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我們只為您顯示最前面的1000條搜索結果,您可以精確關鍵詞以提高查詢的準確度。
東京華嚴道隆禅師,初參石門徹和尚,問曰:「古者道,但得隨處安閑,自然合他古轍。雖有此語,疑心未歇時如何?」門曰:「知有乃可隨處安閑。如人在州縣住,或聞或見,千奇百怪,他總將作尋當。不知有而安閑,如人在村落住,有少聲色則驚怪傳說。」師于言下有省。門盡授其洞上厥旨,後爲廣慧嗣。一日,福嚴承和尚問曰:「禅師親見石門,如何卻嗣廣慧?」師曰:「我見廣慧,渠欲剃發,使我擎凳子來。」慧曰:「道者,我有凳子詩聽取。」乃曰:「放下便平穩,我時便肯伊。」因敘在石門處所得。廣慧曰:「石門所示,如百味珍羞,只是飽人不得。」師至和初遊京,客景德寺,日縱觀都市,歸常二鼓。一夕不得入,臥于門之下。仁宗皇帝夢至寺門,見龍蟠地,驚覺。中夜遣中使視之,睹師熱睡鼻鼾,撼之驚矍,問名歸奏。帝聞名道隆,乃喜曰:「吉征也。」明日召至便殿,問宗旨。師奏對詳允,帝大悅。後以偈句相酬唱,絡繹于道,或入對留宿禁中,禮遇特厚,賜號應製明悟禅師。皇祐間,诏大覺琏禅師于化成殿演法,召師問話,機鋒迅捷,帝大悅,侍衛皆山呼。師即奏疏舉琏自代,禁林待問,秘殿譚禅,乞歸廬山。帝覽表不允。有旨:于曹門外建精舍延師,賜號華嚴禅院。開堂,僧問:「如何是道?」師曰:「高高低低。」曰:「如何是道中人?」師曰:「腳瘦草鞋寬。」師年八十余,示寂于盛暑。安坐七日,手足柔和。全身塔于寺之東。 - 宋·普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