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16本字典中找到 334 条与“菩提”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208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菩提 大菩提 菩提藏 菩提场 菩提分 菩提会 菩提讲 菩提经 菩提乐 菩提门 菩提树 菩提水 菩提寺 菩提所 菩提心 菩提子 三菩提 五菩提 须菩提 阿耨菩提 成菩提心 出到菩提 达磨菩提 大菩提心 大菩提幢 独觉菩提 顿证菩提 发菩提心 方便菩提 后生菩提 即身菩提 净菩提心 明心菩提 菩提达摩 菩提达磨 菩提道场 菩提分法 菩提分品 菩提分修 菩提伽耶 菩提金刚 菩提流支 菩提流志 菩提萨埵 菩提树神 菩提索多 菩提仙那 菩提心戒 菩提心经 菩提心论 菩提心义 菩提行经 菩提智魔 七菩提宝 七菩提分 趣三菩提 三佛菩提 三菩提乐 三身菩提 三须菩提 三种菩提 上求菩提 声闻菩提 实智菩提 天须菩提 无上菩提 无相菩提 五种菩提 须菩提品 一乘菩提 缘觉菩提 真性菩提 证大菩提 诸佛菩提 跋曰罗菩提 钵罗笈菩提 成菩提补阙 大菩提五相 大菩提自性 端美三菩提 恶性须菩提 二种菩提心 发菩提心论 烦恼即菩提 净菩提心地 净菩提心观 净菩提心门 烂熟须菩提 摩地菩提心 摩诃菩提会 菩提场经法 菩提道灯论 菩提法智魔 菩提分别障 菩提鹘露支 菩提心观释 菩提有三障 菩提资粮论 入菩提行论 三藐三菩提 三种菩提心 胜义菩提心 退菩提声闻 五法退菩提 五种大菩提 须菩提尊者 应化佛菩提 缘理菩提心 缘事菩提心 真净菩提心 出生菩提心经 广释菩提心论 回向菩提声闻 金刚菩提三藏 菩提场庄严经 菩提道次第论 菩提分法择摄 菩提七种最胜 菩提五种分别 菩提心离相论 三摩地菩提心 三十七菩提分 三种发菩提心 三种离菩提障 声闻回向菩提 受菩提心戒仪 授发菩提心戒 四法不得菩提 四缘发菩提心 文殊问菩提经 无上正等菩提 诸佛无上菩提 转烦恼依菩提 庄严菩提心经 自力大菩提心 发正等菩提心品 共发菩提心授记 回向大菩提精进 决定正向三菩提 摩诃菩提僧伽蓝 菩提分法所缘相 菩提萨埵与佛陀 三十七菩提分法 未发菩提心授记 无上菩提誓愿证 行愿胜义菩提心 宝授菩萨菩提行经 初祖菩提达磨大师 多修空住速证菩提 发菩提心堕于决定 发菩提心破诸魔经 发心能为菩提根本 金刚顶发菩提心论 摩诃菩提质帝萨埵 菩提分法七位次第 菩提分法五门建立 菩提萨埵摩诃萨埵 菩提正道菩提戒论 三十七种菩提分法 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发菩提心论(二卷) 菩萨修三十七菩提分 菩提场庄严陀罗尼经 菩提福藏法化三昧经 菩提资粮论(六卷) 毗卢遮那如来菩提心赞 三十七种菩提分法修习 四缘能令菩萨退菩提心 文殊师利发菩提心愿文 诸阿罗汉不皆回向菩提 贯穿法现观回向大菩提性 回向菩提声闻是不定种姓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 菩提道次第传灯法师列传 若知牢狱苦,便发菩提心 广释菩提心论(一二同卷) 女身不能证得无上正等菩提 菩提行经(四卷今作二卷) 圣者文殊师利发菩提心愿文 菩提场庄严陀罗尼经(一卷) 回向菩提声闻由增寿行而证菩提 不还果已得未得菩提分等诸功德法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五卷) 勤修止观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声闻唯住有余依涅盘界中回向菩提 无上正等菩提依瞻部洲百年位身等 一来果已得未得菩提分等诸功德法 一切如来普贤摩诃菩提萨埵三昧耶 预流果已得未得菩提分等诸功德法 佛说发菩提心破诸魔经(上下合卷) 菩提伽耶(Buddhagaya) 四法令在家出家二分菩萨速证无上菩提 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 受菩提心戒仪(普贤瑜伽金刚阿阇梨集) 菩提达摩(Bodhidharma ?~536) 菩提流支(Bodhiruci 约5~6世纪间) 菩提流志(唐洛京长寿寺)[《宋高僧传》卷第三] 菩提达摩(齐邺下南天竺僧)[《续高僧传》卷十六] 束草师(唐京兆菩提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二卷 一名伽耶山顶经论) 一切如来摩诃菩提金刚坚牢不空最胜成就种种事业三昧 摩诃菩提会(Maha Bodhi Society) 南谟阿梨耶婆卢枳帝烁钵罗耶菩提萨埵婆耶摩诃萨埵婆耶 菩提流支(魏南台永宁寺北天竺沙门)[《续高僧传》卷一] 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亦名瑜伽总持教门说菩提心观行修持仪) 三十七菩提分(saptatrimsadbodhi-paksika-dharmah) ▲ 收起
当前显示“菩提道灯论”的词条结果 显示所有
佛学大词典 【1】菩提道灯论

