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共无明”之对称。又作共无明。即与贪等诸惑相应而生起之无明。(参阅“无明”5094)
(术语)依起信论之意,则业转现之三细为不相应无明,智相等之六粗为相应无明。三细者未有心王心所之差别,至六粗始生心王与心所之差别也。起信论曰:“言相应者,谓心念法异,依染净差别,而知相缘相同故。不相应义者,谓即心不觉,常无别异。”若依瑜伽唯识之意则意识为无明,与他之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五恶见之十曰根本烦恼),相应而起,谓之相应无明,于根本烦恼之中独起无明,谓之独头无明,又曰独行无明,不共无明。无明有发业润生之二大用,即依此无明也。见唯识述记五末,百法问答钞一。
成唯识论五卷七页云:若贪等俱者;名相应无明。 - 朱芾煌
二种无明之一,为“不共无明”的对称。又作共无明。即是与贪等诸惑相应而生起的无明。参阅“不共无明”条。 - 于凌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