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訪問繁體版(BIG5)

佛教词典在线查询

共在8本字典中找到 107 条与“道场”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全部词典的查询结果:
提示:搜索结果中包含92个词条内容,为节省您的时间,你可以先看词条再看内容解释。 显示词条列表▼
道场 道场观 道场神 道场树 道场寺 都道场 内道场 四道场 本命道场 慧日道场 寂灭道场 菩提道场 无缘道场 银地道场 镇国道场 不久诣道场 见道场树愿 密教道场观 至道场门观 慈悲道场忏法 道场法全禅师 道场法如禅师 道场慧琳禅师 道场慧颜禅师 道场慧印禅师 道场居慧禅师 道场明辩禅师 道场如讷禅师 道场有规禅师 镇护国家道场 螺蛳壳里做道场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 圆觉经道场修证仪 慈悲道场忏法(十卷)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前有灵鉴序)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道场念诵仪轨 慧观(宋京师道场寺)[《高僧传》卷七] 法庄(宋京师道场寺)[《高僧传》卷十二] 宝儒(隋西京净影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法彦(隋西京真寂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法瓒(隋西京胜光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法总(隋西京海觉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慧藏(隋西京空观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慧畅(隋西京净影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慧越(隋慧日内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七] 慧最(隋西京光明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净愿(隋西京宝剎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靖嵩(隋彭城崇圣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僧朗(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智琳(隋丹阳仁孝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智凝(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本济(隋西京慈门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辩义(隋西京日严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一] 道庄(隋东都内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法澄(隋东都内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法纯(隋西京净住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法论(隋东都内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佛驮跋陀罗(晋京师道场寺)[《高僧传》卷二] 慧常(隋京师日严道场)[《续高僧传》卷三十] 慧海(隋西京静法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一] 慧觉(隋江都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二] 慧瓒(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靖玄(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立身(隋东都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三十] 灵璨(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明舜(隋西京日严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一] 僧粲(隋京师大兴善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僧昙(隋西京大兴善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僧渊(隋蜀郡福缘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善权(隋西京日严道场)[《续高僧传》卷三十] 昙迁(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真慧(隋河东栖岩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智梵(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一] 智果(隋东都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三十] 智矩(隋西京日严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一] 智通(隋河东栖岩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智脱(隋东都内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九] 道判(隋终南山龙池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二] 法安(隋东都宝杨道场)[《续高僧传》卷二十五] 法进(隋益州响应山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慧欢(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敬脱(隋东都内慧日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二] 静端(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灵干(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二] 宁贲(唐吕后山道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僧照(隋终南山神田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童真(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二] 觉朗(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二十一] 惟劲(后唐南岳般舟道场)[《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多经道场念诵仪轨(一卷 有慧灵序) 少康(唐睦州乌龙山净土道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彰-章+青]渊(隋终南山至相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一] ▲ 收起
当前显示“灵干(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二]”的词条结果 显示所有
历代名僧辞典 【1】灵干(隋西京大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二]

释灵干。姓李氏。金城狄道人。祖相封于上党。遂随封而迁焉。年始十岁。乐闻法要。游寺观看情欣背俗。亲弗违之。年十四。投邺京大庄严寺衍法师为弟子。昼夜遵奉无怠寸阴。每入讲堂想处天宫无异也。十八覆讲华严十地。初开宗本披会精求。佥共怪焉。又酬抗群锋无所踬碍。众益欣美。冠年受具专志毗尼而立性翘仰恭摄成节。三业护持均持遮性。周武灭法通废仁祠。居家奉戒仪体无失。隋开佛日。有敕简入菩萨数中。官给衣钵少林置馆。虽蒙厚供而形同俗侣。开皇三年。于洛州净土寺方得落采。出家标相自此繁兴。有海玉法师。讲华严众。四方追结用兴此典。干即于此众讲释华严。东夏众首咸共褒美。开皇七年。因修起居道业夙闻。遂蒙别敕令住兴善。为译经证义沙门。至十七年遇疾闷绝。惟心不冷未敢藏殡。后醒述云。初见两人手把文书户前而立曰。官须见师。俯仰之间乃与俱往。状如乘空。足无所涉。到一大园。七宝树林端严如画。二人送达便辞而退。干独入园东西极目。但见林地山池无非珍宝。焜煌乱目不得正视。树下花座或有人坐或无坐者。忽闻人唤云。灵干汝来此耶。寻声就之。乃慧远法师也。礼讯问曰。此为何所。答是兜率陀天。吾与僧休同生于此。次吾南座上者。是休法师也。远与休形并非本身。顶戴天冠衣以朱紫。光伟绝世。但语声似旧依然可识。又谓干曰。汝与我诸弟子后皆生此矣。因尔觉悟重增故业。端然观行绝交人物。仁寿三年举当寺任。素非情望。因复俯从。其年奉敕。送舍利于洛州。便置塔于汉王寺。初建塔所屡放神光。风起灯灭。而通夕明亮不须灯照。又感异香从风而至。道俗通见。四月八日下舍利时。寺院之内树叶皆萎。乌鸟悲叫。及填平满还如常日。时汉王谅作镇晋阳。承干起塔王之本寺。远遣中使嚫赐什物。然其善于世数。机捷枢要辩注难加。尝为献后述忏。帝心增感歔欷连洏。乃赐帛二百段。用旌隆敬。大业三年置大禅定。有敕擢为道场上座。僧徒一盛匡救有叙至八年正月二十九日卒于寺房。春秋七十有八。幢盖道俗相与奔随。乃火葬于终南之阴。初干志奉华严。常依经本。作莲华藏世界海观及弥勒天宫观。至于疾甚。目精上视不与人对。久之乃垂顾如常日。沙门童真问疾因见是相。干谓真曰。向见青衣童子二人来召。相逐而去。至兜率天城外。未得入宫。若翘足举望。则见城中宝树花盖。若平立则无所见也。旁侍疾者曰。向举目者。是其相矣。真曰。若即往彼。大遂本愿。干曰。天乐非久终坠轮回。莲华藏世界是所图也。不久气绝须臾复还。真问何所见耶。干曰。见大水遍满华如车轮。干坐其上所愿足矣。寻尔便卒。沙门灵辩。即干之犹子也。少小鞠育诲以义方。携在道位还通大典。今住胜光寺。众议业行擢知纲任。扬导华严擅名帝里云。 - 顾伟康编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