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8本字典中找到 107 条与“道场”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92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道场 道场观 道场神 道场树 道场寺 都道场 内道场 四道场 本命道场 慧日道场 寂灭道场 菩提道场 无缘道场 银地道场 镇国道场 不久诣道场 见道场树愿 密教道场观 至道场门观 慈悲道场忏法 道场法全禅师 道场法如禅师 道场慧琳禅师 道场慧颜禅师 道场慧印禅师 道场居慧禅师 道场明辩禅师 道场如讷禅师 道场有规禅师 镇护国家道场 螺蛳壳里做道场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 圆觉经道场修证仪 慈悲道场忏法(十卷)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前有灵鉴序)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道场念诵仪轨 慧观(宋京师道场寺)[《高僧传》卷七] 法庄(宋京师道场寺)[《高僧传》卷十二] 宝儒(隋西京净影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法彦(隋西京真寂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法瓒(隋西京胜光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法总(隋西京海觉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慧藏(隋西京空观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慧畅(隋西京净影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慧越(隋慧日内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七] 慧最(隋西京光明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净愿(隋西京宝剎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靖嵩(隋彭城崇圣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僧朗(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智琳(隋丹阳仁孝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智凝(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本济(隋西京慈门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辩义(隋西京日严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一] 道庄(隋东都内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法澄(隋东都内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法纯(隋西京净住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法论(隋东都内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佛驮跋陀罗(晋京师道场寺)[《高僧传》卷二] 慧常(隋京师日严道场)[《续高僧传》卷三十] 慧海(隋西京静法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一] 慧觉(隋江都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二] 慧瓒(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靖玄(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立身(隋东都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三十] 灵璨(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明舜(隋西京日严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一] 僧粲(隋京师大兴善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僧昙(隋西京大兴善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僧渊(隋蜀郡福缘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善权(隋西京日严道场)[《续高僧传》卷三十] 昙迁(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真慧(隋河东栖岩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智梵(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一] 智果(隋东都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三十] 智矩(隋西京日严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一] 智通(隋河东栖岩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智脱(隋东都内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道判(隋终南山龙池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二] 法安(隋东都宝杨道场)[《续高僧传》卷二十五] 法进(隋益州响应山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慧欢(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敬脱(隋东都内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二] 静端(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灵干(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二] 宁贲(唐吕后山道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僧照(隋终南山神田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童真(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二] 觉朗(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二十一] 惟劲(后唐南岳般舟道场)[《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多经道场念诵仪轨(一卷 有慧灵序) 少康(唐睦州乌龙山净土道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彰-章+青]渊(隋终南山至相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一] ▲ 收起
当前显示“慧最(隋西京光明道场)[《续高僧传》卷十]”的词条结果 显示所有
历代名僧辞典 【1】慧最(隋西京光明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释慧最。瀛州人也。初听涅盘游学邺下。因闻即讲曾未经遍。而言议纶综绰尔舒闲。故为同席诸贤之所叹仰。周灭齐日南奔江表。复习慧门颇通余论。且自北僧在陈。多乖时俗。惟最机权内动。不坠风流。多为南方周旋胶漆。隋室定天中原安泰。便观化辇掖参听异闻。后住光明。时传雅导而好居静退。非贤不友。神志宏标气调高远。不妄受辱必清瑕累。其立志也如此。仁寿年中。敕遣送舍利于荆州大兴国寺龙潜道场。昔者隋高作相。因过此寺遇一沙门深相结纳。当时器重不测其言。及龙飞之后追忆旧旨。下诏征之。其身已逝。敕乃营其住寺。雕其旧房。故有兴国龙潜之美号也。并出自纶言。帝之别意。又道场前面步廊自崩。僧欲治护。控引未就。及舍利既至。将安塔基。巡行显敞。惟斯坏处商度广狭恰衷塔形。有识者云。豫毁其廊用待安塔。及四月八日。舍利院内忽然雾起。斋后便歇。日光朗照。有云如盖正处塔空。仍下细雨不湿余处。又感凫鹤众鸟塔上飞旋。又见云间紫色状如花炬。又雨天花如雪纷纷而下。竟不至地。后又送舍利于吉州发蒙寺。掘深八尺。获豫章板一条古砖六枚银瓶二口。得舍利一枚。浮水顺转。又得一宝。体含九采。人不识之。具以闻奏。寺有瑞像。宋大明五年。寺僧法均。梦见金容希世。梵音清远。因行达于三曲江。见像深潭光浮水上。与太守周湛等接出。计有千斤而轻同数两。身长六尺四寸。金铜所成。后长沙郡送光趺达都。文帝敕遣还安像所。宛然符合。总高九尺余。佛衣缘下有梵书十余字。人初不识。后有西僧。读云。此迦维罗卫国育王第四女所造也。忽尔失去。乃在此耶。梁天监末。屡放光明照于一室。武帝将请入京。因事遂止。大同七年佛身流汗。其年刘敬宣为贼烧郡。及寺并尽。惟佛堂不及。至于十年像又通汗。湘东王乃迎至江陵祈福放光。十二年还返发蒙至寺。放光三日乃止。陈天嘉六年更加庄饰。故世传其灵异。处处模写。最躬事顶礼图于光明。而骨气雄干。诚为调御之相。今时所轻略故也。后卒于住寺。 - 顾伟康编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