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6本字典中找到 25 条与“离生”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查询结果:
佛学大词典 【1】离生

  即永离三界之生。三乘之人,入于见道,了见谛理,断尽见惑,永离三界之生,称为正性离生。而此类圣者出离生死之正性,称为正性离生性,略称离生性。俱舍论卷二十三(大二九·一二○下):“得世第一法,虽住异生位,而能趣入正性离生。”[万善同归集卷六](参阅“正性离生”1991)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离生

  (术语)离生死也。三乘之人,入于见道,而见谛理断见惑,永离三界之生,是云正性离生。俱舍论十三曰:“得世第一法,虽住异生位而能趣入正性离生。”万善同归集六曰:“齐登解脱之门,咸阐离生之道。”

佛学常见辞汇 【3】离生

  脱离生死。 - 陈义孝编

佛识慧集 【4】离生

脱离生死。

- 梵心居士编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5】离生

  (术语)出离生死之正性也。即圣者之正性。俱舍论所谓正性离生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6】离生

  出离生死的正性,亦即得道之圣者通达谛理断见思惑永离三界之生死的正性。 - 陈义孝编

佛识慧集 【7】离生

出离生死的正性,亦即得道之圣者通达谛理断见思惑永离三界之生死的正性。

- 梵心居士编

阿含辞典 【8】超升离生

另作「正性离生、正性决定」,「离生」是出离生死烦恼;脱离凡夫之生,「正性」是「如实;真实;解脱涅槃的圣道」,「超升离生」是指「必定出离生死烦恼的见道圣者」。 - 庄春江居士编

佛学大词典 【9】离生

  谓出离三界生死轮回之境而成办佛道。与“转迷开悟”一词为同义语。(参阅“出离”1563)

法相辞典 【10】离生喜乐

瑜伽三十三卷九页云:所言离者,谓已获得加行究竟作意故。所言生者,由此为因,由此为缘,无间所生;故名离生。言喜乐者,谓已获得所希求义,及于喜中未见过失。一切麁重、已除遣故,及已获得广大轻安,身心调畅,有堪能故;说名喜乐。
二解  显扬二卷五页云:离者:谓由修习对治断所治障所得转依。生者:谓从此所生。喜者:谓已转依者,依于转识,心悦、心勇、心适、心调、安适受受所摄。乐者:谓已转依者,依阿赖耶识,能摄所依,令身怡悦,安适受受所摄。
三解  法蕴足论六卷一页云:离生喜乐者:云何离?谓离欲亦名离。离恶不善法亦名离。出家亦名离。色界善根亦名离。初静虑亦名离。今此义中,意说初静虑名离。云何喜?谓离欲恶不善法者,心欣,极欣,现前极欣,欣性,欣类,遍意悦意,喜性喜类,乐和合,不别离,欢欣悦豫,有堪任性,踊跃踊跃性,欢喜欢喜性,总名为喜。云何乐?谓离欲恶不善法者,已断身重性,心重性,身不堪任性,心不堪任性,所得身滑性,心滑性,身软性,心软性,身堪任性,心堪任性,身离盖性,心离盖性,身轻安性,心轻安性,身无燋恼性,心无燋恼性,身调柔性,心调柔性;总名为乐。云何离生喜乐?谓前喜乐,因离依离,离所建立。由离势力,起、等起,生、起生,趣入、出现;故说此名离生喜乐。
四解  法蕴足论七卷五页云:离生喜乐者:谓初静虑所有喜乐,平等受受所摄身轻安心轻安,是名喜乐。如是喜乐,从离欲恶不善法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现;故名离生喜乐。
五解  大毗婆沙论八十卷十五页云:离生者:问:上地中离,胜妙清净,过初静虑;何故唯说此名离生?答:此中举初以显后故,作如是说。世尊有处,举后显初。如说:云何非自他害?谓在非想非非想处。如举初、后;始入、已度,加行、究竟,应知亦尔。复次初得离生,发希奇想;后时不尔。故作是说。复次以初静虑,唯从离生,后诸静虑,亦从定生。从离生故,名为离生。如水生者,说名水生;陆地生者,说名陆生。复次初静虑离、二无漏定为眷属故;独名离生。谓未至定、静虑中间。复次初静虑离、是后离门所依加行因本道路、及安足处;独得离名。复次初静虑离、牵引任持长养后离;独得离名。复次初静虑离、是后诸离生缘集起;独得离名。复次上地诸离、决定依止初静虑离、得及前起;故初静虑、独得离名。复次诸瑜伽师、离欲界染,起初静虑、现在前时,欢喜踊跃,胜于后时;故独名离。如饥渴人,初得饮食,虽复麁恶;而生欢喜,胜于后时得美饮食。复次三种行者,依初静虑,得入离生,得果,练根,及尽诸漏;故独名离。三种行者:谓具缚者,分离欲者,全离欲者。复次为令疑者得决定故,独立离名。如欲界中有寻有伺有诸识身尊卑眷属,初静虑中亦有此事。或有生疑:如欲界无离,初静虑亦尔。为决此疑,说初静虑有离;非欲。复次欲界无离;近对治彼。故初静虑,独立离名。复次唯初静虑,能离三界一切烦恼;独立离名。复次唯初静虑,有四沙门果道,九遍知果道,具三十七菩提分法;故独名离。复次唯初静虑、能离所有苦根、忧根、男根、女根、无惭、无愧、贪爱、淫爱、五盖、五欲、悭贪、嫉恚、五蕴、十二处、及十八界等;故独名离。由如是等种种因缘,唯初静虑、独名离生。喜乐者:喜、谓喜根。乐、谓轻安乐。复次喜、受蕴摄。乐、行蕴摄。 - 朱芾煌

