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8本字典中找到 111 條與「羯磨」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81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羯磨 別羯磨 二羯磨 結羯磨 羯磨部 羯磨會 羯磨橛 羯磨輪 羯磨羅 羯磨僧 羯磨身 羯磨疏 羯磨印 戒羯磨 滅羯磨 七羯磨 叁羯磨 白二羯磨 白四羯磨 白一羯磨 百一羯磨 成善羯磨 大羯磨輪 大羯磨印 調伏羯磨 二種羯磨 羯磨犍度 羯磨戒師 羯磨金剛 羯磨陀那 羯磨文釋 羯磨製立 毗首羯磨 破羯磨僧 十種羯磨 四種羯磨 璎珞羯磨 瑜伽羯磨 羯磨阿阇梨 羯磨波羅蜜 羯磨曼荼羅 羯磨曼陀羅 毗首羯磨天 叁種羯磨法 五佛羯磨印 一白叁羯磨 二衆所作羯磨 合衆所作羯磨 降叁世羯磨會 彌沙塞羯磨本 菩薩戒羯磨文 十衆所作羯磨 四衆所作羯磨 阿閦如來羯磨印 寶生如來羯磨印 二十衆所作羯磨 金剛薩埵羯磨印 毗首羯磨化身鴿 四十衆所作羯磨 大沙門百一羯磨法 軍荼利明王羯磨印 十誦羯磨比丘要用 十誦僧尼要事羯磨 出家授近圓羯磨儀軌 毗首羯磨化人造佛像 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 無情數事爲所依處羯磨 有情數事爲所依處羯磨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 尼羯磨(叁卷或作五卷) 破羯磨僧與破法輪僧差別 大沙門百一羯磨法(一卷) 十誦羯磨比丘要用(一卷) 四分比丘尼羯磨法(一卷) 羯磨(二卷 出昙無德律部) 四分僧羯磨(叁卷或作五卷) 彌沙塞羯磨本(一卷或作二卷)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十卷) 昙無德律部雜羯磨(一卷或作二卷) 根本說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圓羯磨儀軌(一卷) 昙無德部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二卷或作四卷) ▲ 收起
佛學大詞典 【1】羯磨

  梵語karman,巴利語kamma。(一)意譯作“業”。意指所作、事、辦事、辦事作法、行爲等。含有善惡、苦樂果報之意味,亦即與因果關系相結合之一種持續不斷之作用力。業,原系流行于印度社會之一般性觀念,對印度思想影響頗大,後爲佛教基本教義之一,即是一切萬有基于因果之法而生。依據大毗婆沙論卷一一叁,業之定義有二說:其一,以作用、任持七衆法式、能分別愛與非愛之果等叁義爲業;其二,以作用(即語業),行動(即身業)、造作(即意業)等叁義爲業。

  業之種類雖多,不外乎身業、語業、意業叁者,中阿含經卷叁以意業最重,藉此標示佛教之動機論。此外,引一生果報(或生人界,或生畜生界等)之業,稱爲引業;若生于人界,個體之間複以不同方式(如男女、貴賤、賢愚、美醜等)完成,是爲滿業。是故,引業能引總報,滿業則圓滿別報。其他,如山河、大地之器世間,爲諸生物共通之果報,稱爲共業;各生物之間複有不同之果報,即稱不共業。又以受報時限之不同,業亦可分爲順現法受業(于現身受報)、順次生受業(于次生受報)、順後次受業(于次生以後受報)、不定業等。

  由業之觀念所産生之輪回思想,主要在強調人類對未來應有之努力,然因此反緣生一宿業之說(即前世之業招後世之報),此一宿命論已與業之原始意義相悖。(參閱“業”5494)

