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18本字典中找到 1000+ 條與「」相關的內容

提示:我們只為您顯示最前面的1000條搜索結果,您可以精確關鍵詞以提高查詢的準確度。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591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本空 不空 大空 但空 等空 定空 獨空 二空 法空 觀空 廣空 慧空 即空 解空 淨空 俱空 空塵 空處 空大 空谛 空點 空定 空法 空觀 空果 空海 空華 空慧 空際 空寂 空間 空見 空教 空劫 空解 空界 空經 空聚 空空 空理 空輪 空門 空魔 空鳥 空拳 空色 空生 空聖 空王 空無 空相 空想 空心 空行 空性 空也 空義 空有 空緣 空雲 空執 空宗 苦空 六空 妙空 內空 偏空 七空 人空 如空 入空 叁空 沈空 生空 實空 受空 四空 體空 禿空 外空 我空 悟空 相空 小空 邪空 心空 信空 性空 虛空 玄空 一空 義空 有空 圓空 源空 真空 證空 指空 重空 本來空 本性空 彼果空 畢竟空 不但空 成壞空 成空品 大空點 大空聲 大空位 大空字 惡取空 二空觀 二十空 二種空 法空觀 法空性 法空智 法性空 觀察空 觀空品 後際空 假名空 空遍處 空不空 空處定 空梵天 空谷集 空假中 空見論 空界色 空界想 空居天 空露地 空門子 空叁昧 空始教 空世間 空王佛 空無我 空閑處 空閑室 空行相 空有叁 空于神 空欲漏 空諸行 空自相 苦空曲 羅悟空 內外空 能食空 前際空 人空觀 如實空 叁空門 生空智 勝義空 十八空 十六空 十叁空 十一空 四空處 四空定 四空天 所食空 他空見 太虛空 體空觀 體空教 無記空 無際空 無散空 無始空 無爲空 無性空 析空觀 相空觀 相空教 性空觀 性空教 虛空藏 虛空華 虛空化 虛空會 虛空惠 虛空界 虛空身 虛空神 虛空天 虛空眼 虛空喻 虛空孕 懸空寺 異性空 有法空 有爲空 真空觀 真空教 中際空 重空觀 自相空 自性空 谙法皆空 畢竟空行 不可得空 不空叁藏 不思議空 成住壞空 大空叁昧 大樂不空 大虛空藏 但空叁昧 當體即空 地居空居 第一空法 第一空行 第一義空 惡取空者 二空真如 二種空住 非有非空 根隨空轉 觀罪性空 海闊天空 即有即空 見已虛空 皆空無漏 劫空之後 解空第一 盡虛空界 空(二) 空(叁) 空(四) 空差別相 空點二形 空華外道 空即是色 空見外道 空劫以前 空解脫門 空界有二 空空寂寂 空名度牒 空如來藏 空叁摩地 空甚深相 空生空死 空無邊處 空無我聲 空無有果 空相叁種 空心靜坐 空性不空 空性差別 空性異門 空也念佛 空一切處 空一顯色 空有二觀 空有二論 空有二執 空有二種 空有二宗 空有論爭 空有诤論 空中淚下 空中樓閣 空宗二谛 苦空無常 苦空無我 兩腳捎空 妙有真空 偏真空理 清淨空界 人法二空 如幻即空 如實不空 如實空鏡 叁界空花 叁空不空 叁空觀門 叁空摩地 叁輪體空 叁種空性 色不異空 色即是空 色空外道 山海空市 善取空者 生法二空 生空法有 生空叁昧 勝義谛空 勝義空經 十八空論 十六種空 世俗谛空 鼠唧鳥空 雙印二空 水空和尚 四大本空 四大皆空 四空處定 四種空性 所知空相 談空說有 謂空假中 我多行空 我空法有 我空真如 無空論師 無爲空死 無相空教 五蘊皆空 勿空疲勞 性空相空 性相二空 虛空藏法 虛空藏講 虛空藏經 虛空藏院 虛空處定 虛空法身 虛空十義 虛空實有 虛空四名 虛空無邊 虛空無爲 虛空有無 虛空孕經 虛空智字 一切法空 引彼空住 遊虛空天 有空不二 于空靜處 緣起性空 章敬撥空 真空妙有 終歸于空 重空叁昧 諸法皆空 轉受依空 總空性相 尊勝空住 不空鈎觀音 不空見菩薩 不空罥索法 不空罥索經 不空罥索王 不空如來藏 不空王叁昧 不清淨空界 不思議空智 成實偏空觀 崇覺空禅師 純空陰非子 從假入空觀 從空入假觀 大空曼荼羅 大空行叁昧 大空之戰具 地水火風空 第一義空經 非如空屋耶 非有非空門 觀一切法空 貫穿法空性 海空智藏經 恒相續空界 堪入不空教 空法欲使有 空觀破怖畏 空假中叁觀 空解脫門智 空界有二種 空空叁摩地 空無邊處地 空無邊處定 空無邊處天 空無常六譬 空無力待緣 空無相無願 空無相無作 空無願無相 空性無境心 空有力待緣 空有無礙宗 七地沈空難 七十空性論 叁劫中不空 叁空叁摩地 生法二空觀 石空寺石窟 唯識成空難 唯識性不空 唯有空陰聚 無常及苦空 無法有法空 五大虛空藏 五蘊皆空經 心念不空過 性虛空十義 虛空藏觀經 虛空藏菩薩 虛空藏形像 虛空非大種 虛空慧菩薩 虛空庫菩薩 一空一切空 一切皆空宗 亦有亦空門 因果皆空宗 有空中叁時 真德不空宗 真空觀四句 諸法畢竟空 八智證得空理 補特伽羅空性 不恒相續空界 不空成就如來 不空供養菩薩 不空金剛菩薩 不空罥索觀音 不空罥索菩薩 大虛空藏印明 地水火風空識 二空無漏種子 法空無漏種子 法石慧空禅師 非常苦空非我 非空非有中道 即空即假即中 空境有六種愚 空能除遣十相 空室智通道人 空無邊處解脫 空行有情勢速 空性差別二種 空有各具二義 空有力不待緣 空宗性宗十異 苦空無常無我 馬頰本空禅師 生空無漏種子 聖虛空藏菩薩 石霜性空禅師 司空本淨禅師 體空無生觀法 五大虛空藏法 孝義性空禅師 性空妙普庵主 