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7本字典中找到 39 條與「習氣」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21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佛學大詞典 【1】習氣

  梵語va^sana^,巴利語同。又作煩惱習、余習、殘氣。略稱習。由于吾人之思想及行爲(尤以煩惱)經常生起,其熏習于吾人心中之習慣、氣分、習性、余習、殘氣等,稱爲習氣。如由納香之箧中取出香,箧內猶存香氣;用以比喻雖滅除煩惱之正體(稱爲正使),尚存習慣氣分。佛典中所記載,如難陀之淫習、舍利弗及摩诃迦葉之嗔習、卑陵伽婆跋之慢習、摩頭婆私吒之跳戲習、憍梵缽提之牛業習等,均爲習氣之例;唯有佛乃能永斷正使及其習氣。

  唯識宗以習氣爲種子之異名,乃現行熏習之氣分,具有産生思想、行爲及其他一切有爲法之能力,含藏于阿賴耶識中。又將習氣分爲叁種,稱爲叁種習氣、叁種熏習,即:(一)名言習氣,指依名言(言語之表象)而熏成之種子(即名言種子),系使一切有爲法各自産生之直接原因。亦即由名相概念熏于阿賴耶識形成之種子;此類種子反轉過來即成爲現實各種事物之原因。若就引生等流果(與因同種類之果)之觀點而言,名言習氣又稱爲等流習氣。其中又可分依表義名言(以音聲表義)與顯境名言(緣慮對境之心、心所)而産生之二種習氣。(二)我執習氣,乃依我執而熏成之習氣。亦即由吾人之“我見”熏習阿賴耶識而成之種子;此類種子即是吾人于現實生活中分別你、我及其他種種差別之原因。(叁)有支習氣,由有支(梵bhava^n%ga  ),即叁有(于叁界之生存)之因(支即因之意)所熏成之善惡業種子。亦即吾人自身所作善惡諸業熏于阿賴耶識而成之種子;此類種子即是後世獲得各種不同果報之原因。若就其招感異熟果(果報)之觀點而言,有支習氣又稱爲異熟習氣。

  此外,諸善根積習之氣分,亦稱習氣。如舊華嚴經卷四十離世間品所載,第十地之菩薩有菩提心習氣(又稱本氣)、善根習氣(成行氣)、教化衆生習氣(下化)、見佛習氣(上見)、于清淨土受生習氣(受生)、菩薩行習氣(大行)、大願習氣(十願)、波羅蜜習氣(十度)、出生平等法習氣(理智)、種種分別境界習氣(量知)等,凡十種,皆由厭伏煩惱之故,于諸行積累熏習氣分,方能究竟斷伏煩惱,稱爲習氣。除上記之外,另有等流習氣與異熟習氣,或名言種子與業種子等之分別。[大智度論卷二十七、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二、成唯識論卷八、十地經論卷十一、俱舍論光記卷一、大乘義章卷五本、華嚴經疏卷五十叁](參閱“種子”5863)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習氣

  (術語)大乘之妄惑,分現行與種子及習氣叁者,既伏惑之現行,且斷惑之種子,尚有惑之氣分而現惑相,是名習氣。舍利弗既斷嗔惑之種子,而動則怒氣如摧,是嗔惑習氣尚存之現證,叁乘中聲聞全不斷之,緣覺稍侵害之。佛全斷之。述記二末曰:“言習氣者,是現行氣分薰習所成,故名習氣。”

佛學常見辭彙 【3】習氣

  壞習慣。 - 陳義孝編

俗語佛源 【4】習氣

  猶言習慣,系長期養成的難以改變的行爲、語言和意向。如宋·蘇轼《再和潛師》詩:“東坡習氣除未盡,時複長篇書小草。”陸遊《抄書詩》:“書生習氣重,見書喜欲狂。”“習氣”多含貶義。如謂“官僚習氣”、“流氓習氣”等。“習氣”一詞出于梵語Vasana,謂現行的煩惱曆久而形成的種種積習,包括“名言習氣”、“我執習氣”等。正如唐·窺基《成唯識論述記》卷二所說:“言習氣者,心現行氣分重習所成。”習氣相續到成熟時,能招生死果報。法相宗認爲:斷除了煩惱的“種子”,伏除了煩惱的“現行”之後,還存在煩惱的“習氣”。“習氣”在煩惱中程度較輕微,但是難以斷除。隋·智顗《四教儀》卷八謂:“十佛地者,大功德力資智慧,一念相應慧觀真谛,習氣究竟盡也。”這就是說,二乘羅漢還有“習氣”,只有佛才能完全斷除“習氣”。(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法相辭典 【5】習氣