  (二)于受戒、忏悔、結界等有關戒律行事之場合,意指生善滅惡之作法。受戒之際,受戒者因羯磨而得戒體。羯磨之內容包含法(羯磨之作法)、事(有關羯磨之所有事實)、人(與羯磨有關之人)、界(行羯磨之場所)等四者,一般稱爲羯磨四法,分別言之:(一)法,分爲心念法、對首法、衆僧法叁種。(1)心念法,乃自己獨自心想口念之法,適用于忏悔微小罪障之情況。又分叁種:1.但心念法,即本來之心念法,不須對人,唯得自說,如忏輕微之突吉羅罪。共有叁種。2.對首心念,本爲對首之法,但因界內無人,而以心念秉法。共有七種,如說淨、受藥等事。3.衆法心念,本爲衆僧法,但因界內無人,故以心念秉法。共有四種,如說戒、自恣等事。(2)對首法,系面對同法者二叁人申白之法,適用于受叁衣或一缽爲自己所有物之情況。又分兩種:1.但對首法,爲當分之對首法,界中雖有多僧,僅須對首于一人乃至叁人即可。共有二十九種,如受叁衣、舍受缽等事。2.衆法對首,本爲衆僧法,以界中無人而開對首。有四種,與衆法心念相同。(3)衆僧法,即指向四人以上(即僧伽)申白之法,適用于布薩、自恣或受戒等重要行事之情況,爲滅罪生善其力最強者。又分叁種:1.單白法,又稱白羯磨,即一度告知僧衆,經常施于慣例、事關輕微或已有嚴格規定不得提出異議等情況。共有叁十九種,如說戒、行缽、剃發等事。2.白二法,又稱白二羯磨,即一度告知(一白)僧衆、一度問其可否(一羯磨),經常用于結界等場合。共有五十七種,如離衣、受日等事。3.白四法,又作一白叁羯磨,即一度告知僧衆(一白),叁度問可否(叁羯磨),經常用于受具足戒或忏悔重罪(如僧殘罪等)之情況。此外,授具足戒之際,授白四羯磨作法者,稱爲羯磨師(羯磨阿阇梨)。依事而計,以上所舉加以比丘之二法,羯磨合計一百八十叁法(一說一百八十四法),但一般以百一羯磨稱之,蓋以“百”表示滿、衆之數,意指各一法皆包含一羯磨。但依十誦律所傳者,實際僅有百一羯磨。

  (二)事,分爲有情事、非情事、二合事等叁種。有情事指有關有情(即衆生)之事,如突吉羅罪之責心悔乃至波逸提、四提舍尼、偷蘭遮等之忏悔;非情事指有關叁衣一缽等無生物之事,如叁衣之分別法、鐵缽之守持法等;若合以上兩方之事,是爲二合事,如藥守持法,藥本身爲非情事,病患則爲有情事,即是二合事。所謂一百八十叁法之事,皆不出于此叁者。

  (叁)人,分爲一人、二叁人、僧人(四人以上)。大凡“法”系隨人而分別其體。即上述所說之“心念法”爲一人之法。于“界”無人時,方成此法。若有一人,即名“非法別衆”。對首法系二人面對,共同秉法。又有邊人則要問之,如叁十舍忏必須問于邊人,九十單墮雖“但對”亦無妨;此即二叁人之法。“衆法”系四人以上方秉法,此即“僧人”之法。界中有比丘則以全數聚集爲法。若有一人未參加,則形成“非法別衆”。

  (四)界,即指進行羯磨之場所。有自然界、作法攝僧界之別。自然界即指自然成爲僧衆住處之境界,如寺院等;以非特意劃定、布置而成,故又稱不作法界。對首、心念之二法及一人、二叁人衆中之雜法、四人之自恣法等,皆可在自然界進行。作法界系指局限于一定之境域而施行結界法之叁小界、叁大界及戒場。小界系同一界內有不同意之人,或對法有呵難者時,另外結界而舉行受戒、自恣、說戒者。若爲一時之方便而結界者,則于法事完了即解除。如四分律卷叁十五所說“結已即解,非久住之法”即爲其意。大界系僧衆常行之所,指人法二同之界,普通以一二○裏爲定量(下品)。戒場原系爲恐因常常集合僧衆而引生困惱,故允許結之,用以行受戒、忏悔等法;但在說戒及自恣之時,則不得行之。[毗尼母論卷八、四分律卷叁十叁、卷叁十九、摩诃僧只律卷二十叁、菩薩戒羯磨文、僧羯磨卷上、關中近出尼二種壇文夏坐雜十二事並雜事共卷前中後叁記(出叁藏記集卷十一所收)、受菩薩戒儀、菩薩戒義疏卷上、四分律刪繁補阙行事鈔卷上一、卷上二、卷上叁、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上一之五、卷上二之一、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卷一、玄應音義卷十四]

  (叁)在密教中,指如來之作業或諸尊之威儀事業,故有羯磨曼荼羅、羯磨部等語。此外,亦可作爲“羯磨金剛”之略稱。(參閱“羯磨金剛”6140)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羯磨

