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8本字典中找到 107 條與「道場」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92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道場 道場觀 道場神 道場樹 道場寺 都道場 內道場 四道場 本命道場 慧日道場 寂滅道場 菩提道場 無緣道場 銀地道場 鎮國道場 不久詣道場 見道場樹願 密教道場觀 至道場門觀 慈悲道場忏法 道場法全禅師 道場法如禅師 道場慧琳禅師 道場慧顔禅師 道場慧印禅師 道場居慧禅師 道場明辯禅師 道場如讷禅師 道場有規禅師 鎮護國家道場 螺蛳殼裏做道場 熾盛光道場念誦儀 圓覺經道場修證儀 慈悲道場忏法(十卷) 熾盛光道場念誦儀(前有靈鑒序)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道場念誦儀軌 慧觀(宋京師道場寺)[《高僧傳》卷七] 法莊(宋京師道場寺)[《高僧傳》卷十二] 寶儒(隋西京淨影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法彥(隋西京真寂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法瓒(隋西京勝光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法總(隋西京海覺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慧藏(隋西京空觀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慧暢(隋西京淨影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慧越(隋慧日內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七] 慧最(隋西京光明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淨願(隋西京寶剎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靖嵩(隋彭城崇聖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僧朗(隋西京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智琳(隋丹陽仁孝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智凝(隋西京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本濟(隋西京慈門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辯義(隋西京日嚴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道莊(隋東都內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法澄(隋東都內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法純(隋西京淨住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法論(隋東都內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佛馱跋陀羅(晉京師道場寺)[《高僧傳》卷二] 慧常(隋京師日嚴道場)[《續高僧傳》卷叁十] 慧海(隋西京靜法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慧覺(隋江都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 慧瓒(隋西京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靖玄(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立身(隋東都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叁十] 靈璨(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明舜(隋西京日嚴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僧粲(隋京師大興善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僧昙(隋西京大興善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僧淵(隋蜀郡福緣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善權(隋西京日嚴道場)[《續高僧傳》卷叁十] 昙遷(隋西京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真慧(隋河東棲岩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智梵(隋西京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智果(隋東都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叁十] 智矩(隋西京日嚴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智通(隋河東棲岩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智脫(隋東都內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道判(隋終南山龍池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 法安(隋東都寶楊道場)[《續高僧傳》卷二十五] 法進(隋益州響應山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慧歡(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敬脫(隋東都內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 靜端(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靈幹(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 甯贲(唐呂後山道場)[《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九] 僧照(隋終南山神田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童真(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 覺朗(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二十一] 惟勁(後唐南嶽般舟道場)[《宋高僧傳》卷第十七]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密多經道場念誦儀軌(一卷 有慧靈序) 少康(唐睦州烏龍山淨土道場)[《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五] [彰-章+青]淵(隋終南山至相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 收起
當前顯示「智矩(隋西京日嚴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的詞條結果 顯示所有
曆代名僧辭典 【1】智矩(隋西京日嚴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釋智矩。姓吳氏。吳郡人。性矜莊。善機會。美容貌。雅爲衆表。又善草隸偏愛文章。每值名賓辄屬興綴采。鋪詞橫錦勇思霏霜。而儀軌憲司未沿流俗。初聽興皇朗公講。討窮深致學冠時雄。而神氣高標在物峰出。威儀庠序容止端隆。雖寢處虛閑立操無改。有人私觇兩月徒行。空野攝衣無見抄反。欣其謹慎故重敘之。講四論大品。洞開幽府鏡識宗歸。披釋金陵望風頓怯。吐納機辯適對當時。弘匠浙東。砥砺前學。致使禹穴西骛成器極繁。末于故都建初寺又講叁論。常聽百人。蔣州刺史武山公郭演。隋之良宰。創莅南蕃。奉敬谘谒降情歸禁。隋炀往鎮楊越。采拔英靈。矩既譽洽東瓯名流西楚。征居慧日處以異倫。而執志出群言成世則。欲使道張帝裏學潤秦川。開皇十九年更移關壤敕住京都之日嚴寺。供由晉國。教問隆繁置以華房。朋以明德一期俊傑。並是四海搜揚矩。特立清秀不偶群侶。覃思幽尋無微不討。外辭以疾內實旁通。業競六時研精九部。纔有昏昧覽興賦詩。時暫阕余便觀流略。製中論疏止解偈文。青目所銷鄙而輕削。每講談敘清攉宗致。雅涉昙影之風。義窟文鋒。頗懷洪偃之量。時有同師沙門吉藏者。學本興皇。威名相架文藻橫逸。矩實過之。所以每講敘王皆製新序。詞各不同。京華德望餐附味道者殷矣。而性罕外狎。課力逞詞。自非衆集未曾瞻觌。以大業二年正月卒于寺房。春秋七十有二。葬京郊之南。門人慧感慧赜。親承嘉誨詢處有歸。後于江之左右所在通化。各領門侶衆出百人。傳嗣宗績不爽遺緒。 - 顧偉康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