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5本字典中找到 11 条与“爱见”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查询结果:
佛学大词典 【1】爱见

又作见着二法、爱见二行。爱与见之并称。即对事、对理所起之烦恼。分别言之,爱系属情意上之烦恼,由于执着事事物物,故易障道。见则指执着于错误之理论导致谬见,并妨碍悟道,为理知上之烦恼。[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五、维摩经疏庵罗记卷三十]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爱见

  (术语)执着于人而起爱也。维摩经问疾品曰:“于诸众生,若起爱见大悲,即应舍离。”什注曰:“见有众生,心生爱着,因此生悲,名为爱见大悲。”又,爱与见二种之烦恼也。迷事之惑名爱,迷理之惑名见。如贪欲嗔恚等为迷事之惑。我见邪见等为迷理之惑。楞严经六曰:“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智度论七曰:“烦恼有二种:一属爱,二属见。”同二十一曰:“众生有二分行,爱行见行。”

佛学常见辞汇 【3】爱见

  1.贪爱的见解。2.爱与见的二种烦恼,爱是指思惑,见是指见惑。智度论说:“烦恼有二种,一属爱,二属见”。 - 陈义孝编

佛学次第统编 【4】爱见

  随顺贪欲,是谓之爱。分别执着,是谓之见。即眼耳鼻舌身五根,对色声香味触五尘,贪爱染着为爱。意根对于法尘,非理筹度,起诸邪见,如计断计常,执有执无等为见。大概爱由任运而起,见由分别而起。又贪着五欲为爱,执着所见为见。又迷于事为爱,如贪欲嗔恚等。迷于理为见,如有无断常等。若穷究众生之所以缘起,不出此爱着见取二事。 - 明·杨卓

佛识慧集 【5】爱见

(1)贪爱的见解。

(2)爱与见的二种烦恼。爱是指思惑,见是指见惑。智度论说:“烦恼有二种,一属爱,二属见”。

- 梵心居士编

佛学次第统编 【6】爱见

  由贪爱而取行者为爱行,由见计而取行者为见行。 - 明·杨卓

佛学大词典 【7】爱见大悲

指不离于爱见之大悲。即未证实相之理,承认有能爱、所爱二相而起大悲之谓。于注维摩诘经卷五,曾举诸家之释,鸠摩罗什谓(大三八·三七八上):“未能深入实相,见有众生,心生爱着,因此生悲,名为爱见大悲。爱见大悲虚妄不净,能令人起疲厌想,故应舍离。”僧肇谓(大三八·三七八上):“若自调者,应先观己病及众生病,因缘所成,虚假无实,宜以此心而起悲也。若此观未纯,见众生爱之而起悲者,名爱见悲也。此悲虽善,而杂以爱见有心之境,未免于累,故应舍之。”道生则谓(大三八·三七八中):“作上二观,起大悲之时,若于观中有爱念心,又见众生而欲拔济之者,为爱见大悲也。”[维摩经义记卷三本、维摩经义疏卷四(吉藏)]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爱见大悲

  (术语)不断烦恼而运大悲以救众生也。爱者思惑,见者见惑。小乘之菩萨,于三大阿僧祇劫间,发四弘誓愿,修六度万行,济度众生。然未断见思之烦恼,为伏惑行因,故认能爱所爱二相,其大悲亦虚妄不净,故令人为疲厌之想,当舍离之也。

佛学常见辞汇 【9】爱见大悲

  自己虽未断烦恼却运用大悲以救济众生。爱是指思惑,见是指见惑。 - 陈义孝编

佛识慧集 【10】爱见大悲

自己虽未断烦恼,却运用大悲以救济众生。

- 梵心居士编

佛学次第统编 【11】爱见依无我

  前言世间,不出爱见,兹言出世。须依无我,一切妄惑,皆由爱见二种执我而起,故除妄惑,当除爱见。除爱见者,即离执我,故须转于爱见,而依无我。 - 明·杨卓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