修悲極于空處 虛空藏念誦法 虛空藏菩薩法 虛空藏菩薩經 虛空藏與明星 虛空容受叁業 虛空無邊超越 虛空雲海明門 虛空孕菩薩經 雪峰慧空禅師 一切諸行空寂 幽州譚空和尚 真空從一禅師 鎮州談空和尚 諸行空性決定 不空供養寶菩薩 不空鈎依菩薩法 大安樂不空菩薩 地水火風空識見 地水火風空五指 二種空所對治義 福智虛空藏菩薩 觀虛空藏菩薩經 貫穿到邊際空性 空無相無願差別 空性差別成立義 如入寶山空手回 勝義谛空有七種 十種空相回向心 受者空及作者空 無邊虛空處解脫 五大虛空藏菩薩 虛空藏菩薩經軌 虛空藏求聞持法 虛空藏與日月星 虛空無垢持金剛 虛空與空界差別 一切法等于虛空 應所修空有二種 應所證空有二種 有爲空及無爲空 不空大灌頂光真言 不空鈎觀自在菩薩 不空叁昧大教王經 多修空住速證菩提 非是空中而受此報 貫穿補特伽羅空性 貫穿卽彼空性威德 盡虛空性窮未來際 空(sunya) 空叁摩地亦名無相 清辨護法空有之爭 色卽是空空卽是色 無邊虛空處等解脫 虛空藏菩薩神咒經 虛空無邊超越菩薩 虛空無邊處定建立 雪峰慧空禅師語錄 一切諸法皆等虛空 一翳在眼空華亂墜 依叁自性立叁種空 以世間道修習空性 真空家鄉無生父母 不空罥索神變真言經 大虛空藏菩薩念誦法 大虛空大菩薩念誦法 法空《海東高僧傳》 空叁摩地是上座住處 空無相無願各有二種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虛空藏菩薩陀羅尼經 虛空無垢持金剛菩薩 出世空相應緣起隨順法 非我行相與空行相差別 佛說虛空藏菩薩陀羅尼 聖虛空藏菩薩陀羅尼經 十六行與空等叁行相攝 無常苦空無我各有叁種 邪見不緣虛空及非擇滅 虛空藏菩薩經(一卷) 虛空無邊處近分及根本 虛空孕菩薩經(二卷) 不空罥索咒心經(一卷) 大安樂不空金剛真實菩薩 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叁摩耶 等隨觀色乃至識皆空無我 四種空以四種行爲所依止 無常苦與空無我二句分別 不空〔《神僧傳》卷第八〕 不空罥索神咒心經(一卷) 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 大空無相無願解脫爲所入門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叁摩耶經 佛說不空罥索咒經(一卷) 鑒空〔《神僧傳》卷第八〕 虛空藏菩薩問七佛陀羅尼經 不空罥索神變真言經(叁十卷) 法與法空俱離有無二種分別戲論 阿彌陀叁字法報應叁身空假中叁谛 不空罥索毗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 空無願無相有聞思修及世出世差別 有見空見起因及龍猛無著造論因緣 缁門警訓(十卷 前有空谷隆序) 不空罥索心咒王經(叁卷或作二卷) 聖觀自在菩薩不空王秘密心陀羅尼經 五大虛空藏菩薩速疾大神驗秘密式經 虛空藏菩薩問七佛陀羅尼經(一卷) 自教迹不空悉地樂欲一切菩薩母明妃 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叁昧大教王經 不空罥索陀羅尼經(二卷 有波侖序) 空海(Kukai 774~835) 一切虛空極微塵數出生金剛威德大寶叁昧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叁麼耶般若波羅密多理趣經 靈裕(隋相州演空寺)[《續高僧傳》卷九] 源空(Genku 1133~1212)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叁昧耶經般若波羅蜜多理趣釋 法空(代州五臺山)[《續高僧傳》卷叁十五] 慧藏(隋西京空觀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慧熙(唐益州空慧寺)[《續高僧傳》卷二十] 慧意(隋襄州景空寺)[《續高僧傳》卷十六] 十八空論(一卷 亦十六,亦十八,亦十四。) 悟空(唐上都章敬寺)[《宋高僧傳》卷第叁] 佛說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五卷今作叁卷) 懷空(唐徐州安豐山)[《宋高僧傳》卷第二十] 鑒空(唐洛陽香山寺)[《宋高僧傳》卷第二十] 空藏(唐京師會昌寺)[《續高僧傳》卷二十八] 玄鏡(隋京師空觀寺)[《續高僧傳》卷二十六] 不空(Amoghavajra 705-774) 懷空(唐安陸定安山)[《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九] 實叉難陀(唐洛京大遍空寺)[《宋高僧傳》卷第二] 一切如來摩诃菩提金剛堅牢不空最勝成就種種事業叁昧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叁昧耶經般若波羅密多理趣釋(二卷) 法聰(後梁南雍州襄陽景空寺)[《續高僧傳》卷十六] 慧空(元觀)(唐陝州回銮寺)[《宋高僧傳》卷第九] 不空(慧朗)(唐京兆大興善寺)[《宋高僧傳》卷第一] 元慧(唐吳郡嘉興法空王寺)[《宋高僧傳》卷第二十叁]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叁昧大教王經(七卷 前有聖教序) ▲ 收起
當前顯示「十八空」的詞條結果 顯示所有
佛學大詞典 【1】十八

