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9本字典中找到 124 條與「達磨」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92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達磨 達磨忌 達磨像 達磨宗 阿浮達磨 阿毗達磨 達磨般若 達磨畢利 達磨波羅 達磨阇那 達磨多羅 達磨弗多 達磨笈多 達磨羯羅 達磨廓然 達磨流支 達磨摩提 達磨菩提 達磨舍羅 達磨屍羅 達磨提婆 達磨馱都 達磨耶舍 窭噜達磨 瞿婁達磨 朗達磨王 蘆葉達磨 菩提達磨 屍羅達磨 阿浮陀達磨 阿毗達磨藏 達磨傳法偈 達磨計都佛 達磨面壁石 達磨婆陀那 達磨郁多羅 達磨俎邏多 郁伽陀達磨 阿毗達磨燈論 阿毗達磨集論 阿毗達磨釋名 阿毗達磨自性 達磨多羅禅經 入阿毗達磨論 薩達磨芬陀利 阿毗達磨大乘經 阿毗達磨發智論 阿毗達磨俱舍論 阿毗達磨六足論 阿毗達磨雜集論 達磨門下四神足 薩達磨芬荼利迦 攝阿毗達磨義論 郁伽陀達磨菩薩 阿毗達磨藏顯宗論 阿毗達磨法蘊足論 阿毗達磨教義綱要 阿毗達磨界身足論 阿毗達磨俱舍釋論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 阿毗達磨識身足論 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初祖菩提達磨大師 達磨[馬*犬]都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 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 阿毗達磨俱舍論本頌 阿毗達磨雜集論述記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 薩達磨芬陀利修多羅 大乘阿毗達磨集有叁義 七事覺知阿毗達磨藏義 十四事覺知阿毗達磨藏義 阿毗達磨俱舍論(叁十卷) 達磨〔《神僧傳》卷第四〕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七卷) 阿毗達磨藏顯宗論(四十卷) 阿毗達磨俱舍論本頌(一卷) 達磨大師住世留形內真妙用訣 達磨多羅禅經(二卷 有序)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二百卷)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十六卷) 入阿毗達磨論(二卷 說一切有部) 阿毗達磨俱舍釋論(二十二卷 有慧恺序) 阿毗達磨發智論(二十卷,亦名說一切有部發智論)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十八卷 亦名說一切有部品類足論) 阿毗達磨識身足論(十六卷 亦名說一切有部識身足論) 阿毗達磨順正理論(八十卷 亦名說一切有部順正理論) 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二十卷 亦名說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 阿毗達磨界身足論(叁卷或作二卷 亦名說一切有部界身足論) 阿毗達磨法蘊足論(十二卷或作十卷 亦名說一切有部法蘊足論 有靖邁後序) ▲ 收起
當前顯示「阿毗達磨自性」的詞條結果 顯示所有
法相辭典 【1】阿毗達磨自性

