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8本字典中找到 107 條與「道場」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92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道場 道場觀 道場神 道場樹 道場寺 都道場 內道場 四道場 本命道場 慧日道場 寂滅道場 菩提道場 無緣道場 銀地道場 鎮國道場 不久詣道場 見道場樹願 密教道場觀 至道場門觀 慈悲道場忏法 道場法全禅師 道場法如禅師 道場慧琳禅師 道場慧顔禅師 道場慧印禅師 道場居慧禅師 道場明辯禅師 道場如讷禅師 道場有規禅師 鎮護國家道場 螺蛳殼裏做道場 熾盛光道場念誦儀 圓覺經道場修證儀 慈悲道場忏法(十卷) 熾盛光道場念誦儀(前有靈鑒序)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道場念誦儀軌 慧觀(宋京師道場寺)[《高僧傳》卷七] 法莊(宋京師道場寺)[《高僧傳》卷十二] 寶儒(隋西京淨影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法彥(隋西京真寂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法瓒(隋西京勝光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法總(隋西京海覺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慧藏(隋西京空觀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慧暢(隋西京淨影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慧越(隋慧日內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七] 慧最(隋西京光明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淨願(隋西京寶剎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靖嵩(隋彭城崇聖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僧朗(隋西京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智琳(隋丹陽仁孝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智凝(隋西京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本濟(隋西京慈門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辯義(隋西京日嚴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道莊(隋東都內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法澄(隋東都內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法純(隋西京淨住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法論(隋東都內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佛馱跋陀羅(晉京師道場寺)[《高僧傳》卷二] 慧常(隋京師日嚴道場)[《續高僧傳》卷叁十] 慧海(隋西京靜法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慧覺(隋江都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 慧瓒(隋西京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靖玄(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立身(隋東都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叁十] 靈璨(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明舜(隋西京日嚴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僧粲(隋京師大興善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僧昙(隋西京大興善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僧淵(隋蜀郡福緣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善權(隋西京日嚴道場)[《續高僧傳》卷叁十] 昙遷(隋西京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真慧(隋河東棲岩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智梵(隋西京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智果(隋東都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叁十] 智矩(隋西京日嚴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智通(隋河東棲岩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智脫(隋東都內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道判(隋終南山龍池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 法安(隋東都寶楊道場)[《續高僧傳》卷二十五] 法進(隋益州響應山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慧歡(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敬脫(隋東都內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 靜端(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靈幹(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 甯贲(唐呂後山道場)[《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九] 僧照(隋終南山神田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童真(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 覺朗(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二十一] 惟勁(後唐南嶽般舟道場)[《宋高僧傳》卷第十七]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密多經道場念誦儀軌(一卷 有慧靈序) 少康(唐睦州烏龍山淨土道場)[《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五] [彰-章+青]淵(隋終南山至相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 收起
當前顯示「慧海(隋西京靜法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的詞條結果 顯示所有
曆代名僧辭典 【1】慧海(隋西京靜法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釋慧海。姓張氏。河東虞鄉人。久積聞熏早成慧力。年在童龀德類老成。所以涉獵儒門曆覽玄肆。雖未窮其章句。略以得其指歸。乃曰。可以棲心養志者。其惟佛法乎。年至十四。遂落發染衣。爲沙門大昭玄統昙延法師弟子也。流心宗匠觀化群師。十八便講涅盤。至于五行十德二淨叁點。文旨洞曉詞采豐贍。既受具戒轉厭囂煩。屏迹山林專崇禅業。居于弘農之伏讀山。會周武肆勃仁祠廢毀。乃竄身避難奔齊入陳。戒品無虧法衣不舍。又采聽攝論研窮至趣。大隋禦宇方踐京邑。帝姊城安長公主。有知人之鑒。欽其德望爲立伽藍。遂受以居之。今之靜法寺是也。課業四部叁學兼弘。門徒濟濟于今傳美。末愛複位行不好講說。緘默自修唯道是務。而無恃聲望不言加飾。直心道場于斯人矣。仁壽已前。文帝頻頒玺書分布舍利每感異祥。恒有延譽之美。故感應傳雲。初海造塔于定州恒嶽寺。塔基之左有滢。名曰龍淵。其水不流深湛懸岸。及將安置即揚濤。沸湧激注通于川陸。父老傳雲。此水流竭不定。但有善事相投。必即泄流奔注。其征感如此類也。後又送舍利于熊州十善寺。有人[戀-心+足]躄及痼疾者積數十年。聞舍利初到。輿來禮忏心既殷至。忽便差損輕健而歸久值亢旱飛塵天塞。又感甘澤地如油塗。日朗空清來蘇數萬。大業二年五月二十七日卒于本寺。春秋五十有七。初病極命諸徒曰。吾聞上棟下宇生民之偓龊。外椁棺內世界之萦羁。既累形骸于桎梏亦礙生世于大患。豈揖禮義于囂塵。蔔宅葬于煩飾者也。宜宗薄葬用嗣先塵贻諸有類矣。弟子欽崇德範。收骨而建塔于終南之峰。即至相之前嶺也。刻石立銘樹于塔所。自海之立寺。情務護持勤攝僧倫延迎賓客。凶年拯及振名京邑雲爾。 - 顧偉康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