  梵語as!t!a^das/a  s/u^nyata^h!。即爲破種種邪見所說之十八種空。即:(一)內空(梵adhya^tma  -s/u^nyata^  ),指眼等六內處中,無我、我所及無眼等之法。(二)外空(梵bahirdha^-s/u^nyata^  ),指色等六外處中,無我、我所,及無色等之法。(叁)內外空(梵adhya^tma  -bahirdha^-s/u^nyata^  ),即總六根、六境內外十二處中,無我、我所及無彼之法。(四)空空(梵s/u^nyata^  -s/u^nyata^  ),不著前叁空。(五)大空(梵maha^  -s/u^nyata^  ),即于十方世界,無本來定方彼此之相。(六)第一義空(梵parama^rtha  -s/u^nya  ta^  ),又作勝義空、真實空。即離諸法外,別無第一義實相之自性可得,于實相無所著。(七)有爲空(梵sam!skr!ta  -s/u^nyata^  ),即因緣集起之法與因緣之法相皆不可得。(八)無爲空(梵asam!skr!ta  -s/u^nyata^  ),即于涅槃法離定取。(九)畢竟空(梵atyanta  -s/u^nyata^  ),又作至竟空。即以有爲空、無爲空破一切法,畢竟無有遺余。(十)無始空(梵anavara^gra  -s/u^nyata^  ),又作無限空、無際空、無前後空。即一切法雖生起于無始,而亦于此法中舍離取相。(十一)散空(梵anavaka^ra  -s/u^nyata^  ),又作散無散空、不舍空、不舍離空。即諸法但和合假有,故畢竟爲別離散滅之相無所有。(十二)性空(梵prakr!ti  -s/u^nyata^  ),又作本性空,佛性空。即諸法自性空。(十叁)自相空(梵svalaks!an!a  -s/u^nyata^  ),又作自共相空、相空。即諸法總別、同異之相不可得。(十四)諸法空(梵sarva  -dharma-s/u^nyata^  ),又作一切法空。即于蘊、處、界等一切法,自相不定,離取相。(十五)不可得空(梵anupalambha  -s/u^nyata^  ),又作無所有空。即諸因緣法中,求我、法不可得。(十六)無法空(梵abha^va  -s/u^nyata^  ),又作無性空、非有空。即諸法若已壞滅,則無自性可得,未來法亦如是。(十七)有法空(梵svabha^va  -s/u^nyata^  ),又作自性空、非有性空。即諸法但由因緣而有,故現在之有即非實有。(十八)無法有法空(梵abha^va-  svabha^va-s/u^nyata^  ),  又作無性自性空。即總叁世一切法之生滅及無爲法,一切皆不可得。此十八空,各經典依廢立互異,而立十叁空、十四空、十六空、二十一空等諸說。[大品般若經卷一序品、放光般若經卷一、光贊般若經卷一、大般若經卷四七九、卷四八○、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上、大智度論卷叁十一]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十八

