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5本字典中找到 12 條與「破戒」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佛學大詞典 【1】破戒

  梵語duh!s/i^la。又作犯戒。與“持戒”相對。即毀破所受持之戒律。所犯之戒法不同,治罰亦異。大智度論卷九十一揭出二種破戒,即因緣不具足戒、因緣具足戒。前者爲貧窮之人,不能具足衣食之緣,心生偷盜之念而破戒;後者雖具足衣食之緣,以心好惡習,喜行惡事,致毀犯禁戒。四分律卷五十九載有破戒之五種過,稱爲破戒五過,即自害、爲智者所诃斥、惡名流布、臨終生悔、死墮惡趣等。毗尼母經卷叁(大二四·八一二中):“犯戒有七種:一波羅夷,二僧伽婆屍沙,叁尼薩耆波逸提,四波逸提,五偷蘭遮,六波羅提提舍尼,七突吉羅。”[摩诃僧祇律卷叁十叁、十誦律卷叁十叁]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破戒

  (術語)謂受戒者一旦違反戒法也。破戒者所受之戒體,尚存于身中也。行事鈔之叁曰:“十輪雲:破戒比丘,雖是死人,是戒余力猶示于人天導行,猶如牛黃麝香燒香等喻。佛因說偈:瞻蔔華雖萎,勝于一切華,破戒諸比丘,猶勝諸外道。”末法燈明記曰:“若有戒法,可有破戒,既無戒法,由破何戒?而有破戒。”

佛學常見辭彙 【3】破戒

  破壞佛所製的戒律。 - 陳義孝編

佛識慧集 【4】破戒

破壞佛所製造的戒律。

- 梵心居士編

佛學大詞典 【5】破戒五過

  破壞戒律之五種過失。即自害、爲智者所诃斥、惡名流布、臨終生悔、死墮惡趣。[四分律卷五十九](參閱“破戒”4233)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6】破戒五過

  (名數)破戒律者之過也。四分律所說。五過者自害,爲智所诃,惡名流布,臨終生悔,死墮惡趣是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7】破戒五過

  (名數)一害自身。二爲智者所呵。叁惡名流布。四臨終後悔。五死而墮于惡道。見四分律五十九,叁藏法數二十叁。

叁藏法數 【8】破戒五過

  [出四分律]  一自害毀戒之人。身口意業悉皆不淨。常受貧窮。福不歸身。善神遠離。是名自害。二爲智所诃謂毀戒之人。諸善比丘皆悉诃責而常畏避。如惡死屍。是名爲智所诃。(梵語比丘。華言乞士。)叁惡名流布謂毀戒之人。叁業不淨。與不善人共住。善人亦不喜見。不善之名。聞于遠近。是名惡名流布。(叁業者。身業。口業。意業也。)四臨終生悔謂毀戒之人。老死臨期。惡境現前。追悔無及。是名臨終生悔。五死墮惡道謂毀戒之人。既絕梵行。全無善因。福盡苦至。即隨惡趣。是名死墮惡 - 明·一如等 撰

佛學常見辭彙 【9】破戒五過

  破壞佛所製的戒律的人有五種的罪過,即自害、爲智所呵、惡名流布、臨終生悔、死墮惡趣。 - 陳義孝編

佛識慧集 【10】破戒五過

破壞佛製戒律的人有五種罪過。即自害、爲智所呵、惡名流布、臨終生悔、死墮惡趣。

- 梵心居士編

佛學大詞典 【11】二種破戒

  指因緣不具足破戒、因緣具足破戒。據大智度論卷九十一載:(一)貧窮之人,衣食之緣不能具足,因而心生偷盜,即破于戒,此稱因緣不具足破戒。(二)若人衣食之緣具足,以心習惡,故好行惡事,毀犯禁戒,此稱因緣具足破戒。

叁藏法數 【12】二種破戒

  [出大智度論]  一因緣不具足破戒謂貧窮之人。衣食之緣不能具足。是以心生偷盜。即破于戒。是名因緣不具足破戒。二因緣具足破戒謂人衣食之緣。雖皆具足。以心習惡。故好行惡事。于諸禁戒。多所毀犯。是名因緣具足破戒。 - 明·一如等 撰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