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8本字典中找到 11 條與「道樹」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道樹

  (植物)菩提樹也。本名果波羅樹。佛于此樹下成道,故亦曰道樹。大集經十曰:“憐愍衆生趣道樹。”菩薩戒經義疏上曰:“坐菩提樹下得道因名道樹。”見菩提樹條。[囗@又]道能生長,故譬之曰樹。行事鈔上叁曰:“扶疏道樹,光揚慧日。”

佛學常見辭彙 【2】道樹

  菩提樹。本名畢波羅樹,因佛在此樹下成道,所以又叫做道樹。 - 陳義孝編

阿含辭典 【3】道樹

另譯爲「覺樹、菩提樹」,指「菩薩坐在樹下悟入成佛的那一種樹」,每位佛的「道樹」樹名種類不一樣。 - 莊春江居士編

佛識慧集 【4】道樹

菩提樹,本名畢波羅樹,因佛在此樹下成道,所以又叫做道樹,也叫菩提樹。

- 梵心居士編

佛學大詞典 【5】道樹

  全一卷。叁國時代吳,支謙譯。又作私呵昧經、私阿末經、私阿昧經、私诃叁昧經、私末經、菩薩道樹經、道樹叁昧經。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冊。本經敘述佛陀于王舍國(即王舍城)竹園中爲長者子私呵昧宣說菩薩之法。經名“菩薩道樹”,系依經之內容而稱之;意謂佛道之修行由初發意菩薩至具足一切智、轉法輪,乃至滅度,猶如種樹之發芽至開花、結果。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6】道樹

  (經名)菩薩道樹經之略名。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7】道樹叁昧經

  (經名)私呵昧經之異名。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8】菩薩道樹

  (經名)又名私诃昧經。一卷,吳支謙譯。佛在竹園答長者子私呵昧之問:說菩薩之法。

五燈會元 【9】壽州道樹禅師

  壽州道樹禅師,唐州人也。姓聞氏。幼探經籍,年將五十,因遇高僧誘谕,遂誓出家,禮本部明月山慧文爲師。師恥乎年長,求法淹遲,勵志遊方,無所不至。後歸東洛,遇秀禅師,言下知微。乃蔔壽州叁峰山,結茅而居。常有野人,服色素樸,言譚詭異,于言笑外化作佛形及菩薩、羅漢,天仙等形,或放神光,或呈聲響。師之學徒睹之,皆不能測。如此涉十年,後寂無形影。師告衆曰:「野人作多色伎倆,眩惑于人。只消老僧不見不聞,伊伎倆有窮,吾不見不聞無盡。」唐寶曆元年,示疾而終。 - 宋·普濟

曆代名僧辭典 【10】道樹(唐壽春叁峰山)[《宋高僧傳》卷第九]

釋道樹。姓聞氏。唐州人也。少以辯智沈靜虛豁。耽嗜經籍曾無少懈。其爲人也貞固足以幹事。隱括足以矯時。偶遇僧敦喻。遂誓出塵。自慨年近不惑求法淹遲。禮本部明月山大光院惠文爲授業。登即剃染。二年受具。乃觀方向道。天臺南嶽無所不遊。後回東洛遇秀宗裔如芙蓉開通達安靜。至壽州叁峰結茅而居。常有野人服色樸素言談異常。于言笑之外化作佛形仙形菩薩羅漢。或放神光或呈聲響。如是涉一十年。學侶睹之不測端緒。後皆寂爾。樹告衆曰。野人作多色伎倆眩惑于人。只消老僧不見不聞。伊伎倆有窮。吾不見不聞無盡。所謂作僞心勞而日拙。其自知之。卷羞懷拙而去追無眹迹矣。樹于寶曆初年示疾而終。報齡九十二。明年正月遷塔焉。
〔贊甯〕系曰。大鈞播物物類紛錯。窮數達變因形移易者。謂之化謂之幻。知幻化之不異生也。始窮幻化矣。吾與汝俱幻也推之于實則幻化或虛置之于虛則幻化時實。實虛理齊。不自我之先後欤。體道無心物我均矣。故佛言。凡所見相唯所見心。又雲。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樹師有焉。 - 顧偉康編

閱藏知津 【11】菩薩道樹經(或雲私呵昧經亦名道樹叁昧亦名私呵叁昧經)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佛在竹園,長者子私呵昧,與五百弟子,遙見佛相。因問雲何起菩薩意,有幾意喜,有幾功德休息,行何等法,何以致無生忍,用幾事得一切智,用幾法住,用幾法滅度,滅後有幾功德,雲何爲谛?佛一一答以六法。私呵昧發大願。佛爲授記。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