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7本字典中找到 17 條與「道品」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佛學大詞典 【1】道品

  道,通往涅槃之道法;品,品類差別。據諸經所載,通往涅槃之道法,其品類凡有叁十七科,是即叁十七道品。[增一阿含經卷叁、大毗婆沙論卷九十六](參閱“叁十七道品”506)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道品

  (術語)道法之品類,有叁十七科。爲至涅槃之道法,故曰道,品類差別,故曰品。見叁十七道品條。無量義經曰:“叁明六通道品發。”臺家立四種。

佛學常見辭彙 【3】道品

  道法的品類。見叁十七道品條。 - 陳義孝編

阿含辭典 【4】道品

1.泛指入涅槃道之法。2.原始結集的「道品」內容,包括「四念住、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聖道、安那般那念、戒定慧叁學、四不壞淨」。 - 莊春江居士編

阿含辭典 【5】道品

確定(這是聖者的)道品之法;決定是(涅槃)道的法。 - 莊春江居士編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6】七科道品

  (雜名)叁十七之助道品分七種,謂之七科道品。見叁十七道品條。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7】四種道品

  (名數)臺家就叁十七品之道品立四種。

阿含辭典 【8】道品

及其他入涅槃道之法,參看「道品」。 - 莊春江居士編

阿含辭典 【9】若有隨道品

就如同依著(叁十七)道品修學。 - 莊春江居士編

佛學大詞典 【10】叁十七道品

  道品,爲梵語bodhi-pa^ks!ika  之意譯,又作菩提分、覺支,即爲追求智慧,進入涅槃境界之叁十七種修行方法。又稱叁十七覺支、叁十七菩提分、叁十七助道法、叁十七品道法。循此叁十七法而修,即可次第趨于菩提,故稱爲菩提分法。叁十七道品可分七科如下:

  (一)四念處,又作四念住。(1)身念處,即觀此色身皆是不淨。(2)受念處,觀苦樂等感受悉皆是苦。(3)心念處,觀此識心念念生滅,更無常住。(4)法念處,觀諸法因緣生,無自主自在之性,是爲諸法無我。

  (二)四正勤,又作四正斷。(1)已生惡令永斷。(2)未生惡令不生。(3)未生善令生。(4)已生善令增長。

  (叁)四如意足,又作四神足。(1)欲如意足,希慕所修之法能如願滿足。(2)精進如意足,于所修之法,專注一心,無有間雜,而能如願滿足。(3)念如意足,于所修之法,記憶不忘,如願滿足。(4)思惟如意足,心思所修之法,不令忘失,如願滿足。

  (四)五根,根,即能生之意,此五根能生一切善法。(1)信根,笃信正道及助道法,則能生出一切無漏禅定解脫。(2)精進根,修于正法,無間無雜。(3)念根,乃于正法記憶不忘。(4)定根,攝心不散,一心寂定,是爲定根。(5)慧根,對于諸法觀照明了,是爲慧根。

  (五)五力,力即力用,能破惡成善。(1)信力,信根增長,能破諸疑惑。(2)精進力,精進根增長,能破身心懈怠。(3)念力,念根增長,能破諸邪念,成就出世正念功德。  (4)定力,定根增長,能破諸亂想,發諸禅定。(5)慧力,慧根增長,能遮止叁界見思之惑。

  (六)七覺分,又作七覺支、七覺意。(1)擇法覺分,能揀擇諸法之真僞。(2)精進覺分,修諸道法,無有間雜。(3)喜覺分,契悟真法,心得歡喜。(4)除覺分,能斷除諸見煩惱。(5)舍覺分,能舍離所見念著之境。(6)定覺分,能覺了所發之禅定。(7)念覺分,能思惟所修之道法。

  (七)八正道,又作八聖道、八道谛。(1)正見,能見真理。(2)正思惟,心無邪念。(3)正語,言無虛妄。(4)正業,住于清淨善業。(5)正命,依法乞食活命。(6)正精進,修諸道行,能無間雜。(7)正念,能專心憶念善法。(8)正定,身心寂靜,正住真空之理。[雜阿含經卷二十六、卷二十七、卷二十八、俱舍論卷二十五、大毗婆沙論卷九十六、法界次第初門卷中之下]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1】叁十七道品

  (名數)又名叁十七品,叁十七分法,叁十七菩提分法。道者能通之義,到涅槃道路之資糧,有叁十七種。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是也。維摩經佛國品曰:“叁十七道品,是菩薩淨土。”自誓叁昧經曰:“善權隨時,叁十七品具足佛事。”法界次第中之下曰:“道者能通義,品者品類也。”

叁藏法數 【12】叁十七道品

  [出法界次第]  道即能通之義。品猶類也。合四念處等法門。爲叁十七。皆是入道淺深之氣類。故雲道品也。一四念處念即想念。處即身受心法也。一身念處。謂觀此色身。皆是不淨也。二受念處。謂觀領受好惡等事。悉皆是苦也。叁心念處。謂觀此識心。生滅無常也。四法念處。謂觀諸法從因緣生。皆無有我也。二四正勤正謂不邪。勤謂不怠。一已生惡令永斷。謂一切惡法。若已生者。當精勤一心決剔。令其永斷除也。二未生惡令不生。謂一切惡法。若未生時。當精勤一心遮止。令其不複萌生也 - 明·一如等 撰

佛學常見辭彙 【13】叁十七道品

  又名叁十七菩提分法,即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其數共叁十七品,爲修道的重要資糧,故名叁十七道品。 - 陳義孝編

法門名義集 【14】叁十七道品

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正道。總而合數爲叁十七道品。四念處大小乘名有異。觀身不淨。觀受有苦。觀心生滅。觀法無我。是小乘四念處。觀身如虛空。觀受內外空。觀心但名字。觀法善惡俱不可得。是大乘四念處。四正勤。惡法未生方便令不生。名一正勤。惡法已生方便令滅。二正勤。善法未生方便令生。叁正勤。善法已生方便令增。四正勤。四如意足。欲如意足。念如意足。精進如意足。慧如意足。五根。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前能生後。名之爲根。五力。信力。進力。念力。定力。慧力。前能掌後。目之爲力。七覺分。念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猗覺分。定覺分。舍覺分。擇覺分。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 唐·李師政 撰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5】十住行道品

  (經名)菩薩行道品之異名。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6】菩薩十住行道品

  (經名)一卷,西晉竺法護譯。華嚴經十住品之別譯。

閱藏知津 【17】菩薩十住行道品

西晉沙門竺法護譯
  即《八十華嚴》十住品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