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我們只為您顯示最前面的1000條搜索結果,您可以精確關鍵詞以提高查詢的準確度。
指禅宗寺院中所設立之職務位次。即一寺中之僧衆,無論上下,皆行普請法,均令參加勞動以自給;爲分配職務、分工合作之法。據禅林類聚卷九所載,古規所設之執事,有首座、殿主、藏主、莊主、典座、維那、監院、侍者等名目。然後世寺院組織日漸龐大,各寺家風不同,一寺之住持者,多因時製宜,自立執事,名目層出不窮,而有二十叁種乃至八十種之多。
我國自姚秦以後,逐漸形成寺院管理製度,從事寺務之執事,置有上座、寺主、維那,稱爲叁綱。其中,上座爲比丘大衆中之長老,寺主負責堂宇之營造、管理等,維那則按寺規指揮日常諸事。唐代以後,禅宗寺院之職位繁多,主管一寺者,即表持法永住之意,稱爲住持,或稱方丈、堂頭和尚等。住持以下爲諸執事;從事寺務而隨侍于住持身邊者,稱爲侍者。據敕修百丈清規卷四兩序章載,于大禅宗寺院設有東序六知事、西序六頭首等。序列于法堂東側之職位,總稱爲知事;而序列于法堂西側之職位,則總稱爲頭首。
知事:即執事務者之意,又作主事、執事。六知事,即指都寺、監寺、副寺、維那、典座、直歲等六種職位。即:(一)都寺,又稱都總、都監寺、都管、庫司,即統轄事務之最上位者。(二)監寺,又稱監院、院主、寺主、院宰、主首、權管,位于都寺之次,爲監督全盤事務者。(叁)副寺,又稱庫頭、知庫、櫃頭、財帛、掌財,即掌理會計出納者。維那之上位稱上副寺,下位稱下副寺。(四)維那,爲綱維與羯磨陀那(梵karma - da^na ,意譯授事)二字之略稱,又作都維那,意譯悅衆,即掌僧衆威儀進退之職者。(五)典座,掌理飲食、床座之事。(六)直歲,掌理有關營繕、耕作等作務,其職稱雖表“一年當值者”之意,然亦有任期不限一年者。此外,六知事中除都寺外,余者稱爲五知事。監寺、維那、典座、直歲四者,稱爲主事四員。在都寺以下、監寺以上,另置有都文(都聞)一職;又專門掌管常住金錢、谷物等之出納者,稱爲提點。
頭首:即率先領導者之意。六頭首,即指首座、書記、藏主、知客、知浴、知殿等六種職位。即:(一)首座,又稱第一座、座元、禅頭、首衆,與“上座”同義,指居大衆中之首位,儀表堪爲大衆典範者。其中,于僧堂出入板(置于僧堂中央所設聖僧像龛之左右)前方領衆者,稱爲前堂首座;于後方領衆者,則稱爲後堂首座。此二者中,以前堂首座爲最上位。然于日本,自德川時代以降,前堂首座稱爲前堂、單寮或座元;後堂首座單稱首座。由前堂首座中選出德高望重者,稱爲名德首座。迎接首座頭首以外的有德者,以爲大衆之指導者,稱爲立僧首座。迎他山住持等尊宿擔任首座,稱爲卻來首座。(二)書記,又稱外史、外記、記室,即掌理文書者;對此,書狀侍者又稱內史、內記。(叁)藏主,又稱知藏、藏司、經藏堂主,即掌管經藏等圖書之收藏者。 (四)知客,又稱典客、典賓、客司,掌理有關外賓之事宜。(五)知浴,又稱浴主,即掌理浴室者,其下設有浴頭,從事此項職務。(六)知殿,又稱殿主,即掌理佛殿、法堂之香燈等。此外,六頭首中除知殿外,余者稱爲五頭首。其中,前堂首座、後堂首座、東藏主、西藏主,書記等,可代替住持行使小參之責,故又稱爲秉拂五頭首(秉拂,手持拂子之意)。
禅僧于佛殿、法堂等處修建法會時,住持位居中央,六知事、六頭首分列左右。六知事爲東序,六頭首爲西序,合稱爲兩序,或稱兩班。然據日本黃檗清規所載,首座、西堂、後堂、堂主、書記、知藏、知客、知浴、丈侍、監收等爲西序,都寺、監寺、維那、副寺、典座、直歲、悅衆、客堂主、耆舊、居士等爲東序。
