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四食之一。触对于六识顺情之境而资益心身者。如观剧而不觉饥。[囗@又]食物之触秽不净者。如触于他人之手及触于他未洗净之器物衣巾等者,或非为受食而触于自己之手者,又有种种之触秽。西方道俗,悉决之为不净而不食也。见行事钞下一之二,寄归传一。
四食之一。 - 陈义孝编
成唯识论四卷一页云:二者、触食。触境为相。谓有漏触、纔取境时,摄受喜等,能为食事。此触虽与诸识相应;属六识者,食义偏胜。触麁显境,摄受喜乐,及顺益舍,资养胜故。
二解 杂集论五卷十页云:二是触食。由依可爱境,摄益所依故。
三解 集异门论八卷九页云:云何触食?答:若有漏触为缘,能令诸根长养大种增益;又能滋润,随滋润,乃至持随持;是名触食。其事如何?答:如鹅雁孔雀鹦鹉鸜鹆春鹦离黄命命鸟等,既生卵已;时时亲附,时时覆育,时时温暖,令生乐触。若彼诸鸟,于所生卵,不时时亲附覆育温暖,令生乐触;卵便腐坏。若彼诸鸟,于所生卵,时时亲附覆育温暖,令生乐触;卵不腐坏。如是等类,说名触食。
四解 品类足论七卷五页云:触食云何?谓缘有漏触,诸根长养,大种增益,资助、随资助,充悦、随充悦,护、随护,转、随转,益、随益;是名触食。 - 朱芾煌
四食之一,又作细滑食、乐食。以触心所为体,对所触之境,生起喜乐之爱,而长养身者,此为有漏的根、境、识和合所生。换言之,触食,为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接触色、声、香、味、触、法六境时,能够产生喜、乐、舍受,资益身心。见“四食”条。 - 于凌波居士著
集异门论一卷四页云:云何善触食?答:若善有漏触为缘,能令诸根长养、大种增益。又能滋润随滋润、充悦随充悦、护随护转随转、持随持;是谓善触食。 - 朱芾煌
「触」是指根境识和合而生的触,由此而滋养生命者,另译为「触食、更乐食、细滑食(「细滑」即「触」的异译)」。 - 庄春江居士编
集异门论一卷四页云:云何不善触食?答:若不善触为缘,能令诸根长养,大种增益;又能滋润随滋润,乃至持随持;是谓不善触食。 - 朱芾煌
集异门论一卷四页云:云何无记触食?答:若无记触为缘,能令诸根长养,大种增益;又能滋润,随滋润,乃至持,随持。是谓无记触食。 - 朱芾煌
大毗婆沙论一百三十卷十页云:问云何苾刍应观触食如新剥皮牛?答:假如其牛,有过于主;欲令苦故,生剥去皮。其牛尔时、以无皮故,随所住止若地若空,所有诸虫,竞来唼食。为去虫故,揩触蕃篱草木壁等。转增苦痛。彼牛尔时宁有少乐。触与未触,皆受大苦。如是诸有,宁有少乐。生与未生,无不皆苦。苾刍如是应观触食,犹如所说新剥皮牛。若、于触食、已断遍知者,便于三受,亦断遍知。诸受以触为缘生故。如经言:触缘受。若于三受,已断遍知,则所作已办。故应思择,求断触食。此依越有顶,得阿罗汉果、一切结尽,密意而说。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