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8本字典中找到 107 条与“道场”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92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道场 道场观 道场神 道场树 道场寺 都道场 内道场 四道场 本命道场 慧日道场 寂灭道场 菩提道场 无缘道场 银地道场 镇国道场 不久诣道场 见道场树愿 密教道场观 至道场门观 慈悲道场忏法 道场法全禅师 道场法如禅师 道场慧琳禅师 道场慧颜禅师 道场慧印禅师 道场居慧禅师 道场明辩禅师 道场如讷禅师 道场有规禅师 镇护国家道场 螺蛳壳里做道场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 圆觉经道场修证仪 慈悲道场忏法(十卷)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前有灵鉴序)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道场念诵仪轨 慧观(宋京师道场寺)[《高僧传》卷七] 法庄(宋京师道场寺)[《高僧传》卷十二] 宝儒(隋西京净影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法彦(隋西京真寂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法瓒(隋西京胜光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法总(隋西京海觉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慧藏(隋西京空观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慧畅(隋西京净影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慧越(隋慧日内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七] 慧最(隋西京光明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净愿(隋西京宝剎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靖嵩(隋彭城崇圣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僧朗(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智琳(隋丹阳仁孝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智凝(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本济(隋西京慈门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辩义(隋西京日严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一] 道庄(隋东都内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法澄(隋东都内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法纯(隋西京净住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法论(隋东都内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佛驮跋陀罗(晋京师道场寺)[《高僧传》卷二] 慧常(隋京师日严道场)[《续高僧传》卷三十] 慧海(隋西京静法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一] 慧觉(隋江都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二] 慧瓒(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靖玄(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立身(隋东都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三十] 灵璨(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明舜(隋西京日严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一] 僧粲(隋京师大兴善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僧昙(隋西京大兴善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僧渊(隋蜀郡福缘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善权(隋西京日严道场)[《续高僧传》卷三十] 昙迁(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真慧(隋河东栖岩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智梵(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一] 智果(隋东都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三十] 智矩(隋西京日严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一] 智通(隋河东栖岩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智脱(隋东都内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道判(隋终南山龙池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二] 法安(隋东都宝杨道场)[《续高僧传》卷二十五] 法进(隋益州响应山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慧欢(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敬脱(隋东都内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二] 静端(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灵干(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二] 宁贲(唐吕后山道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僧照(隋终南山神田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童真(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二] 觉朗(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二十一] 惟劲(后唐南岳般舟道场)[《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多经道场念诵仪轨(一卷 有慧灵序) 少康(唐睦州乌龙山净土道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彰-章+青]渊(隋终南山至相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一] ▲ 收起
当前显示“法彦(隋西京真寂道场)[《续高僧传》卷十]”的词条结果 显示所有
历代名僧辞典 【1】法彦(隋西京真寂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释法彦。姓张。寓居洺州。早岁出家。志隆大法。而聪明振响冠远侪伦。虽三藏并通。偏以大论驰美。游涉法会莫敢抗言。故齐周及隋。京国通惧。皆畏其神爽英拔也。故得彦所造言。宾主兼善。使夫妙义精致出言传旨。齐公高颖访道遐方。知彦声绩乃迎至京邑。虽复智亮冒于当时。而谦素形于声色。所以新故挟情。有增陵勃者。彦奉而敬之。不以年齿相顾。由此识者弥爱而珍重焉。有法侃法师。本住江表。被召入关。彼方大德渊法师者。正法高粲义学所推。语侃曰。天地虽广识达者希。晚学之秀。法彦一人。可与论理。余则云云从他取悟耳。及侃至京。相见方知渊之远鉴也。开皇十六年下敕以彦为大论众主。住真寂寺。镇长引化。仁寿造塔。复召送舍利于汝州。四年。又敕送于沂州善应寺。掘基深丈乃得金沙。涛汰成纯。凡二升许。光耀夺目。又感黄牛自至塔前。屈膝前足两拜而止回身。又礼文帝。比景象一拜。及入石函。三万许人并见天云五色长十余丈阔三四丈四繞白云状如罗绮。正当基上空中。自午及未方乃歇灭。灭后复降五色云。从四方来。状同前瑞。又感玄鹤五头从西北来回旋塔上乃经四度去复还来。复感白鹤于上徘徊久之乃逝。又感五色蛇屈盘函外长可三尺头向舍利惊终不怖如此数度。刺史郑善果。表曰。臣闻敬天育物。则干象着其能。顺地养民。则坤元表其德。是以。陶唐砥躬弗懈。休气呈祥。夏后水土成功。玄珪告锡。方知天时人事影响若神。伏惟陛下。秉图揖让。受命君临。区宇无尘。声教尽一。含弘光大慈愍无边。天佛垂鉴降兹荣瑞。塔基六处并得异砂。炫耀相辉俱同金宝。牛为礼拜太古未经。云腾五色于今方见。又感蛇形杂采盘旋塔基。鹤扬玄素徘徊空际。虽轩皇景瑞空传旧章。汉帝庆征徒书简册。自非德隆三宝道冠百王。岂能感斯美庆。致招灵异。帝悦之。着于别记。彦传业真寂。道俗承音。左仆射高颖。奉以戒法合门取信。于今不倾。并彦之开济。以大业三年卒于所住。春秋六十余矣。 - 顾伟康编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