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4本字典中找到 6 條與「禅思」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佛學大詞典 【1】禅思

  即禅定。寂靜思惟之義。禅苑清規卷九(卍續一一一·四六叁上):“非時不食,非法不言,精勤思義,溫故知新,坐則禅思,起則諷誦。”[無量壽經卷下、釋門歸敬儀卷中]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禅思

  (術語)禅爲梵語禅那之略,寂靜之義,思惟寂靜,謂之禅思。即禅定也。無量壽經下曰:“禅思一心。”釋門歸敬儀中曰:“樂禮拜者,又以禅思爲坐睡。”

阿含辭典 【3】禅思

1.遠離人群,獨坐專心思惟,如「獨一靜處,禅思思惟,作如是念……」、「專精禅思,作如是念……」、「當勤禅思」。2.修禅那,即「修進入『初禅』到『第四禅』的色界定」,如「修習禅思得神通力」,「系念禅思」。 - 莊春江居士編

阿含辭典 【4】禅思不樂斷

禅修,斷除染著,此處的「不樂」作「染著」解。 - 莊春江居士編

佛學大詞典 【5】禅思想史研究

  全一冊。日本鈴木大拙(1870~1966)著,日本昭和十八年(1943)刊行。內分七篇,主要闡明日本臨濟宗僧盤圭永琢(1622~1693)“不生禅”之意義與重要性,指出日本臨濟宗內同時並行兩股性質迥異之流派,即“不生禅”與“白隱禅”。並對“公案禅”、“道元禅”等諸派思想發展之過種,一一加以探討。

  鈴木大拙又著禅思想史研究第二(一冊),昭和二十六年刊行,內亦分七篇,前六篇分別從二入四行論長卷子、絕觀論、無心論、觀門、楞伽師資記、修心要論、六祖壇經等文,論述我國禅宗自達磨至道信、弘忍、慧能等祖師之特異風格,及早期禅宗之思想背景。第七篇則列舉北平、倫敦、巴黎等地所藏敦煌出土有關禅宗之文獻七種,並加以嚴格之校勘,學人由此得以解釋若幹初期禅思想史上的疑難。本書之增訂版收于鈴木大拙全集第二卷。

五燈會元 【6】禅思嶽禅師

  福州東禅蒙庵思嶽禅師,上堂:「蛾羊蟻子說一切法,牆壁瓦礫現無邊身。見處既精明,聞中必透脫。所以雪峰和尚凡見僧來,輥出叁個木毬,如弄雜劇相似。玄沙便作斫牌勢,卑末謾道將來,普賢今日謗古人,千佛出世,不通忏悔。這裏有人謗普賢,定入拔舌地獄。且道謗與不謗者,是誰心不負人,面無慚色?」上堂:「達磨來時,此土皆知梵語。及乎去後,西天悉會唐言。若論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大似羚羊挂角,獵犬尋蹤。一意乖疏,萬言無用。可謂來時他笑我,不知去後我笑他。唐言梵語親分付,自古齋僧怕夜茶。」上堂:「臘月初,歲雲徂。黃河凍已合,深處有嘉魚。活鱍鱍,跳不脫,又不能相煦以濕,相濡以沫。慚愧菩薩摩诃薩,春風幾時來,解此黃河凍?令魚化作龍,直透桃花浪。會即便會,癡人面前且莫說夢。」上堂,僧問:「如何是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師曰:「從苗辨地,因語識人。」曰:「如何是中日分,複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師曰:「築著磕著。」曰:「如何是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師曰:「向下文長,付在來日。」複曰:「一轉語如天普蓋,似地普擎。一轉語,舌頭不出口。一轉語,且喜沒交涉。要會麼?慚愧!世尊面赤,不如語直。大小嶽上座,口似磉盤,今日爲這問話僧講經,不覺和注腳一時說破。」便下座。上堂:「啞卻我口,直須要道。塞卻你耳,切忌蹉過。昨日有人從天臺來,卻道泗洲大聖在洪州打坐。十字街頭賣行貨。是甚麼?斷跟草鞋,尖檐席帽。」 - 宋·普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