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6本字典中找到 25 條與「離生」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佛學大詞典 【1】離生

  即永離叁界之生。叁乘之人,入于見道,了見谛理,斷盡見惑,永離叁界之生,稱爲正性離生。而此類聖者出離生死之正性,稱爲正性離生性,略稱離生性。俱舍論卷二十叁(大二九·一二○下):“得世第一法,雖住異生位,而能趣入正性離生。”[萬善同歸集卷六](參閱“正性離生”1991)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離生

  (術語)離生死也。叁乘之人,入于見道,而見谛理斷見惑,永離叁界之生,是雲正性離生。俱舍論十叁曰:“得世第一法,雖住異生位而能趣入正性離生。”萬善同歸集六曰:“齊登解脫之門,鹹闡離生之道。”

佛學常見辭彙 【3】離生

  脫離生死。 - 陳義孝編

佛識慧集 【4】離生

脫離生死。

- 梵心居士編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5】離生

  (術語)出離生死之正性也。即聖者之正性。俱舍論所謂正性離生是也。

佛學常見辭彙 【6】離生

  出離生死的正性,亦即得道之聖者通達谛理斷見思惑永離叁界之生死的正性。 - 陳義孝編

佛識慧集 【7】離生

出離生死的正性,亦即得道之聖者通達谛理斷見思惑永離叁界之生死的正性。

- 梵心居士編

阿含辭典 【8】超升離生

另作「正性離生、正性決定」,「離生」是出離生死煩惱;脫離凡夫之生,「正性」是「如實;真實;解脫涅槃的聖道」,「超升離生」是指「必定出離生死煩惱的見道聖者」。 - 莊春江居士編

佛學大詞典 【9】離生

  謂出離叁界生死輪回之境而成辦佛道。與“轉迷開悟”一詞爲同義語。(參閱“出離”1563)

法相辭典 【10】離生喜樂

瑜伽叁十叁卷九頁雲:所言離者,謂已獲得加行究竟作意故。所言生者,由此爲因,由此爲緣,無間所生;故名離生。言喜樂者,謂已獲得所希求義,及于喜中未見過失。一切麁重、已除遣故,及已獲得廣大輕安,身心調暢,有堪能故;說名喜樂。
二解  顯揚二卷五頁雲:離者:謂由修習對治斷所治障所得轉依。生者:謂從此所生。喜者:謂已轉依者,依于轉識,心悅、心勇、心適、心調、安適受受所攝。樂者:謂已轉依者,依阿賴耶識,能攝所依,令身怡悅,安適受受所攝。
叁解  法蘊足論六卷一頁雲:離生喜樂者:雲何離?謂離欲亦名離。離惡不善法亦名離。出家亦名離。色界善根亦名離。初靜慮亦名離。今此義中,意說初靜慮名離。雲何喜?謂離欲惡不善法者,心欣,極欣,現前極欣,欣性,欣類,遍意悅意,喜性喜類,樂和合,不別離,歡欣悅豫,有堪任性,踴躍踴躍性,歡喜歡喜性,總名爲喜。雲何樂?謂離欲惡不善法者,已斷身重性,心重性,身不堪任性,心不堪任性,所得身滑性,心滑性,身軟性,心軟性,身堪任性,心堪任性,身離蓋性,心離蓋性,身輕安性,心輕安性,身無燋惱性,心無燋惱性,身調柔性,心調柔性;總名爲樂。雲何離生喜樂?謂前喜樂,因離依離,離所建立。由離勢力,起、等起,生、起生,趣入、出現;故說此名離生喜樂。
四解  法蘊足論七卷五頁雲:離生喜樂者:謂初靜慮所有喜樂,平等受受所攝身輕安心輕安,是名喜樂。如是喜樂,從離欲惡不善法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現;故名離生喜樂。
五解  大毗婆沙論八十卷十五頁雲:離生者:問:上地中離,勝妙清淨,過初靜慮;何故唯說此名離生?答:此中舉初以顯後故,作如是說。世尊有處,舉後顯初。如說:雲何非自他害?謂在非想非非想處。如舉初、後;始入、已度,加行、究竟,應知亦爾。複次初得離生,發希奇想;後時不爾。故作是說。複次以初靜慮,唯從離生,後諸靜慮,亦從定生。從離生故,名爲離生。如水生者,說名水生;陸地生者,說名陸生。複次初靜慮離、二無漏定爲眷屬故;獨名離生。謂未至定、靜慮中間。複次初靜慮離、是後離門所依加行因本道路、及安足處;獨得離名。複次初靜慮離、牽引任持長養後離;獨得離名。複次初靜慮離、是後諸離生緣集起;獨得離名。複次上地諸離、決定依止初靜慮離、得及前起;故初靜慮、獨得離名。複次諸瑜伽師、離欲界染,起初靜慮、現在前時,歡喜踴躍,勝于後時;故獨名離。如饑渴人,初得飲食,雖複麁惡;而生歡喜,勝于後時得美飲食。複次叁種行者,依初靜慮,得入離生,得果,練根,及盡諸漏;故獨名離。叁種行者:謂具縛者,分離欲者,全離欲者。複次爲令疑者得決定故,獨立離名。如欲界中有尋有伺有諸識身尊卑眷屬,初靜慮中亦有此事。或有生疑:如欲界無離,初靜慮亦爾。爲決此疑,說初靜慮有離;非欲。複次欲界無離;近對治彼。故初靜慮,獨立離名。複次唯初靜慮,能離叁界一切煩惱;獨立離名。複次唯初靜慮,有四沙門果道,九遍知果道,具叁十七菩提分法;故獨名離。複次唯初靜慮、能離所有苦根、憂根、男根、女根、無慚、無愧、貪愛、淫愛、五蓋、五欲、悭貪、嫉恚、五蘊、十二處、及十八界等;故獨名離。由如是等種種因緣,唯初靜慮、獨名離生。喜樂者:喜、謂喜根。樂、謂輕安樂。複次喜、受蘊攝。樂、行蘊攝。 - 朱芾煌