瑜伽六卷七頁雲:謂于諸行中,曾有淨不淨業,若生若滅。由此因緣,彼行勝異,相續而轉。是名習氣。由此相續所攝習氣故;愛不愛果生。是故于我無過,而汝不應道理。 - 朱芾煌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6】習氣

又作煩惱習、余習、殘氣。略稱習。就是我人經常生起的思想及行爲,其熏習于我人心中的習慣、氣分、習性、余習、殘氣等,稱爲習氣。如由納香之箧中取出香,箧內猶存香氣;用以比喻雖滅除煩惱之正體,尚存習慣氣分。唯識宗以習氣爲種子的異名,乃現行熏習之氣分,具有産生思想、行爲及其他一切有爲法之能力,含藏于阿賴耶識中。又將習氣分爲叁種,稱爲叁種習氣,即名言習氣、我執習氣、有支習氣,見分釋條。 - 于淩波居士著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7】習氣

  (術語)二果之一。

法相辭典 【8】習氣

成唯識論八卷二十二頁雲:一、習氣集。謂遍計所執自性執習氣。執彼習氣,假立彼名。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9】習氣

如十二種障中說。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0】拔除習氣

  無性釋九卷二十頁雲:拔除習氣者:謂永拔除雖無煩惱而有煩惱相似所作騰躍等事。又二十九頁雲:遍一切行住,無非圓智事。一切時遍知實義者,歸禮。此頌顯示拔除習氣。遍一切行住者:謂于聚落,或于城邑,爲乞食故;往返經行。于樹下等,身四威儀,寂然而住。無非圓智事者:謂聲聞等,雖盡煩惱;猶有習氣隨縛所作掉舉等事。如彼尊者大目犍連五百生中,常作狝猴;由彼習氣所隨縛故;雖離煩惱;而聞樂時,作狝猴跳踯。有一獨覺,昔多生中,曾作淫女。今余習故;時莊飾面;如是等類,非一切智所應作事,世尊皆無。是名如來不共功德。一切時遍知實義者者:非如外道掊刺孥等,非是真實一切智者。故說如來是其實義一切智者。順結頌法,故顛倒說。或此句義,前後各別。一切時遍知者:此顯佛是一切智者。實義者者:此顯佛是有實義者。如人有杖。說爲杖者。 - 朱芾煌

佛學大詞典 【11】等流習氣

爲“異熟習氣”之對稱。又作名言習氣、名言種子。即瑜伽行派與法相宗所說,由“七轉識”之善、惡、無記等叁性爲同類因,而薰成第八識中之名言種子。等流,謂流類相等或相似;習氣,爲種子之異稱。由前六識所招感異熟果之習氣,稱爲異熟習氣;由七轉識所引生等流果之習氣,稱爲等流習氣。此習氣乃第八識所藏之生果功能,故謂之種子;此習氣與由其所生之果(即現行法)流類相似,例如由善因則生善果,由惡因則生惡果,由無記因則生無記果,故謂之等流。如是依善、惡、無記等各種性質而薰成與之流類相似之種子者,即是具有“能薰”作用之七轉識,故成唯識論卷八謂,等流習氣系由七識中之善、惡、無記叁性所薰而生之種子。[成唯識論述記卷二末、唯識論掌中樞要卷上末](參閱“名言種子”2258、“異熟習氣”5159)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2】等流習氣

  (術語)二種習氣之一。習氣又名種子,謂第八識所藏之生果功能也。等流習氣爲生等流果之種子。唯識述記二末曰:“自性親因,名等流種。”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13】等流習氣

爲“異熟習氣”之對稱。此又作名言習氣、名言種子。即瑜伽行派與唯識宗所說,由“七轉識”之善、惡、無記等叁性爲同類因,而熏成第八識中之名言種子。等流,謂流類相等或相似;習氣,爲種子之異稱。由前六識所招感異熟果之習氣,稱爲異熟習氣;由七轉識所引生等流果之習氣,稱爲等流習氣。此習氣乃第八識所藏之生果功能,故謂之種子;此習氣與由其所生之果(即現行法)流類相似,例如由善因則生善果,由惡因則生惡果,由無記因則生無記果,故謂之等流。如是依善、惡、無記等各種性質而熏成與之流類相似之種子者,即是具有“能熏”作用的七轉識,故《成唯識論》卷八謂,等流習氣系由七識中之善、惡、無記叁性所熏而生之種子。見《成唯識論述記》卷二。 - 于淩波居士著

