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6本字典中找到 13 条与“禅法”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查询结果:
佛学大词典 【1】禅法

  禅那之法门。指禅宗,或指禅之宗旨。佛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百万人天不解其意,唯独摩诃迦叶破颜微笑而领悟佛旨,佛言“我付汝以涅槃之妙心”,此即后世如来禅之所源,故称为佛心宗。常言“禅法”者,即指此佛心宗之禅。[楞伽师资记序]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禅法

  (术语)有二种:一曰如来禅。一曰祖师禅。如来禅者,经论所说,秦罗什初传之,至天台而极详悉。祖师禅者,经论之外,祖祖自心印心,魏达磨初传之。佛于灵山会上拈一枝莲华示四众,百万人天不能解其意,独摩诃迦叶破颜微笑而领佛旨。佛言我付汝以涅槃之妙心。是如来禅之宗源也。故称为佛心宗。常言禅法者,指此佛心宗之禅。

佛学常见辞汇 【3】禅法

  修禅之法,有二种,即如来禅和祖师禅。如来禅者,如经论所说的四禅八定是;祖师禅者,经论之外,历代祖师不立文字以心印心的禅法是。 - 陈义孝编

佛识慧集 【4】禅法

有二种,即如来禅与祖师禅。如来禅者,如经论所说的四禅八定;祖师禅者,经论之外,历代祖师不立文字以心印的禅法。

- 梵心居士编

阿含辞典 【5】禅法

指证入初禅到第四禅。 - 庄春江居士编

佛学大词典 【6】禅法要解

  凡二卷。鸠摩罗什等译于姚秦弘始四年至十四年(402~412)。又称禅法要解经、禅要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旨在解说菩萨习禅之要法,初叙净观、不净观,次述除五盖修四禅之相,次说明慈、悲、喜、舍等四无量心,及四空定、四谛观之修习;并述心专正、质直、惭愧等十事,及四如意足、五神通之法。北凉沮渠京声(?~464)亦译有禅法要解一书,凡二卷。现已不存。[历代三宝纪卷九、出三藏记集卷二、开元释教录卷四、卷十五、法经录卷二]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7】禅法要解

  (书名)又名禅法要解经。二卷,秦罗什译。明不净观,四禅四定等诸种之禅观。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8】禅法

  (书名)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之略名。

佛学大词典 【9】修习止观坐禅法

  全一卷。隋代智顗述。略称坐禅法要、童蒙止观、小止观。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为初学者叙止观坐禅之要门,相传乃智者大师为其俗兄陈针所作。计分具缘、诃欲、弃盖、调和、方便、正修、善发、觉魔、治病、证果等十章。前五章详述止观之前所应加行之二十五方便,第六正修章设立坐时修、历缘对境修两项,作为止观修习之法,第七善发章揭示修习止观所发之内外善根之相,第八觉魔章论述觉知种种魔障时如何以止观破斥之,第九治病章举出以止观对治种种病患之法,第十证果章宣示由修习止观而得证果之理。盖入涅槃之门虽有多途,然论其便捷,不出止观二法,止为爱养心识之善资,观即策发神解之妙术。本书即摩诃止观之梗概,为入道之枢机,历来天台家极为推重,视之为新学四书之一。注书有修习止观坐禅法要钞三卷(元政)、止观坐禅法要帐中记四卷(宣顺)等。一八七一年,比尔(S.  Beal)英译本书前四章,收入“ACatena  of  Buddhist  Scripturesfrom  the  Chinese”一书。[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下末(法藏)、起信论疏笔削记卷十九、法华经三大部补注卷十一、佛祖统纪卷六、卷二十五、大唐内典录卷五、大明三藏圣教目录]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0】修习止观坐禅法

  (书名)一卷,天台智顗撰。一名童蒙止观。又名小止观。

阅藏知津 【11】禅法要解经(二卷)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初明不净观,次明净观,次明除五盖,修初禅,二三四禅。次明修四无量心,次明修四空定,次明修四谛观,初习其门,则有十事:一者心专正。二者质直。三者惭愧。四者不放逸。五者远离。六者少欲。七者知足。八者心不系着。九者不乐世乐。十者忍辱。次明修四如意足,次明修五神通法。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阅藏知津 【12】六妙门禅法(一卷)

天台大师于都下瓦官寺略出此法门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阅藏知津 【13】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二卷 前有元照序 一名童蒙止观亦名小止观)

天台山修禅寺沙门智顗述
  具缘第一,诃欲第二,弃盖第三,调和第四,方便第五,正修第六,善发第七,觉魔第八,治病第九,证果第十。后附梁肃天台止观统例,及天台法门议。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