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6本字典中找到 18 條與「相分」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佛學大詞典 【1】相分

  唯識宗所立四種心法(心之作用)之第一。又作所取分。即外界之事物映現于心之影像。可分四種:(一)實相名相,其體爲真如,是真實相之故。(二)境相名相,爲能作根心的對境之故。(叁)相狀名相,此唯“有爲法”有相狀之故。于叁類境中,通于獨影境及帶質境,乃由識所變現者。(四)義相名相,指能诠及所诠之義者。然一般所謂之相分,于上記四種相中,唯取後叁相爲相分之相。

  相分又分爲二:(一)識所頓變,即是第八阿賴耶識之種子所生之實質色法,稱爲本質相分。然小乘佛教及印度古代外道諸派大多主張境乃是由物質之最小單位“極微”所成,故有“漸變”之說,凡屬唯物學派皆力主此說。(二)識等緣境,唯變影像,不得本質,稱爲影像相分。例如第六意識浮現空花兔角之相,唯有影像而無所依托之本質。(參閱“四分”1663、“本質”1975)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相分

  (術語)心法四分之一。心體變爲所緣之境相者。在心理學攝所謂一切之客觀。

佛學常見辭彙 【3】相分

  心法四分之一。見四分條。 - 陳義孝編

法相辭典 【4】相分

  成唯識論二卷十六頁雲:似所緣相,說名相分。 - 朱芾煌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5】相分

心法四分之一,即自心體上變現出爲見分所緣的境相。此在唯識學上、攝盡一切所謂客觀的現象。心識是能緣慮之法,心識生起時,識體變現出相、見二分,見分是能緣慮的作用,相分是所緣慮的境相。唯識宗立論,以爲宇宙萬法,皆內識之所變現,故所謂相分,是第八識的色法種子——所謂相分色所變現的境相。



相分之相與像字通用,如相片又稱像片,亦稱肖像,故所謂相,亦就是影像。此影像不是外境的“本質色”,而是托第八阿賴耶識的“相分色”,在眼識上再變現一重“相分”(影像),由眼識的見分去緣。所以唯識學上說︰“識所緣,唯識所變。” - 于淩波居士著

佛識慧集 【6】相分

相分就是由識所變現的外境。

- 梵心居士編

佛學大詞典 【7】相分

  一部著書中,敘述教義之部分稱爲教相分,敘述行法之部分則稱行儀分。如善導大師于淨土宗之五部著述中,講說教義之觀經疏系爲教相分;總稱其他四部以宣說實踐方法爲主,則爲行儀分。

佛學大詞典 【8】相分

  與“見分薰”對稱。唯識家謂七轉識薰習第八識種子時,七轉識之四分中,所緣之相分薰自分之種子及本質之種子,稱爲相分薰。(參閱“二種薰習”239)  

法相辭典 【9】所知相分

  如攝論二卷一頁至十七頁廣說。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0】相分

瑜伽一卷十一頁雲:無相分別者:謂隨先所引,及嬰兒等,不善名言者,所有分別。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1】相分

世親釋四卷十七頁雲:顯相分別者:謂眼識等、幷所依識、顯現似彼所緣境相、所起分別。有所分別,或能分別;故名分別。無性釋四卷二十四頁雲:顯相分別者:謂眼識等、幷所依識、顯現似彼所緣相故。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2】相分

  瑜伽一卷十一頁雲:有相分別者:謂于先所受義,諸根成就,善名言者,所起分別。
  二解  如八種分別能生淫貪中說。
  叁解  如生欲虛妄分別八種中說。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3】相分

世親釋四卷十七頁雲:緣相分別者:謂色等識爲所緣相所起分別。無性釋四卷二十四頁雲:緣相分別者:謂分別色等,有如是緣相。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4】入所知相分

如攝論二卷十七頁至二十二頁廣說。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5】無漏心等亦有相分

佛地經論六卷二頁雲:此中意說妙觀察智、普能觀察一切境故;遍似一切諸界趣生煩惱業等所感,諸行成熟所攝心心法等因果相現。謂諸如來大圓鏡智增上所生妙觀察智、雖無所取能取執著;遠離一切煩惱所知二垢障故,觀察一切因果等事、及能說故;如淨圓鏡,現衆影像。一切境相、皆現其中。然無鏡智無差別過。大圓鏡智、以于一切皆不愚故;雖能顯現一切影像;任運轉故,而無分別。此智能現一切境相,亦有分別。若無分別;則不能觀因果等事、及爲衆會說法斷疑。此文定證無漏心等、亦有相分。如來智上、五趣叁界無邊因果、具足現故。又雲:無分別智、亦定爾耶?所緣真如、不離智體,不可定爾。後得俗智、雖不離真;有分別故,不證真體;但自變作真相而緣。故不可難。如諸異生心緣無漏心上所有無漏境相、雖似無漏,實是有漏,此亦應爾。唯識道理、決定如是。心所變相,雖相似有;而實無體。若不爾者;應有色等,如心心法;不成唯識。若彼實有,但不離識,名唯識者;心及心法,亦不離彼色等諸相,應名唯境。便成大過。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6】六現觀有相無相分

瑜伽七十一卷四頁雲:問:此諸現觀,幾有相?幾無相?答:四、有相。一、無相。一、亦有相,亦無相。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7】相分別法相摩怛理迦

  瑜伽一百卷十頁雲:略由二相,應知建立分別法相摩怛理迦。一者、先略序事;二者、卽依如是所略序事,後當廣辯。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8】四智心品見分等定有相分不定

佛地經論叁卷九頁雲:複次如是所說四智相應心品,爲有相分見等分耶?定有見分照所照境。有自證分,通照見分證自證分。證自證分,照自證分,故亦定有。若無如是叁分差別;應無所緣。應不名智。相分不定。有義,真實無漏心品,無障礙故;親照前境。無逐心變似前境相。以無漏心,說名無相無分別故;又說緣境不思議故。有義,真實無漏心品,亦有相分。諸心心法,法爾似境顯現,名緣。非如鉗等動作取物,非如燈等舒光照物。如明鏡等,現影照物。由似境現,分明照了;名無障礙。不執不計,說名無相亦無分別。妙用難測,名不思議。非不現影。若言無相,則無相分;言無分別,應無見分。都無相見;應如虛空,或兔角等;應不名智。無執計故;言無能取所取等相。非無似境緣照義用。若無漏心全無相分;諸佛不應現身土等種種影像。如是則違處處經論。轉色蘊依,不得色者;轉四蘊依,應無識等。則成大過。有義,無漏無分別智相應心品,無分別故;所緣真如,不離體故;如照自體,無別相分。若後得智相應心品;有分別故;所緣境界,或離體故;如有漏心,似境相現;分明緣照。若無漏心,緣離體境;無似彼相而得緣者。觀所緣論,不應說言五識上無似極微相。故非所緣。如是境相,同無漏心無漏種起。雖有相似有漏法者:然非有漏。如有漏心似無漏相,非無漏故。 - 朱芾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