阿含辭典 【11】離生喜樂

離五蓋而生起喜與樂,專指初禅的境界。 - 莊春江居士編

佛學大詞典 【12】聖性離生

  謂生無漏智而斷煩惱,永離異性(凡夫)之生。唯識家稱爲聖性離生,俱舍家稱爲正性離生。聲聞、緣覺二乘入于見道之位,生一分之無漏智,斷除分別起之煩惱障;菩薩生一分之無漏智,斷除煩惱、所知等二障,因而得一分之聖性,永離凡夫之生,故稱聖性離生。成唯識論卷九(大叁一·五二中):“二乘見道現在前時,唯斷一種,名得聖性;菩薩見道現在前時,具斷二種,名得聖性。”俱舍論卷二十叁(大二九·一二○下):“得世第一法,雖住異生位,而能趣入正性離生。”四教義卷六(大四六·七叁九上):“聖以正爲義,(中略)舍凡夫性,得入聖人性。”(參閱“正性離生”1991)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3】聖性離生

  (術語)唯識作聖性,俱舍作正性,其意一也。生無漏智而斷煩惱,謂爲聖性。聲聞緣覺之二乘,入于見道之位,生一分之無漏智,斷分別起之煩惱障。菩薩生一分之無漏智,斷煩惱所知之二障,因而得一分之聖性。永離異性(凡夫)之生,謂爲聖性離生。唯識論九曰:“二乘見道現在前時,唯斷一種名得聖性。菩薩見道現在前時,具斷二種名得聖性。”俱舍論二十叁曰:“得世第一法,雖住異性生而能趣入正性離生。”四教儀六曰:“聖以正爲義,舍凡性入正性。”

法相辭典 【14】離生

瑜伽八卷十五頁雲:不以愛染、身觸母邑故;名遠離生臭。 - 朱芾煌

佛學大詞典 【15】正性離生

  見道之別名。爲法性、法相家之用語。又作聖性離生。謂入于見道得聖道涅槃之正性,一切煩惱皆斷盡無余而遠離煩惱之生。據大毗婆沙論卷叁載,正性,即涅槃、聖道等,其性正純而不邪曲;生,爲煩惱之異名,或謂善根未熟,能令有情輪回于生死苦海。今涅槃所證之理能脫離煩惱之生,或無漏聖道之智能超越善根之未熟,故稱正性離生。又雖通于見道、修道、無學道,然以見道爲其始,意義特重,故爲見道之別名。[俱舍論卷二十叁、部執異論、瑜伽論記卷十叁上、成唯識論述記卷十末](參閱“聖性離生”5580)

法相辭典 【16】正性離生

俱舍論二十叁卷十頁雲:經說正性,所謂涅盤。或正性言,因諸聖道。生謂煩惱,或根未熟。聖道能越;故名離生。能決趣涅盤,或決了谛相;故諸聖道,得決定名。至此位中,說名爲入。如苦法智忍中廣說。 - 朱芾煌

阿含辭典 【17】不用相離生

不與你離別。 - 莊春江居士編

佛學大詞典 【18】離生喜樂地

  爲叁界九地之一。即色界之初禅天。蓋叁界共分九地,即欲界一地,色界與無色界各四地;故色界之初禅天即爲九地中之第二地。于初禅天,已遠離欲界之欲、惡不善法,而生喜樂,故稱離生喜樂地。雜阿含經卷十七(大二·一二叁上):“謂比丘離欲、離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初禅具足住。”[集異門論卷五、俱舍論卷十二、俱舍頌疏卷十](參閱“九地”132)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