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我們只為您顯示最前面的1000條搜索結果,您可以精確關鍵詞以提高查詢的準確度。
(術語)著空之思想。止觀五下曰:“著此空想,諸佛不化。”
謂觀想“諸法皆空”的義理。如唐·慧海《頓悟入道要門論》卷上指出:“但作空想,即無有著處。”“空”爲“入道要門”。常作“空想”,便無執著;沒有執著,便除煩惱。然而,佛家又認爲,但知“空”而不知“不空”的“性德”、“妙用”,便是執“空”而不化的“頑空”,如隋·智顗《摩诃止觀》卷五所說:“著此空想,諸佛不化。”執著“頑空”之想的人,甚至連“因果”也否定了,諸佛難以度化。後用“空想”指幻想,不切實際的想法。如唐·包佶《祀雨師樂章·送神》:“跪拜臨壇結空想,年年應節候油雲。”又如曹禺《雷雨》第一幕:“他有著一切孩子的空想,他的臉色通紅,眼睛欣喜地閃動著。”也指徒勞的想念,如《二刻拍案驚奇》十七:“既然舍人已有了親事,老身去回複了小娘子,省得他牽腸挂肚,空想壞了。”(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