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8本字典中找到 107 條與「道場」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92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道場 道場觀 道場神 道場樹 道場寺 都道場 內道場 四道場 本命道場 慧日道場 寂滅道場 菩提道場 無緣道場 銀地道場 鎮國道場 不久詣道場 見道場樹願 密教道場觀 至道場門觀 慈悲道場忏法 道場法全禅師 道場法如禅師 道場慧琳禅師 道場慧顔禅師 道場慧印禅師 道場居慧禅師 道場明辯禅師 道場如讷禅師 道場有規禅師 鎮護國家道場 螺蛳殼裏做道場 熾盛光道場念誦儀 圓覺經道場修證儀 慈悲道場忏法(十卷) 熾盛光道場念誦儀(前有靈鑒序)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道場念誦儀軌 慧觀(宋京師道場寺)[《高僧傳》卷七] 法莊(宋京師道場寺)[《高僧傳》卷十二] 寶儒(隋西京淨影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法彥(隋西京真寂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法瓒(隋西京勝光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法總(隋西京海覺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慧藏(隋西京空觀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慧暢(隋西京淨影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慧越(隋慧日內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七] 慧最(隋西京光明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淨願(隋西京寶剎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靖嵩(隋彭城崇聖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僧朗(隋西京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智琳(隋丹陽仁孝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智凝(隋西京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本濟(隋西京慈門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辯義(隋西京日嚴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道莊(隋東都內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法澄(隋東都內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法純(隋西京淨住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法論(隋東都內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佛馱跋陀羅(晉京師道場寺)[《高僧傳》卷二] 慧常(隋京師日嚴道場)[《續高僧傳》卷叁十] 慧海(隋西京靜法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慧覺(隋江都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 慧瓒(隋西京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靖玄(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立身(隋東都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叁十] 靈璨(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明舜(隋西京日嚴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僧粲(隋京師大興善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僧昙(隋西京大興善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僧淵(隋蜀郡福緣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善權(隋西京日嚴道場)[《續高僧傳》卷叁十] 昙遷(隋西京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真慧(隋河東棲岩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智梵(隋西京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智果(隋東都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叁十] 智矩(隋西京日嚴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智通(隋河東棲岩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智脫(隋東都內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道判(隋終南山龍池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 法安(隋東都寶楊道場)[《續高僧傳》卷二十五] 法進(隋益州響應山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慧歡(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敬脫(隋東都內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 靜端(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靈幹(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 甯贲(唐呂後山道場)[《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九] 僧照(隋終南山神田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童真(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 覺朗(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二十一] 惟勁(後唐南嶽般舟道場)[《宋高僧傳》卷第十七]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密多經道場念誦儀軌(一卷 有慧靈序) 少康(唐睦州烏龍山淨土道場)[《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五] [彰-章+青]淵(隋終南山至相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 收起
當前顯示「法彥(隋西京真寂道場)[《續高僧傳》卷十]」的詞條結果 顯示所有
曆代名僧辭典 【1】法彥(隋西京真寂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釋法彥。姓張。寓居洺州。早歲出家。志隆大法。而聰明振響冠遠侪倫。雖叁藏並通。偏以大論馳美。遊涉法會莫敢抗言。故齊周及隋。京國通懼。皆畏其神爽英拔也。故得彥所造言。賓主兼善。使夫妙義精致出言傳旨。齊公高穎訪道遐方。知彥聲績乃迎至京邑。雖複智亮冒于當時。而謙素形于聲色。所以新故挾情。有增陵勃者。彥奉而敬之。不以年齒相顧。由此識者彌愛而珍重焉。有法侃法師。本住江表。被召入關。彼方大德淵法師者。正法高粲義學所推。語侃曰。天地雖廣識達者希。晚學之秀。法彥一人。可與論理。余則雲雲從他取悟耳。及侃至京。相見方知淵之遠鑒也。開皇十六年下敕以彥爲大論衆主。住真寂寺。鎮長引化。仁壽造塔。複召送舍利于汝州。四年。又敕送于沂州善應寺。掘基深丈乃得金沙。濤汰成純。凡二升許。光耀奪目。又感黃牛自至塔前。屈膝前足兩拜而止回身。又禮文帝。比景象一拜。及入石函。叁萬許人並見天雲五色長十余丈闊叁四丈四繞白雲狀如羅绮。正當基上空中。自午及未方乃歇滅。滅後複降五色雲。從四方來。狀同前瑞。又感玄鶴五頭從西北來回旋塔上乃經四度去複還來。複感白鶴于上徘徊久之乃逝。又感五色蛇屈盤函外長可叁尺頭向舍利驚終不怖如此數度。刺史鄭善果。表曰。臣聞敬天育物。則幹象著其能。順地養民。則坤元表其德。是以。陶唐砥躬弗懈。休氣呈祥。夏後水土成功。玄珪告錫。方知天時人事影響若神。伏惟陛下。秉圖揖讓。受命君臨。區宇無塵。聲教盡一。含弘光大慈愍無邊。天佛垂鑒降茲榮瑞。塔基六處並得異砂。炫耀相輝俱同金寶。牛爲禮拜太古未經。雲騰五色于今方見。又感蛇形雜采盤旋塔基。鶴揚玄素徘徊空際。雖軒皇景瑞空傳舊章。漢帝慶征徒書簡冊。自非德隆叁寶道冠百王。豈能感斯美慶。致招靈異。帝悅之。著于別記。彥傳業真寂。道俗承音。左仆射高穎。奉以戒法合門取信。于今不傾。並彥之開濟。以大業叁年卒于所住。春秋六十余矣。 - 顧偉康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