法相辭典 【14】二取習氣

  成唯識論八卷七頁雲:相見名色,心及心所,本末彼取,皆二取攝。彼所熏發,親能生彼本識上功能;名二取習氣。此顯來世異熟果心,及彼相應諸因緣種。又雲:二種習氣。取我我所,及取名言,而熏成故,皆說名取。 - 朱芾煌

法相辭典 【15】名言習氣

  成唯識論八卷七頁雲:一名言習氣。謂有爲法各別親種。名言有二。一、表義名言。卽能诠義音聲差別。二、顯境名言。卽能了境心心所法。隨二名言所熏成種,作有爲法各別因緣。 - 朱芾煌

佛學大詞典 【16】叁種習氣

  指名言、我執、有支叁種。又作叁種熏習、叁熏習。由現行氣分熏習所成,稱爲習氣。即:(一)名言習氣,乃依名言熏習所成有爲法之各別親因緣種子。複分爲二:(1)表義名言,能诠釋義理之音聲差別。(2)顯境名言,能了別境界之心、心所法。(二)我執習氣,由我執熏習而成,令有情等起自他差別之種子。複分爲二:(1)俱生我執,通于六、七二識,除二乘之無學、八地以上之菩薩、如來以外,余皆有此熏習。(2)分別我執,唯限于第六識,系于異生之資糧位所生起者。(叁)有支習氣,乃依有支熏習所成,異熟果成爲善惡差別之業種。複分爲二:(1)有漏善,能招可愛果報之業者。(2)諸不善,能招非愛果報之業者。有支習氣,即以與第六識之思相應之善惡爲增上緣,而助長異熟無記之名言種子,令生當來之果。名言種子爲第六識之思種子,有诠顯自義、了別境界之功能;依之,熏習自身五蘊之種子,而爲自他差別之理由,生成我執習氣,互爲循環,以成有漏、有爲、自他、善惡等諸法。[解深密經卷叁、成唯識論卷八、唐譯攝大乘論釋卷叁、卷四、成唯識論述記卷八本](參閱“習氣”4771)

法相辭典 【17】叁種習氣

成唯識論八卷七頁雲:複次生死相續,由諸習氣。然諸習氣,總有叁種。一、名言習氣。謂有爲法各別親種。名言有二。一、表義名言。卽能诠義音聲差別。二、顯境名言。卽能了境心心所法。隨二名言所熏成種,作有爲法各別因緣。二、我執習氣。謂虛妄執我我所種。我執有二。一、俱生我執。卽修所斷我我所執。二、分別我執。卽見所斷我我所執。隨二我執所熏成種,令有情等自他差別。叁、有支習氣。謂招叁界異熟業種。有支有二。一、有漏善。卽是能招可愛果業。二、諸不善。卽是能招非愛果業。隨二有支所熏成種,令異熟果,善惡趣別。 - 朱芾煌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18】叁種習氣

指名言、我執、有支叁種習氣。由現行氣分熏習所成者,稱爲習氣。即:一、名言習氣,乃依名言熏習所成有爲法的各別親因緣種子。此複有二:一者表義名言,能诠釋義理的音聲差別。二者顯境名言,能了別境界之心、心所法。二、我執習氣,由我執熏習而成,令有情等起自他差別的種子。此複有二:一者俱生我執,通于六、七二識,除二乘無學、八地以上之菩薩、如來以外,余皆有此熏習。二者分別我執,唯限于第六識,系于異生之資糧位所生起者。叁、有支習氣,乃依有支熏習所成,異熟果成爲善惡差別的業種。此複有二:一者有漏善,能招可愛果報之業者。二者諸不善,能招非愛果報之業者。有支習氣,即以與第六識之思心所相應的善惡爲增上緣,而助長異熟無記之名言種子,令生當來之果。名言種子爲第六識的思種子,有诠顯自義、了別境界之功能;依之,熏習自身五蘊之種子,而爲自他差別之理由,生成我執習氣,互爲循環,以成有漏、有爲、自他、善惡等諸法。見《成唯識論》卷八。 - 于淩波居士著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