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与菩提相即不二之意。妨碍觉悟之一切精神作用皆称为烦恼;反之,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称为菩提。然贪、嗔、痴等烦恼,其当体为菩提;离此菩提法性之外,则别无诸法可言,故于烦恼之性立菩提之名;此即两者相即不离之意。法藏之入楞伽心玄义载,烦恼为分别性,故其体非有;即见惑性空时,不必断除烦恼惑,而得入真如,故说烦恼即菩提。又“烦恼即菩提”常与“生死即涅槃”并用,二者皆用以表示大乘佛教之究极。[大智度论卷六、大乘庄严经论卷六随修品、梁译摄大乘论释卷十四]
(术语)止观一曰:“无明尘劳即是菩提,无集可断。(中略)生死即涅槃,无灭可证。”又曰:“生死即涅槃,是名苦谛。(中略)烦恼亦即是菩提,是名集谛。”此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义,为大乘至极之谈,依教门之浅深而异其归趣。参照即条。法华玄义九曰:“体生死即涅槃名为定,达烦恼即菩提名为慧。”十不二门指要钞上曰:“若离三道即无三德,如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教观大纲见闻曰:“密教谓爱染明王表烦恼即菩提,不动明王表生死即涅槃。显教谓龙女表烦恼即菩提,提婆表生死即涅槃。”
见生死即涅槃条。 - 陈义孝编
烦恼即菩提和生死即涅槃二语,是大乘家常说的话,从出世无为的绝对法说,烦恼性空即是菩提。生死性空即是涅槃。非从烦恼生死之外另求菩提涅槃。
- 梵心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