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我們只為您顯示最前面的1000條搜索結果,您可以精確關鍵詞以提高查詢的準確度。
入于禅定者,其心愉悅自適之謂。如華嚴經淨行品(大九·四叁二中):“若咽食時,當願衆生,禅悅爲食,法喜充滿。”維摩經方便品(大一四·五叁九上):“現有眷屬,常樂遠離。雖服寶飾,而以相好嚴身;雖複飲食,而以禅悅爲味。”
(術語)入于禅定,快樂心神也。華嚴經曰:“若飯食時,當願衆生禅悅爲食,法喜充滿。”維摩經方便品曰:“雖複飲食而以禅悅爲味。”同淨影疏曰:“禅定釋神,名之爲悅。”
入于禅定時所得的喜悅。 - 陳義孝編
進入“禅定”境界中,人會感到身心安然愉悅,謂之“禅悅”。《維摩诘經·方便品》說,維摩诘“雖複飲食,而以禅悅爲味”。維摩诘是印度著名的大乘居士,深入“不二法門”,主張在家行禅,“出淤泥而不染”,成爲中國士大夫崇尚禅悅的典範。禅悅的風靡,當在慧能大師建立南宗“頓悟”禅之後。禅悅的內容大致包括:從佛法尤其是禅理中去尋找精神安慰;往來名山古刹,與禅僧交遊;參禅說玄,將禅理溶化到詩文和生活中去等。如元·吳萊《泛海東尋梅岑山登盤陀石》詩:“舟航來旅遊,鍾磬聚禅悅。“又如明·張煌言《梅岑山居》詩引:“禅悅之余,遂成《梅岑新詠》。騷耶?偈耶?讀之如坐光明藏矣。”(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入禅定時所得到的喜悅。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