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8本字典中找到 107 条与“道场”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92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道场 道场观 道场神 道场树 道场寺 都道场 内道场 四道场 本命道场 慧日道场 寂灭道场 菩提道场 无缘道场 银地道场 镇国道场 不久诣道场 见道场树愿 密教道场观 至道场门观 慈悲道场忏法 道场法全禅师 道场法如禅师 道场慧琳禅师 道场慧颜禅师 道场慧印禅师 道场居慧禅师 道场明辩禅师 道场如讷禅师 道场有规禅师 镇护国家道场 螺蛳壳里做道场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 圆觉经道场修证仪 慈悲道场忏法(十卷)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前有灵鉴序)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道场念诵仪轨 慧观(宋京师道场寺)[《高僧传》卷七] 法庄(宋京师道场寺)[《高僧传》卷十二] 宝儒(隋西京净影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法彦(隋西京真寂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法瓒(隋西京胜光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法总(隋西京海觉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慧藏(隋西京空观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慧畅(隋西京净影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慧越(隋慧日内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七] 慧最(隋西京光明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净愿(隋西京宝剎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靖嵩(隋彭城崇圣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僧朗(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智琳(隋丹阳仁孝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智凝(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本济(隋西京慈门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辩义(隋西京日严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一] 道庄(隋东都内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法澄(隋东都内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法纯(隋西京净住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法论(隋东都内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佛驮跋陀罗(晋京师道场寺)[《高僧传》卷二] 慧常(隋京师日严道场)[《续高僧传》卷三十] 慧海(隋西京静法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一] 慧觉(隋江都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二] 慧瓒(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靖玄(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立身(隋东都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三十] 灵璨(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明舜(隋西京日严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一] 僧粲(隋京师大兴善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僧昙(隋西京大兴善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僧渊(隋蜀郡福缘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善权(隋西京日严道场)[《续高僧传》卷三十] 昙迁(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真慧(隋河东栖岩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智梵(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一] 智果(隋东都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三十] 智矩(隋西京日严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一] 智通(隋河东栖岩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智脱(隋东都内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道判(隋终南山龙池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二] 法安(隋东都宝杨道场)[《续高僧传》卷二十五] 法进(隋益州响应山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慧欢(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敬脱(隋东都内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二] 静端(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灵干(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二] 宁贲(唐吕后山道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僧照(隋终南山神田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童真(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二] 觉朗(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二十一] 惟劲(后唐南岳般舟道场)[《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多经道场念诵仪轨(一卷 有慧灵序) 少康(唐睦州乌龙山净土道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彰-章+青]渊(隋终南山至相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一] ▲ 收起
当前显示“智琳(隋丹阳仁孝道场)[《续高僧传》卷十]”的词条结果 显示所有
历代名僧辞典 【1】智琳(隋丹阳仁孝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释智琳。姓闾丘氏。高平防舆人也。祖俨闲居傲世。考昙珍梁国常侍。琳弱龄。淑问彰于乡党。处士卞诠擅名当世。年在幼学服膺请业。礼易庄老悉穷幽致。诠嘉其早慧。命曰希世神童也。逮于德壮超然离俗。即事仁孝寺沙门法敦。遵就养之仪。禀息慈之戒。蔬餐苦节笃志熏修。法花维摩受持成诵。属以敦公告逝戒品未圆。乃高步上京更崇师辙。依止东安寺大僧正暅法师。既其力生有奉尸罗乃具。爰禀成论兼习毗尼。既洽闻持将弘传授。瞻言乡县思报地恩。以陈太建十年旋于旧里。南徐州刺史萧摩诃。深加礼异爰请敷说。于是郁居宗匠盛转法轮。受业求闻實繁有众。至十一年。下敕为曲阿僧正。至德二年。敕补徐州僧都。称首攸归谅由德举。开皇十六年。闰州刺史李海游。屈为断事。纲维是寄。允当佥属。所居仁孝寺者。梁故征西谘议郯僧绍舍宅所造。殿堂肇构乱离遄及。琳乃嗣兴梓匠爰加藻饰。轮焕弘敞实有力焉。前后造中人像五躯夹纻像一躯。神仪显曜相好严挺。又于育王山顶。造五层砖塔。拟夫八万同时一期高妙。讲大品法花净名金鼓。各有其遍。所度弟子千有余人。常想趣道津要。莫尚禅那。以招隐伽蓝俗外尘表山房闲寂茂林幽邃。终焉之所有志栖焉。迫以缘碍弗之果也。然其温严自持诲引无倦。财玩靡积随行给济。威容感物。信为道门之杰矣。以大业九年五月六日。加趺合掌终于仁孝之东房。春秋七十。先是五月。初有清信士刘正勤请讲弥勒。琳谕以无常。初未之许。至是果终。信哉知命。及将大渐诫诸弟子。尸陀林者常所愿言。吾谢世后无违此志。沙门智铿等谨遵遗言。以其月十一日迁于育王之山。时属流金林多鸷兽。始乎仲夏暨是抄秋。肤体俨然曾无损异。道俗嗟赏叹未曾有。又以其年闰九月八日。于招隐东山式构方坟。言遵卜兆。全身舍利即窆山龛。方俗并臻同门毕至。洒泣抚心山盈响谷。乃树碑于寺之门右。其文江阳介生蔡瑰所制。 - 顾伟康编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