  (名數)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第一義空。有爲空。無爲空。畢竟空。無始空。散空。性空。自性空。諸法空。不可得空。無法空。有法空。無法有法空。見智度論二十,叁十一,四十六,法界次第下,大乘義章四。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3】十八

  (名數)見空條。

叁藏法數 【4】十八

  [出大智度論]  一內空內即內身。謂叁十六種不淨充滿。九孔常流。淨相不可得故。是名內空。(叁十六種者。毛發。爪。齒。眵。淚。涎。唾。屎。尿。垢。汗。皮。膚。血。肉。筋。脈。骨。髓。肪。膏。腦。膜。肝。膽。腸。胃。脾。腎。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也。九孔者。兩眼。兩耳。兩鼻。口。大便。小便也。)二外空外即外色。謂愚夫爲染故。觀所著色。妄以爲淨。求其淨相。亦如我身。淨相不可得故。是名外空。叁內外空謂我身不淨。外亦如是。外身不淨。我亦如是。一等 - 明·一如等 撰

佛學常見辭彙 【5】十八

  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第一義空、有爲空、無爲空、畢竟空、無始空、散空、性空、自性空、諸法空、不可得空、無法空、有法空、無法有法空。 - 陳義孝編

法界次第初門 【6】十八

一內空  二外空  叁內外空  四空空  五大空  六第一義空  七有爲空  八無爲空  九畢竟空  十無始空  十一散空  十二性空  十叁自相空  十四諸法空  十五不可得空  十六無法空  十七有法空  十八無法有法空

次九種禅。而辯十八空者。前九種正爲重顯禅波羅蜜深廣之階級。今十八空次成般若波羅蜜。智慧照了。無得無著之妙絕也。故次而明之。此十八通言空者。無也。無此十八種有。故名爲空。若菩薩始從初修自性禅。終至清淨淨禅。雖有大功德神通智慧之用。而禅定是門戶。诠次階級之法。若不善以十八空慧。照了遣蕩。或于所證諸禅叁昧中。十八有法。隨滯一有。則不得無礙解脫。縱任自在。故須修十八空。照了無住無著也。經論明空。開合名數不同。或以略故。合十八空。但爲十四空。或爲十一空。或爲七空。乃至叁空。二空一空。或以廣故。開十八空。爲二十空。二十五空。乃至無量空。今處中用十八空。遣蕩諸有。罄無不盡。則諸波羅蜜禅定叁昧。萬行悉皆清淨也

