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梵语pratyutpanna。意译为佛立、常行。原为现在、现前之意。以修此三昧,可使一切诸佛现前,故称之。
(二)般舟三昧之略称。(参阅“般舟三昧”4300)
(术语)见般舟三昧条。
此云佛立,亦名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经云:持佛威神,于三昧中立者,有三事:持佛威神力、持佛三昧力、持本功德力。用是三事,故得见佛。 - 宋·普润法云
(经名)般舟三昧经之略名。
全一卷。全称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又称般舟三昧往生赞。唐代善导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本书系依观无量寿经、弥陀经、无量寿经、般舟三昧经等而作之净土赞文,明示般舟三昧行道往生之法。分序文、正赞、结劝三科。序文以自劝劝他为往生净土之正因,并广赞净土之种种庄严。正赞有七言偈赞三十七篇二百八十一行半,各上句附愿往生,下句附无量乐等相唱和,乃广赞叹极乐净土之依正二报庄严及三辈九品往生等相。结劝之终偈(大四七·四五六上):“行者等努力努力,勤而行之,常怀惭愧,仰谢佛恩,应知。”于偈中,屡屡揭示报释迦、弥陀之慈恩,此即本书述作之意。
(书名)一卷,唐善导作。赞叹般舟三昧乐之偈颂也。
梵语pratyutpanna-sama^dhi。定行之一种。又作常行三昧、般舟定、诸佛现前三昧、佛立三昧。在一特定期间(七日至九十日)内,修行三昧,得见诸佛。据般舟赞载,以九十日为一期,常行无休息,除用食之外,均须经行,不得休息,步步声声,念念唯在阿弥陀佛。般舟赞又谓,行此定法,须正身业,口称佛名,意观佛体,三业相应,故总称为三业无间。在我国,以庐山慧远最早聚众结社行此定法,其后智顗、善导、慧日、承远、法照等诸师相继发扬此一定行,遂普遍盛行于我国与日本。[般舟三昧经卷上问事品、行品、坐禅三昧经卷下、大智度论卷三十三](参阅“念佛三昧”3211)
(术语)Pratyutpannasam&amacron;dhi,般舟,译曰佛立。以行此三昧则诸佛现前故也。大集贤护经谓为思惟诸佛现前三昧。又译言常行道。以行此三昧,期七日或九十日而不间断修行故也。天台称之为常行三昧(此时行为行旋之义,对座三昧法而言),四种三昧之一。止观二曰:“常行三昧者,此法出般舟三昧经,翻为佛立。佛立有三义:一佛威力。二三昧力。三行者本功德力。能于定中见十方现在佛在其前立,如明眼人清夜观星,见十方佛亦如是,故名佛立三昧。(中略)唯专行旋九十日为一期,(中略)九十日身常行无休息,九十日口常唱阿弥陀佛名无休息,九十日心常念阿弥陀佛无休息,(中略)若唱弥陀即是唱十方佛功德等。但专以弥陀为法门主,举要言之,步步声声念念唯在阿弥陀佛。”般舟赞曰:“梵语名般舟,此翻为常行道。或七日九十日,身行无间,总名三业无间,故云般舟也。”
又名佛立三昧,意谓修此三昧而得成就的人,能见十方诸佛,立于其前。修的时候,不坐不卧,从早到晚,又由晚到天亮,不是走,就是立,以九十日为一期,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 - 陈义孝编
梵名Pratyutpanna -buddha-sammukha^vasthita-sama^dhi-su^tra 。凡三卷。又作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系支娄迦谶于东汉灵帝光和二年(179)所译。全经共分十六品,内容系采佛陀应贤护菩萨之请而说法之形式。本经梵本已散佚不传。据开元释教录所载,其汉译本有七种,然现存者仅有四译,四译之中,以译者佚名之拔陂菩萨经一卷为最早之译本。又依大集经贤护分戒行具足品之记载,佛入灭五百年之末一百岁中,正法灭时,时诸国相伐,此经正于阎浮提流行。换言之,般舟三昧经之编纂,大约在纪元前后一世纪左右。
般舟(梵pratyutpanna )乃现前、佛立之意。此即言修般舟三昧之行者即可见十方之佛立于眼前。现存大乘经典中,此经为最早期之作品,亦可谓为有关弥陀经典中之最早文献。此外,本经乃净土经典之先驱,故甚受注目。其注疏本较重要者有般舟三昧行法(智顗)、般舟三昧经疏(元晓)等。[出三藏记集卷二、历代三宝纪卷四、卷十二、大唐内典录卷六、卷九、佛教经典史论(赤沼智善)]
(经名)三卷或一卷,后汉支娄迦谶译。大方等大集贤护经之旧译也。由贤护菩萨之请而说佛立三昧之法。
(经名)支娄迦谶译之三卷,般舟三昧经也。
后汉月支国沙门支娄迦谶译
即《大方等大集贤护经》先出。而文古涩。 - 明·蕅益智旭 撰 顾伟康 编辑
释惟劲。福州长溪人也。节操精苦奉养栖约。破纳拥身衣无缯纩。号头陀焉。初参雪峰便探渊府。干化中入岳住报慈东藏。亦号三生藏。中见法藏禅师鉴灯。顿了如是广大法界重重帝网之门因叹曰。先达圣人具此不思议智能方便。非小智之所能。又岳道观中亦设此灯。往因废教时窃移入仙坛也。有游岳才人达士留题颇多。劲乃叹曰。卢橘夏熟宁期植在于神都。舜韶齐闻不觉顿忘于肉味。嗟其无识不究本端。盗王氏之青毡以为旧物。认岭南之孔雀以作家禽。后世安知。于今区别。乃作五字颂。颂五章。览者知其理事相融灯有所属。属在乎互相涉入光影含容显华严性悔。主伴交光非道家之器用也。楚王马氏奏赐紫署宝闻大师。梁开平中也。劲续宝林传盖录贞元已后禅门祖祖相继源脉者也。别着南岳高僧传。未知卷数。亦一代禅宗达士文采可观。后终于岳中也。
〔赞宁〕系曰。物涉疑似难辄区分。劲公志鉴灯若遗物重获归家也。后之人必不敢攘物归家也。故曰。前事不忘后世之元龟也。 - 顾伟康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