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我們只為您顯示最前面的1000條搜索結果,您可以精確關鍵詞以提高查詢的準確度。
Chanzongyulu
記載、輯錄中國佛教禅宗六祖以後曆代禅師法語的書籍。大都爲禅師口語,由親隨左右的門弟子隨時筆錄編集而成。舉凡師徒傳法心要、參悟驗證、方便施化,諸方學士參學所得,並互相問答、诘難、辯論、參究等,均詳作記述。
禅宗之有語錄,肇自《六祖壇經》,以後日益發展,成爲禅家的一種專門文體。唐代禅宗語錄爲數不多,而且每種語錄一般只記一位禅師的言談。如樓穎編的《善慧大士語錄》(又稱《傅大士語錄》)4卷、于頔編的《龐居士語錄》3卷等。也有以“廣錄”、“法要”等爲題的。前者如裴休集的《馬祖道一禅師廣錄》和《百丈懷海禅師廣錄》各1卷,收集道一、懷海一生的主要法語。後者如裴休所集《黃檗斷際禅師宛陵錄》,爲黃檗希運于宛陵時上堂說法的內容。
宋代,禅宗語錄大量出現,爲語錄體的鼎盛時期。當時語錄有兩個特點:①不僅稍有名望的禅師都有門人弟子爲其編集語錄,而且出現了帶綜合性的語錄集。如赜藏主集的《古尊宿語錄》48卷,廣采南嶽懷讓以下馬祖、百丈、臨濟、雲門、真淨、佛眼、東山等40余家唐宋禅師語錄,以後又有師明集《續古尊宿語錄》6卷,收起于南嶽懷讓止于隱山璨等共70余人語錄。②創造了以“拈古”、“頌古”、“評唱”、“擊節”爲名的新的語錄體裁。拈古、頌古主要是輯錄禅師的公案附以議論,評唱、擊節則是對拈古、頌古的再評述。在宋代拈古、頌古的有天童正覺、雪窦重顯、投子義青、丹霞子淳四有,評唱有圓悟克勤的《碧岩錄》10卷,擊節有克勤所撰的《擊節錄》2卷等。
元代禅宗沿襲宋規,也十分重視評唱體,其影響較大的有萬松行秀評唱的《從容庵錄》6卷、《請益錄》2卷和從倫評唱的《空谷集》、《虛堂集》和6卷。明代語錄,或輯錄當時禅師言行,或對前伯語錄編集再治,數量仍然不少,但體例無創新。入清以後語錄漸稀。
據不完全統計,從唐至清,禅宗語錄不下300余種。其中主要見于各版漢文大藏經、續藏經所錄史籍的記載;此外,《新唐書·藝文志》、《五代史·藝文志》、《明史·藝文志》以及《太平禦覽》、《直齋書錄解題》、《崇文總目》、《國史經籍志》等,皆有著錄。
各派的主要語錄有:荷澤宗的《荷澤神會禅師語錄》,現存敦煌卷子中發現的叁個寫本;沩仰宗的《潭州沩山靈祐禅師語錄》、《袁州仰山慧寂禅師語錄》,明圓信、郭凝之編,各1卷;臨濟宗的《鎮州臨濟慧照禅師語錄》,唐慧然集,1卷;曹洞宗的《瑞州洞山良價禅師語錄》、:撫州曹山元證禅師語錄》和《筠州洞山悟本禅師語錄》各1卷,前者爲明圓信、郭凝之編,後二者爲日本慧印校訂,另有《撫州曹山本寂禅師語錄》上下兩卷,上卷爲郭凝之編集,下卷爲日本沙門玄契編次;雲門宗的《雲門匡真禅師廣錄》,宋守堅集,3卷;法眼宗的《金陵清涼院文益禅師語錄》,郭凝之編,1卷;臨濟宗楊岐派的《楊岐方會和尚語錄》(又稱《袁州楊岐山普通禅院會和尚語錄》),宋仁勇編,2卷;黃龍派的《黃龍慧南禅師語錄》(又稱《普覺禅師悟錄》),宋慧泉集,1卷等。(蘇淵雷 沈詩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