一內空  內空者內法空。內法者。所謂內六入。眼耳鼻舌身意。眼空無我無我所。無眼耳鼻舌身意。亦如是。是爲內空也

二外空  外空者。外法空。外法者。謂外六入。色聲香味觸法。色空無我無我所。無色聲香味觸法。亦如是。是爲外空也

叁內外空  內外空者。內外法空。內外法者。所謂內外十二入。十二入中無我無我所。無內外法。是爲內外空也

四空空  空空者。以空破內外空。內外空破是叁空。故名爲空空也。故維摩經雲。得此法已。無有余病。唯有空病。空病亦空。故名空空

五大空  大空者。十方相空。故名大空。所以者何。東方無邊。故名爲大。亦一切處。有故名爲大。遍一切色。故名爲大如是大方能破。故名爲大空。乃至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如是

六第一義空  第一義空者。諸法中第一者。名爲涅槃。涅槃中亦無涅槃相。涅槃空即第一義空

七有爲空  有爲空者。有爲法名因緣和合生。所謂五衆十二入十八界等。今有爲法。二因緣故空。一者無我無我所。及常相不變易。不可得故空。二者有爲法。有爲法相空。不生不滅無所有故。是爲有爲空也

八無爲空  無爲空者。無爲法名無因緣。常不生不滅如虛空。今待有爲。故說無爲。若有爲法不可得。則無無爲之可著。故即是無爲空

九畢竟空  畢竟空者。以前八空。破諸法畢竟盡淨。名爲畢竟。若無諸法。亦無畢竟之可著。故名畢竟空。又解畢竟名爲終竟觀。是終竟之法。亦不可得。則不執有究竟之法。名爲畢竟空。故法華經雲。乃至究竟涅槃。常寂滅相。終歸于空

十無始空  無始空者。一切世間。若衆生若法。皆無有始。如佛告諸比丘。衆生無始無明。覆愛所系。往來生死。無始可得。可破是無始。于無始中無執著。故名無始空也

十一散空  散空者。五衆和合故有人。若以智慧。一一分別。破散人與五衆及所破散法。皆空無所有。如佛告羅那。此色破散滅令無所有。余衆亦如是。是名散空

十二性空  性空者。性名自有。不待因緣。若待因緣。則是作法。不名爲性。今諸法中皆無性。何以故。一切有爲法。皆從因緣生。因緣生則是作法。若不從因緣和合。則是無法。如是一切諸法性不可得。故名爲性空

十叁自相空  自相空者。一切法有二種相。一總相。二別相。總相者。如無常等。別相者。諸法雖無常。而各有別相。如地有堅相。火有熱相。如是二種相皆空。故名相空。分別性相不同。或言名異體同。或雲名體俱異。所以者何。性言其體。相言其識。性以據內。相以據外。相如見黃色爲金相。而內是銅火燒石磨。知非金相性。故別明相空

十四諸法空  諸法空者。一切法名。五衆十二入十八界等。是諸法空。皆入種種門。所謂一切法。有相知相識相緣增上相因相果相總相別相依相。是等一切皆空。空無實故。名諸法空

十五不可得空  不可得空者。一切法及因緣畢竟不可得。故名爲不可得空。又解雲。上以諸法空。空一切法。皆不可得。若作可得。則爲斷滅。若知是不可得。亦不可得。則于不可得中心不沒。故名不可得空也

十六無法空  無法空者。無法名。法已滅。是滅無。故名無法空。有人解雲。過去未來法。名無法。是無法不可得。故名無法空也

十七有法空  有法空者。有法名。諸因緣和合生。故有。二法無故。名有法空。有人解雲。現在一切法。及無爲法。名爲有法。如是有法。皆空故。名有法空

十八無法有法空  無法有法空者。取無法有法相不可得。故名無法有法空。亦以觀無法有法空。故名無法有法空。有人解雲。過去未來現在一切皆空。故名無法有法空也 - 隋·智顗 撰

法門名義集 【7】十八

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第一義空。有爲空。無爲空。畢竟空。無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諸法空。不可得空。無法空。有法空。無法有法空。此十八種空者。是惑之次第也。衆生之惑不可頓除。聞起執觸語生滯。故須十八種空遣惑。六足大智度論廣釋其義。義大言多。不能具載 - 唐·李師政 撰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