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我們只為您顯示最前面的1000條搜索結果,您可以精確關鍵詞以提高查詢的準確度。
廬山歸宗策真法施禅師,曹州魏氏子也。初名慧超,谒法眼。問曰:「慧超咨和尚,如何是佛?」眼曰:「汝是慧超。」師從此悟入。住後,上堂:「諸上座,見聞覺知,只可一度,只如會了是見聞覺知,不是見聞覺知要會麼?與諸上座說破了也。待汝悟始得。久立,珍重!」僧問:「如何是佛?」師曰:「我向汝道即別有也。」問:「如何是歸宗境?」師曰:「是汝見甚麼?」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出去。」問:「國王請命,大啓法筵。不落見聞,請師速道。」師曰:「閑言語。」曰:「師意如何?」師曰:「又亂說。」問:「承教有言,將此深心奉塵刹,是則名爲報佛恩。塵刹即不問,如何是報佛恩?」師曰:「汝若是,則報佛恩。」問:「無情說法,大地得聞。師子吼時如何?」師曰:「汝還聞麼?」曰:「恁麼則同無情也。」師曰:「汝不妨會得好!」問:「古人以不離見聞爲宗。未審和尚以何爲宗?」師曰:「此問甚好。」曰:「猶是叁緣四緣?」師曰:「莫亂道。」 - 宋·普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