  大毗婆沙論一卷七頁雲:問:阿毗達磨自性雲何?答:無漏慧根以爲自性。一界、一處、一蘊、所攝。一界者:謂法界。一處者:謂法處。一蘊者:謂行蘊。若兼相應、及取隨轉;叁界、二處、五蘊、所攝。叁界者:謂意界、法界、意識界。二處者:謂意處、法處。五蘊者:謂色蘊乃至識蘊。如契經說:此藥叉天、于長夜中,其心質直;無有谄诳。諸有所問、皆爲了知,不爲娆亂。我以甚深阿毗達磨、恣彼意問。此中何者甚深阿毗達磨?謂無漏慧根。又契經說:此筏蹉氏、及善賢外道、幷梵壽婆羅門、皆于長夜、其性質直,無谄無诳;諸有所問、皆爲了知,不爲娆亂。我以甚深阿毗達磨、恣彼意問。此中何者甚深阿毗達磨?謂無漏慧根。又如佛告西儞迦言:我有甚深阿毗達磨,難見難覺,不可尋思,非尋思境。唯有微妙聰睿智者,乃能知之。非汝淺智之所能及。所以者何?汝于長夜,異見、異忍、異欲、異樂。此中何者甚深阿毗達磨?謂空無我、及如實覺。所以者何?以彼外道、恒妄計我。空無我性,非彼所及。又如佛告邬陀夷言:汝是愚夫,盲無慧目。雲何乃與上座苾刍、共論甚深阿毗達磨。此中何者甚深阿毗達磨?謂滅定退、及如實覺。又如佛告阿難陀言:我有甚深阿毗達磨。謂諸緣起、難見難覺,不可尋思,非尋思境。唯有微妙聰睿智者、乃能知之。此中何者甚深阿毗達磨?謂因緣性、及如實覺。又契經說:我有甚深阿毗達磨。謂緣性緣起。此處甚深,難見難覺,不可尋思,非尋思境。唯有微妙聰睿智者,乃能知之。複有甚深阿毗達磨。謂一切依,皆永舍離,愛盡離染寂滅涅盤。此最甚深,難見難覺。廣說如前。此中何者甚深阿毗達磨?謂因緣性、及彼寂滅、幷如實覺。又如佛告阿難陀言:複有甚深阿毗達磨。謂有余法、相似甚深;我于其中,自覺正說。此中何者甚深阿毗達磨?謂諸見趣、及如實覺。又契經說:我有甚深阿毗達磨。謂一切法、甚深故難見,難見故甚深。此中何者甚深阿毗達磨?謂一切法性、及如實覺。雖此等經中、隨別意趣,作種種異說;然阿毗達磨勝義自性,唯無漏慧根。卽由此故;發起世間修所成慧。謂暖、頂、忍、世第一法。以能別觀四聖谛故;亦得名爲阿毗達磨。又由此故;發起殊勝思所成慧。謂不淨觀、持息念等。以能別總觀諸蘊故;亦得名爲阿毗達磨。又由此故;發起殊勝聞所成慧。分別諸法自相共相,建立諸法自相共相;害實物愚、及所緣愚。以于諸法不增減故;亦得名爲阿毗達磨。又由此故;發起殊勝生處得慧。以于叁藏十二分教,能受、能持、思量、觀察、不謬轉故;亦得名爲阿毗達磨。複由如是資糧攝持,無漏慧根,轉得明盛。是故亦名阿毗達磨。問:若阿毗達磨、唯無漏慧根爲自性者;何故此論複名阿毗達磨?答:阿毗達磨具故,亦名阿毗達磨。如處處經中,于彼彼具,立彼彼名;此亦如是。謂如于樂具,立以樂名。如伽他說:食所乞食樂,衣隨得衣樂,經行山林樂,棲隱岩窟樂。飲食衣等,體實非樂。勝義樂者,謂諸樂受。或有說者,亦輕安樂。然衣食等,是樂具故;于伽他中,亦說爲樂。又如于垢具,立以垢名。如伽他說:女是梵行垢,女損害衆生。苦梵行所淨,非由水能洗。女實非垢。勝義垢者,謂貪瞋癡。然伽他中,說女爲垢。是垢具故。又如于漏具,立以漏名。如說七漏,是損害。是燒然,是苦惱。根等實非漏;是漏具故;立以漏名。勝義漏唯叁。謂欲漏、有漏、無明漏。又如于隨眠具、立隨眠名。如契經說:苾刍當知,色是隨眠,隨增隨死。若隨增,卽隨死。若隨死,卽隨取。若隨取,卽隨縛。色非隨眠;勝義隨眠、唯有七種。然經說色是隨眠者,隨眠具故。又如于味具,立以味名。如契經說:苾刍當知,眼味妙色,色是魔鈎。眼實非味;勝義味者,謂所生愛。然契經說眼味色者,是味具故。又如于欲具,立以欲名。如契經說:欲者是何?謂五妙欲。又如頌言:如是五妙欲,可愛可欣樂;可意欲所牽,能令心染著。色等非欲;勝義欲者,謂于彼愛。然經頌說彼是欲者,是欲具故。又如于退具,立以退名。如契經說:有五因緣,令時解脫阿羅漢退。一、營事業,二、樂戲論,叁、和诤訟,四、好遠行,五、遇長病。非營事等是能退體;勝義退者,謂一切不──善有──覆──無──記法。然契經中說營事等是能退者,謂退具故。又于業具,立以業名。如契經說:有叁種意故思惡不善業,若作,增長;感非愛異熟。謂貪欲、瞋恚、邪見。非貪欲等是實意業;勝義意業、謂意俱思。然契經中名意業者,謂是不善意業具故。又如于異熟因具,立異熟因名。如彼尊者無滅所說:我由一食異熟因故;七生天上,七生人中。于最後身、得盡諸漏。非卽一食,是異熟因;勝義異熟因者,謂諸不善善有漏法。然彼尊者、卽說一食爲異熟因;是彼具故。如于此等處處經中,以彼彼名、說彼彼具。此論亦爾。是阿毗達磨具故,亦名阿毗達磨。如是勝義阿毗達磨自性,唯是無漏慧根。一界、一處、一蘊、所攝。若兼相應、及取隨轉;叁界、二處、五蘊、所攝。余資糧等、皆是世俗阿毗達磨。是名阿毗達磨自性。如說自性,我物自體相分本性,當知亦爾。 - 朱芾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