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我們只為您顯示最前面的1000條搜索結果,您可以精確關鍵詞以提高查詢的準確度。
京兆大薦福寺弘辯禅師,唐宣宗問:「禅宗何有南北之名?」對曰:「禅門本無南北。昔如來以正法眼付大迦葉,展轉相傳,至二十八祖菩提達磨,來遊此方爲初祖。暨第五祖弘忍大師在蕲州東山開法。時有二弟子:一名慧能,受衣法,居嶺南爲六祖;一名神秀,在北揚化。其後神秀門人普寂者,立秀爲第六祖,而自稱七祖。其所得法雖一,而開導發悟有頓漸之異,故曰南頓北漸,非禅宗本有南北之號也。」帝曰:「雲何名戒?」對曰:「防非止惡謂之戒。」帝曰:「雲何爲定?」對曰:「六根涉境,心不隨緣名定。」帝曰:「雲何爲慧?」對曰:「心境俱空,照覽無惑名慧。」帝曰:「何爲方便?」對曰:「方便者,隱實覆相權巧之門也。被接中下,曲施誘迪謂之方便。設爲上根言,舍方便但說無上道者,斯亦方便之譚。乃至祖師玄言,忘功絕謂,亦無出方便之迹。」帝曰:「何爲佛心?」對曰:「佛者西天之語,唐言覺。謂人有智慧覺照爲佛心。心者佛之別名,有百千異號,體唯其一,無形狀,非青黃赤白、男女等相,在天非天,在人非人,而現天現人,能男能女,非始非終,無生無滅,故號靈覺之性。如陛下日應萬機,即是陛下佛心。假使千佛共傳,而不念別有所得也。」帝曰:「如今有人念佛如何?」對曰:「如來出世爲天人師,善知識隨根器而說法,爲上根者開最上乘頓悟至理。中下者未能頓曉,是以佛爲韋提希權開十六觀門,令念佛生于極樂。故經雲:“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帝曰:「有人持經念佛,持咒求佛,如何?」對曰:「如來種種開贊,皆爲最上一乘。如百川衆流,莫不朝宗于海。如是差別諸數,皆歸薩婆若海。」帝曰:「祖師既契會心印,金剛經雲“無所得法”,如何?」對曰:「佛之一化,實無一法與人。但示衆人,各各自性,同一法藏。當時然燈如來但印釋迦本法而無所得,方契然燈本意。故經雲:“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是法平等,修一切善法,不住于相。”」帝曰:「禅師既會祖意,還禮佛轉經否?」對曰:「沙門釋子,禮佛轉經,蓋是住持常法,有四報焉。然依佛戒修身,參尋知識,漸修梵行,履踐如來所行之迹。」帝曰:「何爲頓見?何爲漸修?」對曰:「頓明自性,與佛同俦。然有無始染習,故假漸修對治,令順性起用。如人吃飯,不一口便飽。」師是日辯對七刻,賜紫方袍,號圓智禅師,仍敕修天下祖塔,各令守護。 - 宋·普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