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9本字典中找到 44 條與「行者」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34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佛學大詞典 【1】行者

  (一)梵語yogin。乃指觀行者,或泛指一般佛道之修行者。又稱行人、修行人。一般修念佛法門者,稱“念佛行者”。密教中,誦持真言、修供養法、護摩法等真言門之修行者,稱爲真言行者。專持法華經之行者,稱法華行者。[觀無量壽經、大日經卷一具緣品]

  (二)禅林中,行者乃指未出家而住于寺內幫忙雜務者。有剃發者,亦有未剃發而攜家帶眷者。據釋氏要覽卷上行者條載,善見律毗婆沙謂,善男子欲出家,而未得衣缽,欲依寺中住者,稱爲畔頭波羅沙。此畔頭波羅沙即行者之意。又據禅林象器箋職位門行者條載,舊說日本與我國之行者有別,日本之行者,雖剪除須發,而行事與俗人同;在中國,則唯有僧人及沙彌剃發而已,行者不剃發,持守五戒。然若據日本之諸宗階級卷上載,喝食行者皆有發。故知日本行者未必剃發。

  禅林之行者,依其職務不同而有諸多種類,如參頭行者、六局行者、副參行者、客頭行者、方丈客頭行者、茶頭行者、供過行者、門頭行者、喪司行者、執局行者、堂司行者、庫司行者、供頭行者、衆寮行者、方丈行者、庫司客頭行者、喝食行者、直殿行者、監作行者、直靈行者等。此外方丈之行者略稱方行,西堂之行者略稱西行,後堂之行者略稱後行,監寺之行者略稱監行,副寺之行者略稱副行,維那之行者略稱維行,典座之行者略稱典行,直歲之行者略稱直行,知客之行者略稱客行,首座之行者略稱首行、辨事,知殿之行者略稱殿行。又年少之行者,或寺院中服雜役之小沙彌,稱爲童行、行童、道者、童侍、僧童。行者之居所,稱行堂、行者房、童行堂。行堂之主首,稱行堂主,或單稱堂主。[敕修百丈清規卷二住持章訓童行條、持寶通覽卷下]

  (叁)日本修驗道之“山伏”,亦通稱行者。彼等爲得神驗之法,而于山野作苦行修練。山伏二字,具有“入法性真如之寶山,降伏無明煩惱”之義。例如修驗道之祖“役小角”即以常年跋涉深山幽谷、修練種種苦行而被稱爲“役行者”。又近代日本有著一定之行裝,巡拜名山靈迹者,亦稱行者。(參閱“山伏”947)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行者

  (職位)禅語。方丈之侍者。釋氏要覽上曰:“善見律雲:有善男子,欲求出家,未得衣缽,欲依寺中住者,名畔頭波羅沙(未見譯語)。今詳,若此方行者也。”禅林象器箋八曰:“有發而依止僧寺,稱爲行者。”[囗@又](術語)&Amacron;carin,修行佛道者。釋氏要覽上曰:“經中多呼修行人爲行者。”觀無量壽經曰:“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佛學常見辭彙 【3】行者

  1.修行佛法的人。2.居住佛寺但留著頭發修行的人。 - 陳義孝編

俗語佛源 【4】行者

  梵語(yogin)的意譯。乃指觀行者,或泛指一般佛法之修行者。又稱行人,修行人。也指方丈的侍者,及在寺院服雜役尚未剃發的出家者。如《善見律》雲:““有善男子欲求出家,未得衣缽,欲依寺中住者,名畔頭波羅沙。”今詳,若此方行者也。”《觀無量壽經》:“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後欲指出行的人。如清·閻爾梅《漁父辭》:“峒山居者笑行者,我自乘船君乘馬。”(文賢)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佛識慧集 【5】行者

修行佛法的人,依住僧寺留發修行的人。

- 梵心居士編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6】行者

  (術語)又曰梵志。修婆羅門行者之通稱也。見梵志條。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7】行者

