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我們只為您顯示最前面的1000條搜索結果,您可以精確關鍵詞以提高查詢的準確度。
(一)思惟人、法二空而斷除煩惱、所知二障之觀法。
(二)無生觀與無相觀。(一)無生觀,諸法無自性,爲因緣生,雖生而非實有,故爲空;性自不生,故稱無生。此一觀法相當于南山叁觀中之性空觀。(二)無相觀,諸法之體性空無虛假,凡夫妄執其相,如見空華,視爲實有之相,若遠離妄情,即可觀諸法之相爲空。相當于南山叁觀中之相空觀。[遊心法界記卷上](參閱“南山叁觀”3735)
(術語)一、無生觀,法無自性而相由故生,雖生而非實有,則是即爲空,性自不生,故曰無生。是與南山所立叁觀中之性空觀相同也。二、無相觀,性無體,相即無相。見有相,猶凡夫之妄情也。離妄法而無相,如明眼而無空華。是南山所立叁觀中之相空觀也。見遊心法界記上。[囗@又]思惟人空我空理之觀法也。
人空觀和法空觀。觀五蘊之中無人我故,不見有衆生相,名人空觀;觀五蘊諸法,但有假名,並無實體,不見有法相,名法空觀。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