禅林中,侍者依所任職務性質之別,而有不同之稱謂。若隨侍僧堂所安置之聖僧,稱爲聖僧侍者。隨侍住持身邊者,稱爲方丈侍者。于方丈侍者中,隨侍記錄上堂、小參、普說、開室、念誦等法語者,稱爲燒香侍者,又稱侍香;負責有關住持之書函、文書等事者,稱爲書狀侍者;應接住持之賓客者,稱爲請客侍者,又稱侍客;專司住持飲食方面之事者,稱爲湯藥侍者,又稱侍藥;掌理住持所有之資財者,稱爲衣缽侍者,又稱侍衣。以上稱爲五侍者。其中,燒香、書狀、請客叁侍者,合稱爲山門叁大侍者。此外,或以巾瓶、應客、書錄、衣缽、茶飯、幹辨等爲六侍者。又燒香、書狀、請客、湯藥各侍者,于修法會之際,列于西序頭首之次,稱爲立班小頭首;而堂頭侍者(方丈侍者)、聖僧侍者、延壽堂主、爐頭、衆寮寮主等,稱爲院中小頭首。又在侍者寮(侍司、擇木寮)無擔任定職者,稱爲不厘務侍者。其他尚有秉拂侍者(聖僧侍者兼任)、侍真侍者(服侍德高之亡靈)等。
以上諸職中,以都寺、維那、燒香侍者爲要職,稱爲山門叁大禅師。知事之退職者,及侍者、藏主、書狀之退職者,稱爲勤舊。其次,寮元爲掌理衆寮者,其下有寮長、寮主(知寮)、副寮、望寮等。各寮主所屬之大衆,稱爲洞腳。從寮元以至從事各種雜務者,通稱爲辦事。辦事者依其負責之職務,一般稱爲某某主、某某頭等。例如:閣主、塔主(侍真)、延壽堂主(堂主、涅槃堂頭)、飯頭、粥頭、湯頭、茶頭、菜頭、姜頭、醬頭、米頭、麥頭、麻頭、谷頭、園頭(又稱園主,專掌理菜園。其下勞動之大衆稱爲園夫)、磨頭(磨主)、水頭、火頭、柴頭、炭頭、爐頭、鍋頭、燈頭、桶頭、樹頭、鍾頭、淨頭(又作持淨,擔任掃除廁所之職)、莊主(又作都莊,即寺地之管理者。其副手稱爲副莊,耕作之工頭稱爲甲幹或莊甲,其余耕作者稱爲莊佃、莊客或地客)、監收、都場、都倉、廨院主(擔任購賣、接待、官廳等事務)、街坊化主(又作街坊、化主、供養主,指在市中托缽者。依其所化之物,有粥街坊、米麥街坊、菜街坊、醬街坊等)等。
掌理各種營繕作業之所在,稱爲修造局,其下有監作與作頭。在僧堂內看守僧衆之床位、衣缽者,稱爲直堂。某月、某日之值班,分別稱爲直月、直日。于告香普說之際,熟谙儀禮,率領新參,居首位而代行儀式者,稱爲四來參頭,或單稱參頭;若屬大衆一同參加之儀式,則由首座擔任。輔佐參頭者,稱爲副參,後補者稱爲望參。參頭之下,叁人一組之首位,稱爲小參頭。又參頭行者(行者之參頭)爲行者中居首位指揮者之稱,而與參頭有別。擔任楞嚴會上誦咒之職者,稱爲楞嚴頭;依此類推,亦有般若頭、華嚴頭、彌陀頭等。此外,于官吏等來寺請求住持說法時,預定一人,代表大衆與住持問答,稱爲禅客;臨時充任問答者,則稱放禅客。執行寺務之輪值者,稱爲直廳(廳,指寺院內辦公之處所)。夜半巡邏者,稱爲巡更。出使外務者,稱爲專使。掌管竈火者,稱爲火客、火佃、火伴。扛轎者,稱爲轎番。
此外,寺院中從事諸職服務者,亦有所謂行者。行者之居所稱爲行堂,行堂之主首稱行堂主,或單稱堂主。行者有剃發者,亦有未剃發而攜帶家眷者,種類繁多,例如,參頭行者、副參行者、執局行者(方丈行者、六局行者等之總稱)、庫司行者(隨從都寺)、堂司行者(隨從維那)、庫子(副寺寮之行者)、客頭行者、茶頭行者、喝食行者(飲食時,唱報飯食、湯等名稱者。喝,即唱之意)、供頭行者(又作供過行者,即分配飯食者)、直殿行者、衆寮行者、門頭行者等。年少之行者,稱爲童行、道者、童侍、僧童,或稱驅烏沙彌、沙喝(飯食時之向導,相當于充任喝食沙彌之意)、聽叫。類同于行者,有所謂淨人(又作苦行),指不剃發而專爲僧衆服務者。
蓋禅林職位之繁多,猶如朝廷之文武兩班,以共維系寺院之法命。然此職位製度,自宋代以降,諸宗融合,于一般較大之寺院皆循此製,而小寺院則無此細分。[敕修百丈清規卷四大衆章、禅苑清規卷二、卷叁、卷四、卷八、百丈清規證義記卷六、禅林象器箋職位門](參閱“佛教教製”2683、“叢林”6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