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我們只為您顯示最前面的1000條搜索結果,您可以精確關鍵詞以提高查詢的準確度。
西藏佛教爵南派之主張。系該派初祖域摩彌覺多吉依如來藏經等所說之“一切衆生皆本具相好莊嚴之佛身,名如來藏”而提出此說。認爲事物本具真實體性,故不可謂之“性空”,由于人之虛妄分別而添增者,方可稱爲性空。事物本真爲“自”,添增其上之虛妄分別爲“他”,性空之義僅爲他空,而不可稱自空,故稱他空見。此一說法異于西藏佛教之其他教派。
藏傳佛教覺囊派的學說。12世紀時,時該派始祖裕摩不動金剛創立。14世紀,其九傳弟子笃補巴慧幢著《山法了義海論》,依《第四結集》、《攝義》、《科製》、《寶性論釋》及《現觀莊嚴經論釋》等書闡發他空見之精義。據《山法了義海論》的見解,一切法空性勝義谛是常、恒、不變的,在阿賴耶識中有識、智二分,此屬智分,也就是勝義法爾(法自身)的叁寶和遍住一切動靜世界中的界智無別的天衆。它與如來藏、本性住種姓及續部所說的百部尊等同義。它住于因果無別之相續中,具有法身叁位。它在同住中雖然常住,但于識上不能顯現,故在因位當依六瑜伽次第修行,至果位則現證法身。至于世俗諸分則是自空、斷空、滅空、獨空,即本來無有,求解脫者皆應棄舍。此說與漢地6~7世紀間地論學派相州南北二道爭論中的現常派觀點相似;但因其主張勝義谛爲“他空”與月稱的觀點相對立,故受到新派學者的抵製,並嚴禁門徒保持此說之論籍。(郭元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