梵名Bodhipathapradi^pa  或  Bodhima^rgapradi^pa,西藏名Byan%-chub  lam-kyisgron-ma  。又称菩提道炬论。系印度阿提沙(梵Ati^s/a  )所作。本书为仅有六十八偈之小书,内容叙述阿提沙教学之大纲,初叙三士教修道之次第,次述有关怛特罗之教诫。强调修习佛法应依三士教(下士教、中土教、上士教)之次第循序渐进,修法者当发菩提心,严持戒律,修习止观,福慧双修,于此显宗阶段圆满修持基础上,方可转入密宗修持而达即身成佛。后洛姆东等专弘其说,遂形成迦当派。本书对西藏佛教有深远之影响。[西藏大藏经总目录(东北大学)、中野教授古稀记念论文集、カ|ダム派史(羽田野伯猷,东北大学文学部研究年报五)、G.N.  Roerich:The  Blue  Annals;  H.  Hoffmann:  Die  Religionen  Tibets]

中国百科全书 【2】菩提道灯论

  Pudidaodenglun

  佛教论书。一名《菩提道炬论》。为阿底峡集龙树、无著、佛陀跋陀罗各家学说大成之作。阐述佛教修习的总过程,强调修习佛法要依“三士道”的修行次第,循序渐进。修法者要通过“发菩提心”、“严持戒律”、“修习止观”、“福慧双修”等各个显宗阶段,在圆满修持的基础上,方可转入密宗修持而达到“即身成佛”境界。全系颂文,句义简明,影响颇大,被认为在当时对藏传佛教起了“祛邪显正”的作用。为噶当派的主要论典之一。

  全论共六十九颂半。除第一颂为礼敬三宝和最后一颂为述造论缘起外,余均为正论,主要阐述从因至果的修行过程,总摄11世纪以前一切佛经要义,从广度和深度阐述了空有两宗的修法,为通达一切经论意趣的钥匙。它系统地对佛教教义和修习方法作了判释,不仅成为当时西藏佛教界人士学佛修行的准绳,而且也为噶当派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对藏传佛教有深远影响。后阿底峡与格瓦洛锥合作,将此论由梵文译成藏文,广传藏族地区。噶当派的卓垅巴(原名罗追迥乃)曾依此作了《道次第广论》和《教次第广论》。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则依此论作《菩提道次第论》和《菩提道次第略论》。并有不明作者所撰德格版《菩提道灯论释难》,班禅善慧法幢撰的扎什伦布版《菩提道灯论释》,扎迦喇嘛撰的甘孜版《菩提道灯论解》等。(苏渊雷)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