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5本字典中找到 144 条与“罗汉”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98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罗汉 阿罗汉 大罗汉 九罗汉 罗汉法 罗汉供 罗汉讲 罗汉堂 罗汉田 罗汉鞋 王罗汉 阿罗汉果 阿罗汉相 阿罗汉向 大阿罗汉 二种罗汉 害阿罗汉 九种罗汉 六种罗汉 罗汉比丘 名字罗汉 七种罗汉 三种罗汉 山门罗汉 十八罗汉 十六罗汉 五百罗汉 云居罗汉 住法罗汉 住果罗汉 阿罗汉长老 阿罗汉三义 不动阿罗汉 护法阿罗汉 慧解脱罗汉 进法阿罗汉 堪达阿罗汉 六种阿罗汉 漏尽阿罗汉 罗汉请弥陀 七种阿罗汉 千二百罗汉 思法阿罗汉 退法阿罗汉 无阿罗汉等 无真阿罗汉 阿罗汉具德经 阿罗汉沙门果 阿罗汉有六种 不动法阿罗汉 灌州罗汉和尚 罗汉桂琛禅师 罗汉匡果禅师 罗汉守仁禅师 罗汉系南禅师 罗汉行林禅师 罗汉院义禅师 罗汉愿昭禅师 罗汉智依禅师 罗汉宗彻禅师 十六大阿罗汉 漳州罗汉和尚 住不动阿罗汉 阿罗汉非善士趣 阿罗汉有四胜利 阿罗汉果补特伽罗 阿罗汉向补特伽罗 佛说阿罗汉具德经 如来与阿罗汉等异 五百雁为五百罗汉 阿赖耶识阿罗汉位舍 阿罗汉不能作诸佛事 阿罗汉所不习十一法 阿罗汉退失现法乐住 阿罗汉成就众多功德相 阿罗汉住何等心般涅盘 持刀自害之退法阿罗汉 决定受业能障阿罗汉果 如来说法不共阿罗汉等 提婆菩萨与罗汉论义处 诸阿罗汉不皆回向菩提 阿罗汉果但可退失现法乐住 阿罗汉唯住无记心而般涅盘 离爱诸阿罗汉四相解脱自在 如来与阿罗汉等同分异分。 阿罗汉苾刍不能习近五种处所 阿罗汉超度三邪追求二邪受用 常罗汉〔《神僧传》卷第九〕 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 二法心善解脱诸阿罗汉内自所证 阿罗汉般涅盘已不复堕在诸有情数 如来解脱及离盖住与阿罗汉解脱及离盖住 阿罗汉有能舍寿增寿及不能舍寿增寿功能差别 漳州罗汉琛禅师〔宋,惠洪《禅林僧宝传》〕 宝相(唐京师罗汉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八] 桂琛(后唐漳州罗汉院)[《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王罗汉(宋明州干符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二] 五逆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 收起
当前显示“退法阿罗汉”的词条结果 显示所有
佛学大词典 【1】退法阿罗汉

  退法,梵语pariha^n!a-dharman。六种阿罗汉之一,九无学之一。乃证得阿罗汉果中,最钝根之罗汉,彼等逢疾病等恶缘即退失所证之果。[俱舍论卷二十五](参阅“九无学”147)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退法阿罗汉

  (术语)六种阿罗汉之一。最钝根之罗汉,一旦证罗汉果后时逢恶缘退没自果者。

法相辞典 【3】退法阿罗汉

  显扬三卷十二页云:一、退法。谓成就如是软根;若思自害,不思自害;若放逸,若不放逸;俱可退失现法乐住、及世间功德。不能练根。不能发起胜品功德。
  二解  杂集论十三卷十页云:退法阿罗汉者:谓钝根性、若游散,若不游散;若思惟,若不思惟;皆可退失现法乐住。思惟者:欲害自身。不思惟者:不欲害自身。退现法乐住者:谓退世间静虑等定。
  三解  大毗婆沙论六十卷十五页云:谓或有执:定无退起诸烦恼义。如分别论者。彼引世间现喩为证。谓作是说:如瓶破已;唯有余瓦,不复作瓶。诸阿罗汉、亦应如是。金刚喩定、破烦恼已;不应复起诸烦恼退。如烧木已,惟有余灰,不还为木。诸阿罗汉、亦应如是。无漏智火、烧烦恼已;不应复起诸烦恼退。彼引此等世间现喩,证无退起诸烦恼义。为遮彼执:显有退起诸烦恼义。若无退者;便违契经。如契经说:阿罗汉有二种。一、退法,二、不退法。又契经说:由五因缘,令时解脱阿罗汉退隐没忘失。云何为五?一、多营事业,二、乐诸戏论,三、好和斗诤,四、喜涉长途,五、身恒多病,又契经说:有阿罗汉、名瞿底迦。是时解脱。六反退已;于第七时,恐复退失,以刀自害而般涅盘。故知定有起烦恼退。问:若有退义;分别论者所引现喩、当云何通?答:不必须通。所以者何?彼非素怛缆;非毗奈耶,非阿毗达磨;但是世间粗浅现喩。世间法异,贤圣法异。不应引世间法,难贤圣法。若必须通;当说喩过。喩既有过;为证不成。如瓶破已;必有余瓦。得阿罗汉已;有余烦恼不?若有烦恼者;应非阿罗汉。若无烦恼者;卽义与喩别,不应为证。如烧木已,定有余灰。得阿罗汉已,有余烦恼不?若有烦恼者;应非阿罗汉。若无烦恼者;卽义与喩别,不应为证。然世间木、无被烧义。但木极微、与火极微、为因已灭,此火极微、与灰极微、为因已灭。应作是说:木是火因,火是灰因。而世间想、谓火烧木,令木成灰。木既灭已;犹有余灰,非全无物。故喩与法、义不相似。又阿罗汉、断诸烦恼,非令全无。过去未来烦恼性相、犹实有故。若相续中违烦恼道,未现在前;尔时名为烦恼未断。若相续中违烦恼道、已现在前;断诸系得,证离系得,不成就烦恼,名烦恼已断。应作是说:修习圣道、是希有事。今阿罗汉、虽断烦恼;而不令无。是故尊者妙音说曰:烦恼不在自身中行,说名为断;非令全无。如说天授、舍宅中无。非谓天授、余处亦无。烦恼断时,应知亦尔。过去有故。若遇退缘,为因引生未来烦恼;故必有起烦恼退义。问:分别论者,云何释通应理论者所引契经?答:彼说退时,退道非果。以沙门果,是无为故。问:既许有退;退道、退果、有何差别,而说无退?又彼许退无学道时,为得学道?为全不得?若得学道;果亦应退。非无学果、成学道故。若全不得;便有大过。退无学道,不得学道。若尔;应住异生位故。若非异生、及学无学;应离凡圣,有别有情。许卽便非世尊弟子。故应许有起烦恼退。分别论者、又说随眠是缠种子。随眠自性、心不相应;诸缠自性,与心相应。缠从随眠生,缠现前故退。诸阿罗汉、已断随眠;缠既不生;彼如何退。故说无退、是应正理。彼如是说、是无知果,是黑暗果,是无明果,是不勤方便果。然实有起烦恼义。为止彼宗、及显退法相应正理,故作斯论。 - 朱芾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