  (術語)Karma,譯曰作業。作授戒忏悔等業事之一種宣告式也。以由此宣告文而其事成就故也。行事鈔上一曰:“明了論疏翻爲業也,所作是業,亦翻爲所作。百論雲事也。若約義求,翻爲辦事。”玄應音義十四曰:“羯磨此譯雲作法辦事,優婆離問經作劍暮,此梵言之訛也。”慧苑音義上曰:“羯磨此雲辦事,謂諸法事由玆成辦也。”此羯磨必具四法:一,法。正舉行之作法也。名之爲秉法。二,事。或犯罪之事,或忏悔之事等,羯磨所行之事實也。叁,人。就行羯磨而定之人數也。四,界。行羯磨處之結界也。見行事鈔上一。又其秉法有叁種:一,心念法。二,對首法。叁,衆僧法。心念法者,事至微小之時,或界中無人,雖無衆僧及對首,亦獨發心念境,而明了口言之,則其事成辦,謂之獨秉。此心念法又有叁:一,但心念法。唯得自說,界中假令有人,亦不要對之,如忏輕微之突吉羅罪。二,對首心念法。原是對首之法,由界內無人而佛開心念,說淨受藥等之事也。叁,衆心法念。原是衆僧法。但界內無人,故開獨秉之心念。二,對首法。對首者對一人已上叁人之比丘而說之也。此有二:一,但對首法,爲當分之對首法,故界中有多僧,不要用之,對首于一人乃至叁人即事足也。受叁衣等事是也。二,衆法對首,可爲衆僧法者,由界中無人而開對,與前心念同。叁,衆僧法,必四人以上秉羯磨,是爲僧所秉,故曰衆僧法,亦雲僧秉(慈恩以叁人以上爲衆,南山以四人以上爲衆)。此有叁:一單白,或曰白一Jñaptikarma,巴Natti(此爲唱言,以爲白一不可也,此實非羯磨之形式,合此唱言與決定之二,而羯磨成就),或事,或常所行,或嚴製,一說告僧,事便成也。二白二Jñapti-dvitiya&mdotabv;  Karmav&amacron;c&amacron;,巴Natti  duttiy&amacron;  Kamma-v&amacron;c&amacron;,由參涉而宜通和。故先爲表白,舉事告知,後舉一羯磨,量處可不也。通于白及羯磨謂之白二。叁白四Jñapti-caturtka&ndotabv;  Karma-v&amacron;c&amacron;,巴Natti-catutth&amacron;  Kamma-v&amacron;c&amacron;,于受戒忏重等事,先以一白告事使知。後舉叁回羯磨,量處可不也。一白叁羯磨合爲白四。見行事鈔上一。據上行事鈔之說觀之,則惟心念,似亦成羯磨。但律文所教之羯磨。非如此簡單自由者。事事必規定一定之形式。前述中惟衆僧法之一,爲真羯磨。羯磨有一定之形式。亦須一定之人衆。此人衆不可以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或得罪者,俗人等,加于人數。必取清淨同見之和合僧。比丘尼之羯磨,必須比丘之同數者列坐。故爲上數之倍。羯磨最重大之要件,在無非法(不具一定之形式者)及無不和合(同一結界內僧之意見缺一致者)。

佛學常見辭彙 【3】羯磨

  華譯作業,即作授戒忏悔等事業的一種宣告儀式,由此宣告儀式的宣告文,而成就所作之業。 - 陳義孝編

法相辭典 【4】羯磨

如四種羯磨中說。 - 朱芾煌

翻譯名義集 【5】羯磨

  南山引明了論疏,翻爲業也,所作是業,亦翻所作。百論雲:事也,若以義求,翻爲辦事。謂施造遂法,必有成濟之功焉。天臺禅門,翻爲作法。一切羯磨,須具四法:一法、二事、叁人、四界。第一法者,羯磨叁種:一、心念法,發心念境,口自傳情,非謂不言,而辦前事。二、對首法,謂各共面對,同秉法也。叁、衆法。四人已上秉于羯磨,以叁羯磨通前單白,故雲白。四律雲:若作羯磨,不如白法作白,不如羯磨法作羯磨。如是漸漸令戒毀壞,以滅正法。隨順文句,勿令增減。僧祇雲:非羯磨地,不得行僧事。 - 宋·普潤法雲