又曰梵志。爲修婆羅門行者通稱。 - 于淩波居士著

佛學大詞典 【8】行者

  即禅宗第六祖慧能禅師。俗姓盧,初在蕲州(湖北)黃梅憑茂山五祖弘忍門下修道,稱爲盧行者,或盧居士。行者,謂帶發之修行者。景德傳燈錄卷叁“五祖章”(大五一·二二叁上):“複問:“衣法誰得耶?”師曰:“能者得。”于是衆議盧行者名能,尋訪既失。”[大慧普覺禅師書卷上]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9】行者

  (人名)六祖慧能,姓盧氏,初在五祖弘忍下修道。稱爲盧行者或盧居士。行者者,有發之修行者也。傳燈錄叁五祖章曰:“問衣法誰得耶?師曰能者得。于是衆議盧行者名能,尋訪既失。”

佛學大詞典 【10】行者

  指禅宗六祖慧能大師。慧能初在五祖之下爲行者,故稱之。(參閱“慧能”6040)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1】行者

  (人名)六祖大師名慧能,初在五祖之下爲行者。因而稱爲能行者。

法相辭典 【12】行者

瑜伽九十二卷十頁雲:若諸有學,未能速疾安住于舍。有余煩惱,熏彼相續,成雜染故。又于一切叁轉境中,憎惡所起諸煩惱故;現行煩惱所逼迫時,則能方便住厭逆想,及過患想。如是修行,能令修根速得圓滿。是故說彼名正行者。 - 朱芾煌

阿含辭典 【13】半梵行者

完成清淨修行(梵行)的一半,另作「半梵行人」。 - 莊春江居士編

五燈會元 【14】甘贽行者

  池州甘贽行者,一日入南泉設齋,黃檗爲首座。行者請施財,座曰:「財法二施,等無差別。」甘曰:「恁麼道,爭消得某甲[貝*親]。」便將出去。須臾複入,曰:「請施財。」座曰:「財法二施,等無差別。」甘乃行[貝*親]。又一日,入寺設粥,仍請南泉念誦。泉乃白椎曰:「請大衆爲狸奴白牯念摩诃般若波羅密。」甘拂袖便出。泉粥後問典座:「行者在甚處?」座曰:「當時便去也。」泉便打破鍋子。甘常接待往來,有僧問曰:「行者接待不易。」甘曰:「譬如喂驢喂馬。」僧休去。有住庵僧緣化什物,甘曰:「有一問,若道得即施。」乃書「心」字,問:「是甚麼字?」曰:「心字。」又問妻:「甚麼字?」妻曰:「心字。」甘曰:「某甲山妻亦合住庵。」其僧無語,甘亦無施。又問一僧:「甚麼處來?」曰:「沩山來。」甘曰:「曾有僧問沩山:如何是西來意?沩山舉起拂子。上座作麼生會沩山意?」曰:「借事明心,附物顯理。」甘曰:「且歸沩山去好!」﹝保福聞之,乃仰手覆手。﹞ - 宋·普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5】供過行者

  (職位)供頭行者之別稱。見象器箋八。

佛學大詞典 【16】供頭行者

  又作供過行者。或略稱供頭、供司。爲禅林行者之一,職司粥、齋之時,分配飯羹、茶果,及掌管僧堂內點燈、裝香、打鍾,或于佛堂、祠堂,負責粥飯、茶湯、燈燭、香花、洗米等工作。又“供過”一詞源于“過堂”之行事。[敕修百丈清規卷四兩序進退條、卷五坐禅條、禅苑清規卷四、僧堂清規卷五、禅林象器箋職位門]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7】供頭行者

  (職位)粥飲時,行飯羹茶果等之行者也。或單稱供頭。見象器箋八。

佛學大詞典 【18】客頭行者

  禅林職役名稱。略稱客行。于禅寺中,隸屬于知客(接待賓客之職稱),而受其使令以擔任職務之侍者。[敕修百丈清規卷四方丈特爲新舊兩序湯、禅林象器箋卷八]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