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8本字典中找到 107 條與「道場」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92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道場 道場觀 道場神 道場樹 道場寺 都道場 內道場 四道場 本命道場 慧日道場 寂滅道場 菩提道場 無緣道場 銀地道場 鎮國道場 不久詣道場 見道場樹願 密教道場觀 至道場門觀 慈悲道場忏法 道場法全禅師 道場法如禅師 道場慧琳禅師 道場慧顔禅師 道場慧印禅師 道場居慧禅師 道場明辯禅師 道場如讷禅師 道場有規禅師 鎮護國家道場 螺蛳殼裏做道場 熾盛光道場念誦儀 圓覺經道場修證儀 慈悲道場忏法(十卷) 熾盛光道場念誦儀(前有靈鑒序)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道場念誦儀軌 慧觀(宋京師道場寺)[《高僧傳》卷七] 法莊(宋京師道場寺)[《高僧傳》卷十二] 寶儒(隋西京淨影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法彥(隋西京真寂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法瓒(隋西京勝光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法總(隋西京海覺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慧藏(隋西京空觀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慧暢(隋西京淨影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慧越(隋慧日內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七] 慧最(隋西京光明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淨願(隋西京寶剎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靖嵩(隋彭城崇聖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僧朗(隋西京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智琳(隋丹陽仁孝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智凝(隋西京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本濟(隋西京慈門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辯義(隋西京日嚴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道莊(隋東都內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法澄(隋東都內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法純(隋西京淨住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法論(隋東都內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佛馱跋陀羅(晉京師道場寺)[《高僧傳》卷二] 慧常(隋京師日嚴道場)[《續高僧傳》卷叁十] 慧海(隋西京靜法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慧覺(隋江都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 慧瓒(隋西京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靖玄(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立身(隋東都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叁十] 靈璨(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明舜(隋西京日嚴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僧粲(隋京師大興善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僧昙(隋西京大興善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僧淵(隋蜀郡福緣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善權(隋西京日嚴道場)[《續高僧傳》卷叁十] 昙遷(隋西京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真慧(隋河東棲岩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智梵(隋西京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智果(隋東都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叁十] 智矩(隋西京日嚴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智通(隋河東棲岩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智脫(隋東都內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道判(隋終南山龍池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 法安(隋東都寶楊道場)[《續高僧傳》卷二十五] 法進(隋益州響應山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慧歡(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敬脫(隋東都內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 靜端(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靈幹(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 甯贲(唐呂後山道場)[《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九] 僧照(隋終南山神田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童真(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 覺朗(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二十一] 惟勁(後唐南嶽般舟道場)[《宋高僧傳》卷第十七]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密多經道場念誦儀軌(一卷 有慧靈序) 少康(唐睦州烏龍山淨土道場)[《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五] [彰-章+青]淵(隋終南山至相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 收起
當前顯示「慧覺(隋江都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的詞條結果 顯示所有
曆代名僧辭典 【1】慧覺(隋江都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

釋慧覺。姓孫氏。其先太原晉陽人也。江右喪亂。遷居丹陽之秣陵焉。覺之在孕。梁代志公不測人也。遊宅徘徊顧而言曰。此處當出神童。俄而載誕。有若符契。幼而風神特達氣調不群。雖則青襟。便有奇心遠識。于五蔭六塵。深知泡電。誓求離俗。二親弗能違也。年八歲出家研精法相。其初伏業。即興皇朗法師也。學門擁盛鹹暢玄風。入室之徒莫非人傑。覺禀承宏論備觀幽旨。領略津會镌求幽赜。騁馳衆妙得自匈襟。宗匠加賞相擊稱爲法器。加以遊心九部備觀數論。詭說異門並尋枝葉。既而歎曰。槍榆豈沖天之舉。小道乖適遠之津。聊以忘憂非吾徒也。夫澄神入慧莫尚五門。攝山泉石致美息心勝地。乃摳衣獨往止于棲霞寺焉。有慧布法師。空解第一。深明方等。或有未悟韫椟于懷。伫知音者及見欣然便即開授。又以大智度論江左少弘。布備宗緒將陳請說。乃垂覃思申暢幽微。布公披襟歎美。即命開講。于是舊文新意兩以通之。遠近餐服聞所未聞。釋論廣興于斯盛矣。陳晉安王伯恭爲湘州刺史。深加禮異並請講衆。南行弘演。吏部尚書毛喜。護軍將軍孫玚。並鞠躬頂禮虔仰殊常。左衛將軍傅縡。學通內外氣調甚高。缁素之間無所推敬。每見覺來必心形俱肅。劇談高論流連無已。天爵服人皆如此類。隋朝克定江表憲令惟新。一州之內止置佛寺二所。數外伽藍皆從屏廢。覺懼金剛之地淪毀者多。乃百舍兼行上聞天聽。有敕霈然從其所請。啓沃神衿弘護像法信有力焉。炀帝昔居藩屏化牧淮甸。欽伫勝人義逾仄席。乃賜書曰。法師安善。涼暑惟宜。承棲遲龜山之域。闡揚龍樹之旨。其義端雄辯。獨演暢于稽陰。談柄微言。偏引級于鏡水。弟子欽風籍甚味道尤深。今于城內建慧日道場。延屈龍象大弘佛事盛轉法輪。上人名稱普聞衆所知識。今遣迎候。遲能光拂也。于即贲然來儀。膺此嘉命。法濟上人者。靈智難思。于永福道場請開大論。主上親臨法席稱善久之。後止白塔恒事敷說。大品涅盤華嚴四論等二十余部。遍數甚多。學徒滿席。法輪之盛莫是過也。先是江都舊邸立寶臺經藏。五時妙典大備于斯。及踐位東朝。令旨允屬掌知藏事。佥曰得人。大業二年從駕入京于路見疾。而神色怡然法言無廢。及至將漸明悟如常。鹹見金剛大神前後圍繞外國梵僧燒香供養。初有智覺禅師。爰感靈應。乃見覺名題于金錄。固其所得位地義量難測。至叁月二十二日。遷化于泗州之宿預縣。春秋五十有叁。惟覺美詞令善容止。身長八尺風表絕倫。攝[齋-小+衣]升堂俯仰可則。觌其威儀莫不改容易觀。寓目忘倦。至于吐納玄言宣揚妙義。雄辯清論雲飛泉湧。真可謂日月入懷風飚滿室。雖複褊志滯情。亦頓忘鄙吝。然其芝蘭所化。陶誘之功日就月將。固亦弘矣。兼通外典妙善尺牍。屬詞染翰造次可觀。折簡所至皆爲模楷。加以風度淹遠雅量弘深。談絕是非心夷彼我。峻矣重仞人莫之窺。信施相積隨用檀舍。二翼之外纖芥罔畜。止有論文談疏。盈于幾箧而已。豈非拔俗之奇才通方之正士也。有诏喪事所須隨由備辦。恩禮周給務從優厚。並具舟楫。王人將送。其年五月十叁日。還窆于江陽縣之茱萸裏。傳業學士數甚滋多。門人智果。禀承遺訓情深追遠。乃與同學紀諸景行碑于寺門。秘書诏诰舍人虞世南爲文。金紫光祿大夫內史侍郎虞世基爲銘。見于別集。 - 顧偉康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