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8本字典中找到 107 條與「道場」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92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道場 道場觀 道場神 道場樹 道場寺 都道場 內道場 四道場 本命道場 慧日道場 寂滅道場 菩提道場 無緣道場 銀地道場 鎮國道場 不久詣道場 見道場樹願 密教道場觀 至道場門觀 慈悲道場忏法 道場法全禅師 道場法如禅師 道場慧琳禅師 道場慧顔禅師 道場慧印禅師 道場居慧禅師 道場明辯禅師 道場如讷禅師 道場有規禅師 鎮護國家道場 螺蛳殼裏做道場 熾盛光道場念誦儀 圓覺經道場修證儀 慈悲道場忏法(十卷) 熾盛光道場念誦儀(前有靈鑒序)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道場念誦儀軌 慧觀(宋京師道場寺)[《高僧傳》卷七] 法莊(宋京師道場寺)[《高僧傳》卷十二] 寶儒(隋西京淨影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法彥(隋西京真寂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法瓒(隋西京勝光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法總(隋西京海覺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慧藏(隋西京空觀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慧暢(隋西京淨影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慧越(隋慧日內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七] 慧最(隋西京光明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淨願(隋西京寶剎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靖嵩(隋彭城崇聖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僧朗(隋西京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智琳(隋丹陽仁孝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智凝(隋西京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本濟(隋西京慈門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辯義(隋西京日嚴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道莊(隋東都內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法澄(隋東都內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法純(隋西京淨住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法論(隋東都內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佛馱跋陀羅(晉京師道場寺)[《高僧傳》卷二] 慧常(隋京師日嚴道場)[《續高僧傳》卷叁十] 慧海(隋西京靜法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慧覺(隋江都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 慧瓒(隋西京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靖玄(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立身(隋東都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叁十] 靈璨(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明舜(隋西京日嚴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僧粲(隋京師大興善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僧昙(隋西京大興善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僧淵(隋蜀郡福緣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善權(隋西京日嚴道場)[《續高僧傳》卷叁十] 昙遷(隋西京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真慧(隋河東棲岩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智梵(隋西京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智果(隋東都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叁十] 智矩(隋西京日嚴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智通(隋河東棲岩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智脫(隋東都內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九] 道判(隋終南山龍池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 法安(隋東都寶楊道場)[《續高僧傳》卷二十五] 法進(隋益州響應山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慧歡(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敬脫(隋東都內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 靜端(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靈幹(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 甯贲(唐呂後山道場)[《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九] 僧照(隋終南山神田道場)[《續高僧傳》卷十八] 童真(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 覺朗(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二十一] 惟勁(後唐南嶽般舟道場)[《宋高僧傳》卷第十七]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密多經道場念誦儀軌(一卷 有慧靈序) 少康(唐睦州烏龍山淨土道場)[《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五] [彰-章+青]淵(隋終南山至相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一] ▲ 收起
當前顯示「靈幹(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的詞條結果 顯示所有
曆代名僧辭典 【1】靈幹(隋西京大禅定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

釋靈幹。姓李氏。金城狄道人。祖相封于上黨。遂隨封而遷焉。年始十歲。樂聞法要。遊寺觀看情欣背俗。親弗違之。年十四。投邺京大莊嚴寺衍法師爲弟子。晝夜遵奉無怠寸陰。每入講堂想處天宮無異也。十八覆講華嚴十地。初開宗本披會精求。佥共怪焉。又酬抗群鋒無所踬礙。衆益欣美。冠年受具專志毗尼而立性翹仰恭攝成節。叁業護持均持遮性。周武滅法通廢仁祠。居家奉戒儀體無失。隋開佛日。有敕簡入菩薩數中。官給衣缽少林置館。雖蒙厚供而形同俗侶。開皇叁年。于洛州淨土寺方得落采。出家標相自此繁興。有海玉法師。講華嚴衆。四方追結用興此典。幹即于此衆講釋華嚴。東夏衆首鹹共褒美。開皇七年。因修起居道業夙聞。遂蒙別敕令住興善。爲譯經證義沙門。至十七年遇疾悶絕。惟心不冷未敢藏殡。後醒述雲。初見兩人手把文書戶前而立曰。官須見師。俯仰之間乃與俱往。狀如乘空。足無所涉。到一大園。七寶樹林端嚴如畫。二人送達便辭而退。幹獨入園東西極目。但見林地山池無非珍寶。焜煌亂目不得正視。樹下花座或有人坐或無坐者。忽聞人喚雲。靈幹汝來此耶。尋聲就之。乃慧遠法師也。禮訊問曰。此爲何所。答是兜率陀天。吾與僧休同生于此。次吾南座上者。是休法師也。遠與休形並非本身。頂戴天冠衣以朱紫。光偉絕世。但語聲似舊依然可識。又謂幹曰。汝與我諸弟子後皆生此矣。因爾覺悟重增故業。端然觀行絕交人物。仁壽叁年舉當寺任。素非情望。因複俯從。其年奉敕。送舍利于洛州。便置塔于漢王寺。初建塔所屢放神光。風起燈滅。而通夕明亮不須燈照。又感異香從風而至。道俗通見。四月八日下舍利時。寺院之內樹葉皆萎。烏鳥悲叫。及填平滿還如常日。時漢王諒作鎮晉陽。承幹起塔王之本寺。遠遣中使嚫賜什物。然其善于世數。機捷樞要辯注難加。嘗爲獻後述忏。帝心增感歔欷連洏。乃賜帛二百段。用旌隆敬。大業叁年置大禅定。有敕擢爲道場上座。僧徒一盛匡救有敘至八年正月二十九日卒于寺房。春秋七十有八。幢蓋道俗相與奔隨。乃火葬于終南之陰。初幹志奉華嚴。常依經本。作蓮華藏世界海觀及彌勒天宮觀。至于疾甚。目精上視不與人對。久之乃垂顧如常日。沙門童真問疾因見是相。幹謂真曰。向見青衣童子二人來召。相逐而去。至兜率天城外。未得入宮。若翹足舉望。則見城中寶樹花蓋。若平立則無所見也。旁侍疾者曰。向舉目者。是其相矣。真曰。若即往彼。大遂本願。幹曰。天樂非久終墜輪回。蓮華藏世界是所圖也。不久氣絕須臾複還。真問何所見耶。幹曰。見大水遍滿華如車輪。幹坐其上所願足矣。尋爾便卒。沙門靈辯。即幹之猶子也。少小鞠育誨以義方。攜在道位還通大典。今住勝光寺。衆議業行擢知綱任。揚導華嚴擅名帝裏雲。 - 顧偉康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