阿含辞典 【11】离生喜乐

离五盖而生起喜与乐,专指初禅的境界。 - 庄春江居士编

佛学大词典 【12】圣性离生

  谓生无漏智而断烦恼,永离异性(凡夫)之生。唯识家称为圣性离生,俱舍家称为正性离生。声闻、缘觉二乘入于见道之位,生一分之无漏智,断除分别起之烦恼障;菩萨生一分之无漏智,断除烦恼、所知等二障,因而得一分之圣性,永离凡夫之生,故称圣性离生。成唯识论卷九(大三一·五二中):“二乘见道现在前时,唯断一种,名得圣性;菩萨见道现在前时,具断二种,名得圣性。”俱舍论卷二十三(大二九·一二○下):“得世第一法,虽住异生位,而能趣入正性离生。”四教义卷六(大四六·七三九上):“圣以正为义,(中略)舍凡夫性,得入圣人性。”(参阅“正性离生”1991)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13】圣性离生

  (术语)唯识作圣性,俱舍作正性,其意一也。生无漏智而断烦恼,谓为圣性。声闻缘觉之二乘,入于见道之位,生一分之无漏智,断分别起之烦恼障。菩萨生一分之无漏智,断烦恼所知之二障,因而得一分之圣性。永离异性(凡夫)之生,谓为圣性离生。唯识论九曰:“二乘见道现在前时,唯断一种名得圣性。菩萨见道现在前时,具断二种名得圣性。”俱舍论二十三曰:“得世第一法,虽住异性生而能趣入正性离生。”四教仪六曰:“圣以正为义,舍凡性入正性。”

法相辞典 【14】离生

瑜伽八卷十五页云:不以爱染、身触母邑故;名远离生臭。 - 朱芾煌

佛学大词典 【15】正性离生

  见道之别名。为法性、法相家之用语。又作圣性离生。谓入于见道得圣道涅槃之正性,一切烦恼皆断尽无余而远离烦恼之生。据大毗婆沙论卷三载,正性,即涅槃、圣道等,其性正纯而不邪曲;生,为烦恼之异名,或谓善根未熟,能令有情轮回于生死苦海。今涅槃所证之理能脱离烦恼之生,或无漏圣道之智能超越善根之未熟,故称正性离生。又虽通于见道、修道、无学道,然以见道为其始,意义特重,故为见道之别名。[俱舍论卷二十三、部执异论、瑜伽论记卷十三上、成唯识论述记卷十末](参阅“圣性离生”5580)

法相辞典 【16】正性离生

俱舍论二十三卷十页云:经说正性,所谓涅盘。或正性言,因诸圣道。生谓烦恼,或根未熟。圣道能越;故名离生。能决趣涅盘,或决了谛相;故诸圣道,得决定名。至此位中,说名为入。如苦法智忍中广说。 - 朱芾煌

阿含辞典 【17】不用相离生

不与你离别。 - 庄春江居士编

佛学大词典 【18】离生喜乐地

  为三界九地之一。即色界之初禅天。盖三界共分九地,即欲界一地,色界与无色界各四地;故色界之初禅天即为九地中之第二地。于初禅天,已远离欲界之欲、恶不善法,而生喜乐,故称离生喜乐地。杂阿含经卷十七(大二·一二三上):“谓比丘离欲、离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初禅具足住。”[集异门论卷五、俱舍论卷十二、俱舍颂疏卷十](参阅“九地”132)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