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prajn~a^-pa^ramita^。又作般若波罗蜜多、般罗若波罗蜜。意译作慧到彼岸、智度、明度、普智度无极。或称慧波罗蜜多、智慧波罗蜜。为六波罗蜜之一,十波罗蜜之一。即照了诸法实相,而穷尽一切智慧之边际,度生死此岸至涅槃彼岸之菩萨大慧,称为般若波罗蜜。
般若波罗蜜为六波罗蜜之根本,一切善法之渊源,故又称诸佛之母。般若即慧,声闻、缘觉虽有所得,然彼等唯求速趣涅槃,不穷智之边际,故不能得般若波罗蜜;唯菩萨求一切智,遂以之达于彼岸,称具足般若波罗蜜。此般若波罗蜜于成佛时转为一切种智,故般若波罗蜜不属于佛,不属于声闻、辟支佛,亦不属于凡夫,唯属于菩萨。关于般若波罗蜜之自性,大智度论卷十一举出多种说法。
又大乘庄严经论卷八详述般若波罗蜜之自性、因、果、业、相应及其品类,谓般若波罗蜜以正择出世间之法为其自性,以定持为其因,以获得善解脱为其果,以无上正择为其命,以正说正法为其业,以一切法之上首为其相应,以世间、出世间、大出世间为其品类。关于般若波罗蜜之修习法,诸经所举甚多,如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四举出五法,大乘宝云经卷二举出十法,另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七波罗蜜多品、大智度论卷四、大品般若经卷八散花品等亦有述说。又诸经中亦多赞叹般若波罗蜜,及其异名者。[大品般若经卷十四佛母品、六度集经卷八、放光般若经卷四摩诃衍品、大智度论卷十八、卷四十三](参阅“般若”4301)
(术语)Prajñ&amacron;p&amacron;ramit&amacron;,新译家谓为般若波罗蜜多。于六波罗蜜及十波罗蜜中,皆为第六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经中,虽说六波罗蜜,然以般若为诸波罗蜜中之最第一、故特标般若波罗蜜之名。般若译为智慧,波罗蜜译为度或到彼岸。照了实相之智慧,为度生死此岸而至涅槃彼岸之船筏,故谓之波罗蜜。智度论十八曰:“问曰:云何名般若波罗蜜?答曰:诸菩萨从初发心求一切种智,于其中间知诸法实相慧,是般若波罗蜜。”
般若译义是智慧,波罗蜜译义是到彼岸,般若波罗蜜是说般若如船,能将众生从生死的此岸,渡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彼岸。 - 陈义孝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