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8本字典中找到 107 條與「道場」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92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道場 道場觀 道場神 道場樹 道場寺 都道場 內道場 四道場 本命道場 慧日道場 寂滅道場 菩提道場 無緣道場 銀地道場 鎮國道場 不久詣道場 見道場樹願 密教道場觀 至道場門觀 慈悲道場忏法 道場法全禅師 道場法如禅師 道場慧琳禅師 道場慧顔禅師 道場慧印禅師 道場居慧禅師 道場明辯禅師 道場如讷禅師 道場有規禅師 鎮護國家道場 螺蛳殼裏做道場 熾盛光道場念誦儀 圓覺經道場修證儀 慈悲道場忏法(十卷) 熾盛光道場念誦儀(前有靈鑒序)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道場念誦儀軌 慧觀(宋京師道場寺)[《高僧傳》卷七] 法莊(宋京師道場寺)[《高僧傳》卷十二] 寶儒(隋西京淨影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法彥(隋西京真寂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法瓒(隋西京勝光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法總(隋西京海覺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慧藏(隋西京空觀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慧暢(隋西京淨影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慧越(隋慧日內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七] 慧最(隋西京光明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淨願(隋西京寶剎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靖嵩(隋彭城崇聖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僧朗(隋西京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智琳(隋丹陽仁孝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智凝(隋西京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本濟(隋西京慈門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辯義(隋西京日嚴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道莊(隋東都內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法澄(隋東都內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法純(隋西京淨住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法論(隋東都內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佛馱跋陀羅(晉京師道場寺)[《高僧傳》卷二] 慧常(隋京師日嚴道場)[《續高僧傳》卷叁十] 慧海(隋西京靜法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慧覺(隋江都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 慧瓒(隋西京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靖玄(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立身(隋東都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叁十] 靈璨(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明舜(隋西京日嚴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僧粲(隋京師大興善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僧昙(隋西京大興善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僧淵(隋蜀郡福緣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善權(隋西京日嚴道場)[《續高僧傳》卷叁十] 昙遷(隋西京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真慧(隋河東棲岩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智梵(隋西京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智果(隋東都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叁十] 智矩(隋西京日嚴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智通(隋河東棲岩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智脫(隋東都內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道判(隋終南山龍池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 法安(隋東都寶楊道場)[《續高僧傳》卷二十五] 法進(隋益州響應山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慧歡(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敬脫(隋東都內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 靜端(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靈幹(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 甯贲(唐呂後山道場)[《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九] 僧照(隋終南山神田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童真(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 覺朗(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二十一] 惟勁(後唐南嶽般舟道場)[《宋高僧傳》卷第十七]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密多經道場念誦儀軌(一卷 有慧靈序) 少康(唐睦州烏龍山淨土道場)[《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五] [彰-章+青]淵(隋終南山至相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 收起
當前顯示「智琳(隋丹陽仁孝道場)[《續高僧傳》卷十]」的詞條結果 顯示所有
曆代名僧辭典 【1】智琳(隋丹陽仁孝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釋智琳。姓闾丘氏。高平防輿人也。祖俨閑居傲世。考昙珍梁國常侍。琳弱齡。淑問彰于鄉黨。處士卞诠擅名當世。年在幼學服膺請業。禮易莊老悉窮幽致。诠嘉其早慧。命曰希世神童也。逮于德壯超然離俗。即事仁孝寺沙門法敦。遵就養之儀。禀息慈之戒。蔬餐苦節笃志熏修。法花維摩受持成誦。屬以敦公告逝戒品未圓。乃高步上京更崇師轍。依止東安寺大僧正暅法師。既其力生有奉屍羅乃具。爰禀成論兼習毗尼。既洽聞持將弘傳授。瞻言鄉縣思報地恩。以陳太建十年旋于舊裏。南徐州刺史蕭摩诃。深加禮異爰請敷說。于是郁居宗匠盛轉法輪。受業求聞實繁有衆。至十一年。下敕爲曲阿僧正。至德二年。敕補徐州僧都。稱首攸歸諒由德舉。開皇十六年。閏州刺史李海遊。屈爲斷事。綱維是寄。允當佥屬。所居仁孝寺者。梁故征西谘議郯僧紹舍宅所造。殿堂肇構亂離遄及。琳乃嗣興梓匠爰加藻飾。輪煥弘敞實有力焉。前後造中人像五軀夾纻像一軀。神儀顯曜相好嚴挺。又于育王山頂。造五層磚塔。擬夫八萬同時一期高妙。講大品法花淨名金鼓。各有其遍。所度弟子千有余人。常想趣道津要。莫尚禅那。以招隱伽藍俗外塵表山房閑寂茂林幽邃。終焉之所有志棲焉。迫以緣礙弗之果也。然其溫嚴自持誨引無倦。財玩靡積隨行給濟。威容感物。信爲道門之傑矣。以大業九年五月六日。加趺合掌終于仁孝之東房。春秋七十。先是五月。初有清信士劉正勤請講彌勒。琳谕以無常。初未之許。至是果終。信哉知命。及將大漸誡諸弟子。屍陀林者常所願言。吾謝世後無違此志。沙門智铿等謹遵遺言。以其月十一日遷于育王之山。時屬流金林多鸷獸。始乎仲夏暨是抄秋。膚體俨然曾無損異。道俗嗟賞歎未曾有。又以其年閏九月八日。于招隱東山式構方墳。言遵蔔兆。全身舍利即窆山龛。方俗並臻同門畢至。灑泣撫心山盈響谷。乃樹碑于寺之門右。其文江陽介生蔡瑰所製。 - 顧偉康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