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8本字典中找到 107 條與「道場」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92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道場 道場觀 道場神 道場樹 道場寺 都道場 內道場 四道場 本命道場 慧日道場 寂滅道場 菩提道場 無緣道場 銀地道場 鎮國道場 不久詣道場 見道場樹願 密教道場觀 至道場門觀 慈悲道場忏法 道場法全禅師 道場法如禅師 道場慧琳禅師 道場慧顔禅師 道場慧印禅師 道場居慧禅師 道場明辯禅師 道場如讷禅師 道場有規禅師 鎮護國家道場 螺蛳殼裏做道場 熾盛光道場念誦儀 圓覺經道場修證儀 慈悲道場忏法(十卷) 熾盛光道場念誦儀(前有靈鑒序)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道場念誦儀軌 慧觀(宋京師道場寺)[《高僧傳》卷七] 法莊(宋京師道場寺)[《高僧傳》卷十二] 寶儒(隋西京淨影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法彥(隋西京真寂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法瓒(隋西京勝光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法總(隋西京海覺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慧藏(隋西京空觀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慧暢(隋西京淨影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慧越(隋慧日內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七] 慧最(隋西京光明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淨願(隋西京寶剎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靖嵩(隋彭城崇聖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僧朗(隋西京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智琳(隋丹陽仁孝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智凝(隋西京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本濟(隋西京慈門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辯義(隋西京日嚴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道莊(隋東都內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法澄(隋東都內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法純(隋西京淨住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法論(隋東都內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佛馱跋陀羅(晉京師道場寺)[《高僧傳》卷二] 慧常(隋京師日嚴道場)[《續高僧傳》卷叁十] 慧海(隋西京靜法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慧覺(隋江都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 慧瓒(隋西京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靖玄(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立身(隋東都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叁十] 靈璨(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明舜(隋西京日嚴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僧粲(隋京師大興善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僧昙(隋西京大興善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僧淵(隋蜀郡福緣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善權(隋西京日嚴道場)[《續高僧傳》卷叁十] 昙遷(隋西京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真慧(隋河東棲岩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智梵(隋西京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智果(隋東都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叁十] 智矩(隋西京日嚴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智通(隋河東棲岩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智脫(隋東都內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道判(隋終南山龍池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 法安(隋東都寶楊道場)[《續高僧傳》卷二十五] 法進(隋益州響應山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慧歡(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敬脫(隋東都內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 靜端(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靈幹(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 甯贲(唐呂後山道場)[《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九] 僧照(隋終南山神田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童真(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 覺朗(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二十一] 惟勁(後唐南嶽般舟道場)[《宋高僧傳》卷第十七]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密多經道場念誦儀軌(一卷 有慧靈序) 少康(唐睦州烏龍山淨土道場)[《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五] [彰-章+青]淵(隋終南山至相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 收起
當前顯示「僧淵(隋蜀郡福緣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的詞條結果 顯示所有
曆代名僧辭典 【1】僧淵(隋蜀郡福緣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釋僧淵。姓李。廣漢郪人。家本巨富。爲巴蜀所稱。及淵初誕。天雨銅錢于庭。家內合運處處皆滿。父運疲久口噓唱之錢不複下。倉內貯米但及于半忽滿溢出。親姻外內莫不歎其福報也。自少至長志幹殊人。行則安而徐動。坐則俨而加趺。眼光外射焰焰發越。容色玉潤狀若赤銅。聲若洪鍾響發林動。兩足輪相十角分明。二手九井文理如畫。年十八身長七尺。其父異之命令出家。即而剃落住城西康興寺。今所謂福緣是也。博尋人法訪無遠迩。經耳不忘蘊括懷抱。奉戒守素大布爲衣。瓶缽之外無所蓄積。與同寺毅法師。交遊。二人即蜀郡僧中英傑者也。相隨入京博采新異。有陟岵寺沙門僧實者。禅道幽深帝王所重。便依學定豁爾知津。經涉炎涼詳核詞義。淵研精定道。毅博通經術。丘索草隸靡不留心。周氏廢教便還故寺。割東行房以爲私宅。余者供官。隨氏運開更新締構。領匠伐木。連雨兩月。淵執爐祈請。隨語便晴。造塔須金盤。又請地府。隨言即掘。應命藏開用足。余金還歸本窟。詳斯福力今古未聞。常給孤獨不逆人意。遠近隨助泉布若流。又以錦水江波沒溺者衆。便于南路欲架飛橋。則扣此機衆事鹹集。昔諸葛武侯指二江內。造七星橋造叁鐵镦。長八九尺徑叁尺許。人號鐵槍。擬打橋柱。用訖投江。頃便祈禱方爲出水。淵造新橋將行豎柱。其镦自然浮水來至橋津。及橋成也。又自投水。道俗歌謠于今逸耳。淵毅二師並爲物軌。晨夕問法無虧遺寄。毅以仁壽二年十二月十一日寅時。告弟子曰。叁界無常。吾其化矣。言終神謝福緣本住。春秋六十有九。淵聞之憫然曰。毅師已往我豈獨留。俄而遘疾。遺語同瘗。即以其月十四日又化。春秋八十有四。至十七日並窆于九裏堂焉。刊石紀之于寺堂。陳子良爲文。 - 顧偉康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