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五卷十七頁雲:論曰:六位中初、遍行心所、卽觸等五。如前廣說。此遍行相、雲何應知?由教及理爲定量故。此中教者:如契經言:眼色爲緣,生于眼識。叁和合觸。與觸俱生、有受想思。乃至廣說。由斯觸等、四是遍行。又契經說:若根不壞,境界現前,作意正起;方能生識。余經複言:若于此作意,卽于此了別。若于此了別;卽于此作意。是故此二、恒共和合。乃至廣說。由此作意、亦是遍行。此等聖教、誠證非一。理謂識起必有叁和。彼定生觸。必由觸有。若無觸者;心心所法、應不和合觸一境故。作意引心令趣自境。此若無者;心應無故。受能領納順違中境,令心等起歡戚舍相。無心起時,無隨一故。想能安立自境分齊。若心起時,無此想者;應不能取境分齊相。思令心取正因等相造作善等。無心起位,無此隨一,故必有思。由此證知觸等五法、心起必有;故是遍行。余非遍行,義至當說。 - 朱芾煌
此爲心所有法中六位心所的第一位,計有五種,即觸、作意、受、想、思。遍行,遍乃周遍,所謂無處不至;行是心行,即能緣之心,遊履于所緣之境。合而言之,就是周遍起行的意思。心若生時,此五心所相應俱起。它通于一切識——八識心王;一切性——善、惡、無記;一切時——過去、未來、現在;一切地——叁界九地,故有遍行之名。見《成唯識論》卷六。參閱“心所有法”條。 - 于淩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