卓

阿含辭典 【6】無相

不著于相(想;心中之相)。 - 莊春江居士編

佛識慧集 【7】無相

於一切相,離一切相,即是無相。也是涅槃別名,因涅槃離一切虛妄之相。

- 梵心居士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