佛學大詞典 【6】羯磨

  巴利語vagga-kamma。又稱別羯摩、別衆羯摩、別衆。于同一結界內,僧團中有少數僧侶爲因應環境,而脫離大衆另行“作法”,稱爲別羯磨。“十事”之合法與否,爲原始教團分裂之主因,別羯磨即屬十事中之第四項,當時反對派謂此項觸犯破僧罪。又行別羯磨者,稱爲別衆僧。

  另據四分律卷四十四載,佛告諸比丘,僧有四種,即四人僧、五人僧、十人僧、二十人僧等。早期之“僧”系以四位出家人爲和合衆之基本單位,而稱僅二、叁位出家人之小團體爲別衆。[十誦律卷叁十瞻波法、四分律刪繁補阙行事鈔卷上一]

叁藏法數 【7】羯磨

  [出四分律]  梵語羯磨。華言作法。謂比丘有罪。各共面對秉法。自首其罪也。一治罪羯磨謂比丘有犯戒者。大衆作法。治定其罪。是名治罪羯磨也。二成善羯磨謂比丘有犯戒罪。許容對衆首露。其罪得滅。成就善根。是名成善羯磨也。 - 明·一如等 撰

叁藏法數 【8】羯磨

  [出毗尼母論]  一永擯羯磨梵語羯磨。華言作法。謂佛在世時。若比丘犯罪。不自見過。其性剛強。永無改悔。即作法白衆。隨即擯黜。盡此一身。不複再同僧事。是名永擯羯磨。二調伏羯磨謂比丘犯法。未會忏悔。凡飲食坐起語言一切僧事。皆不得與衆共。而使其心調停折伏。自能知過改悔。求僧忏罪。不複更作。是名調伏羯磨。 - 明·一如等 撰

阿含辭典 【9】羯磨

即「舉行羯磨」,參看「結」。「羯磨」另譯爲「業」,爲僧團開會,以議決僧事、解決紛爭、處理犯戒。 - 莊春江居士編

佛學大詞典 【10】羯磨

  又作迦噜摩部。爲密教金剛界五部之一。在金剛界五大月輪中,北方爲羯磨部。即爲衆生垂慈悲,成種種事業之部分。金剛界九會曼荼羅中,表示諸尊自受法樂之叁昧耶形,如金剛鈎、金剛鎖、金剛索、金剛鈴,及諸尊取舍屈伸之威儀、利他之各種事業,皆攝于此部。在四佛中,此部象征不空成就如來成所作智之德。若就衆生而言,舉凡吾人之一切行住坐臥、語默等,皆攝于此部之中。部主爲不空成就如來,部母爲業波羅蜜菩薩。[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卷一、卷二、瑜伽瑜只經卷下]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1】羯磨

  (術語)金剛界五部之一。金剛界五大月輪中,北方名羯磨部。爲衆生垂慈悲成種種事業之部分也。佛爲不空成就如來(釋迦之別名),智爲成所作智,應形爲鬼神。秘藏記本曰:“爲衆生垂悲愍,成辦一切事業,雲羯磨部。”潮音之辯天經略疏一曰:“羯磨部謂諸鬼神咒。”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2】羯磨

  (術語)此爲金剛界九會曼陀羅之中央會。亦曰根本會,成身會。此爲示諸尊之本體者,故名成身會。于四曼中爲大曼(爲身相之全體故),然名之爲羯磨會者,以于真實之人體上,作業之義勝故也。秘藏記鈔二說此會中有叁十七尊,賢劫千佛二十天,四執金剛,一千六十一尊。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3】羯磨

  (物名)謂羯磨金剛。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4】羯磨

  (雜名)見四輪條附錄。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5】羯磨

  (植物)木名。譯曰香花。翻梵語九曰:“竭摩羅,應雲犍陀摩,譯曰香花。增一阿含第二十九。”

佛學大詞典 【16】羯磨

  梵語karma-san%gha。指受具足戒之比丘四人以上,不論凡聖,在同一結界內,行羯磨之作法者。大乘義章卷七(大四四·六○八下):“出家之中,具戒比丘四人已上,不簡凡聖,在一界內,于彼百一羯磨之法,同遵不乖,名羯磨僧。”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7】羯磨

  (術語)四人已上之比丘,居同一結界內,行羯磨之作法者。大乘義章七曰:“羯磨僧出家之中具戒比丘四人已上,不簡凡聖,在一界內。于彼百一羯磨之法,同遵不乖,名羯磨僧。”

佛學常見辭彙 【18】羯磨

  辦理授戒忏悔等事的師父。 - 陳義孝編

第2頁第3頁第4頁第5頁第6頁第7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